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NSCT和压缩感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本文关键词:结合NSCT和压缩感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更多相关文章: 图像融合 非下抽样contourlet变换 压缩感知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摘要】:目的红外成像传感器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辐射,对热目标的探测性能较好,但其对场景的成像清晰度低;可见光图像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反射,场景图像较为清晰,但目标不易被清晰观察。因而将两者图像进行融合,生成具有较好目标指示特性和可见光图像的清晰场景信息,有利于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降低高分辨图像传感器研究的技术难度。方法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和压缩感知的优点,研究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两源图像进行NSCT变换,得到一个低频子带和多个不同方向、尺度的高频子带。然后对两低频子带采用压缩感知理论获得测量向量,利用方差最大的方法对测量向量进行融合,再进行稀疏重建;高频子带采用区域能量最大的方法进行融合。最后利用NSCT逆变换获得融合图像。结果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较,并利用主观和客观的方法对融合结果进行评价。提出的新方法融合结果的熵、空间频率、方差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方法,运行时间居中。主观上可以看出,融合结果在较好地显示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较为清晰地保留场景图像的信息。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目标检测能力,并且方法简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应用于航空、遥感图像、目标识别等诸多领域。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下抽样contourlet变换 压缩感知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3H0041)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13262)~~
【分类号】:TP391.41
【正文快照】: maximum of standard deviation.Finally,the fusion image is obtained by the inverse NSCT.Result Different fusion rulesbased on NSCT are simulated to compare with the new fusion method.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for the fused imageunder parameters 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光,周利华;一种塔形分解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J];红外技术;2004年04期
2 李琳莉;刘永信;巴雅日图;;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封子军;张晓玲;张慧杰;;运动目标检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07期
4 王晓文;赵宗贵;汤磊;;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05期
5 刘松涛;陆斌;王慧丽;殷福亮;;基于粗精交互融合和迭代图割的舰船可见光图像分割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2年08期
6 潘磊;尹义龙;李徐周;;基于得分的近红外线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3年04期
7 李杨;;试探究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实时融合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年03期
8 陈勇;熊杰;樊强;帅锋;;基于目标区域与增强方法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J];半导体光电;2014年03期
9 沈叶健;徐守时;;一种有效的可见光图像中水坝目标的识别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6年08期
10 张宇;付冬梅;李晓刚;孔维功;;基于特征的多层次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高宏霞;刘胜文;;地面景物红外可见光图像差异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罗志荣;赵红怡;;一种基于结构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津)2010’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余萍;张晓芬;;基于变分模型的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4 罗志荣;孙晶;;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边缘融合[A];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津)2010’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赵云丰;付冬梅;尹怡欣;王嘉;;基于人工免疫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6 陈磊;杨风暴;王志社;纪利娥;;面向目标识别的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胡谋法;李超;王书宏;韩建涛;陈曾平;;可见光图像背景灰度特性:双高斯混合分布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8 胡谋法;王书宏;李超;韩建涛;陈曾平;;空时域联合去相关检测可见光背景下的运动小目标[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江孝国;顾镇南;祖成奎;;高能X射线转换屏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蒋宏;任章;;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和融合中的关键技术[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磊;风云二号C星第一幅可见光图像成功获取[N];中国气象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魏静;人脸识别获突破 千亿市场被打开[N];中国证券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振兵;电气设备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配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周渝人;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宋怀波;低质量可见光图像的处理技术和识别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吴迪;可见光图像视觉显著物体探测及畸变不变光学相关识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陈文;基于可见光和红外热像仪的双目视觉运动目标跟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国梁;低质量可见光图像的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桑高丽;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陈洁;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葛小青;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张芳芳;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龙;红外热像和可见光图像融合[D];安徽大学;2012年
7 陈少华;基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目标跟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韩博;手持式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建基;车载可见光信号录取处理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陈永胜;面向空间目标识别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及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5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89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