基于判别性局部联合稀疏模型的多任务跟踪
本文关键词:基于判别性局部联合稀疏模型的多任务跟踪
更多相关文章: 目标跟踪 表观建模 稀疏表示 多任务跟踪 粒子滤波
【摘要】:目标表观建模是基于稀疏表示的跟踪方法的研究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判别性局部联合稀疏表示的目标表观模型,并在粒子滤波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该模型的多任务跟踪方法 (Discriminative local joint sparse appearance model based multitask tracking method,DLJSM).该模型为目标区域内的局部图像分别构建具有判别性的字典,从而将判别信息引入到局部稀疏模型中,并对所有局部图像进行联合稀疏编码以增强结构性.在跟踪过程中,首先对目标表观建立上述模型;其次根据目标表观变化的连续性对采样粒子进行初始筛选以提高算法的效率;然后求解剩余候选目标状态的联合稀疏编码,并定义相似性函数衡量候选状态与目标模型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根据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目标当前的状态.此外,为了避免模型频繁更新而引入累积误差,本文采用每5帧判断一次的方法,并在更新时保留首帧信息以减少模型漂移.实验测试结果表明DLJSM方法在目标表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稳定准确地跟踪目标,与当前最流行的13种跟踪方法的对比结果验证了DLJSM方法的高效性.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关键词】: 目标跟踪 表观建模 稀疏表示 多任务跟踪 粒子滤波
【分类号】:TP391.41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黄丹丹,孙怡.基于判别性局部联合稀疏模型的多任务跟踪.自动化学报,2016,42(3):402-415Tracking via Multitask Discriminative Local Joint Sparse Appearance ModelHUANG Dan-Dan1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许多实际应用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延;纤程及其实现多任务的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
2 马晓晨,李进普;使用轮循技术开发支持多任务的控制程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范策;李畅;黄红桃;许宪成;;操作系统多任务应用模式实验开发[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年19期
4 张玉霞;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时多任务实现[J];吉林电力技术;1996年06期
5 夏旭丰,丁文杰,朱善君,孙新亚,李迎春;实时多任务嵌入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年09期
6 卓明敏;;模拟多任务编程[J];福建电脑;2007年10期
7 严殊;单片微机多任务编程[J];微型机与应用;1997年09期
8 雷航;基于任务链的实时多任务软件可靠性建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王永亮;李秀娟;;嵌入式多任务程序设计[J];电子科技;2010年01期
10 苑勋,黄利萍;用户级多任务的两种实现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光先;陆阳;;应用UC/OS-Ⅱ设计嵌入式实时多任务软件[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林;谢庆生;殷国富;牛鸣岐;;基于ASP平台的多任务资源分配决策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刘铁锐;张志远;;Windows下数值计算中多任务的实现[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光强;杨树强;张晓辉;李润恒;贾焰;;面向海量文本数据的多任务并行调度加载技术研究与实现[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强;;钢厂天车多机多任务的动态调度模型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吉;关联多任务MPSoC数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钰;自动测试软件开发运行平台多任务并行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中的多任务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许金友;基于改进DPSO算法的多任务并行联盟生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常丽娜;基于Lasso的多任务学习方法在恒星物理参量估计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5年
5 于明丽;基于STM32和μC/OS-Ⅱ的B类AIS基带系统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罗琦;面向对象嵌入式多任务GUI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白云燕;ARM DIS系统设计及实时多任务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华;WindowsNT系统下多任务间进程通讯的研究和模拟[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绪梁;实时监控系统中基于多核并发多任务技术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严敏;无中心网络任务资源匹配算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2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72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