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的税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事业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有效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税务局都在积极开展以纳税人报税、征税等复杂业务的自动化税务信息处理系统,这已经成为了以计算机为主的税务信息处理的大趋势,同时提高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本论文以某省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为基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数据访问方式、数据库性能优化、系统性能改进、系统安全性、系统测试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从纳税业务流程的客观需求出发,建立了系统的类模型,以构造系统的功能结构,根据具体的纳税申报、督促等业务行为合理的创建了系统的业务逻辑、显示逻辑和控制逻辑等。本论文针对覆盖面广且税种繁多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要求,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首先提出了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内不同模块的开发情况,综合灵活运用多种开发方式的概念;然后研究了如何利用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优化系统的数据访问及如何利用索引改进数据库性能的技术,并针对系统的自身特点对其性能改进做了阐述;最后论述了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在安全性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系统所特有的系统测试方法。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税务业务的现状,设计并实现了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有效地提高了税务的管理信息化水平。经过试用,本系统初步实现了三个目标。功能性强。网上税额电子结算方便快捷,税务部门可以从整体上掌握税收征收情况,科学预测税收目标。安全性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合法性等都依靠SSL协议来实现。可维护性强。系统的软硬件是由独立的组件构成,部分组件的维护不会影响到其他组件的运行。该系统现正处于完善阶段,运行情况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第 1 章 绪 论
1.1 引言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大变革,迫切需要社会经济运作的核心力量——“税务管理”活动的大创新。实践的创新离不开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为实践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和理念。因此,《现代税务管理科学》就毫无疑问地树立了、拓展了税务体系、制度、组织、运行等建设工作的决定性的核心理念思想,关系到了国家税务目标、税务业务发展等实践力量的增强,这是主要是因为:
(1) 建立税务管理学是管理学,税收学研究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建立系统科学的税务管理体系是强化税务管理研究的客观需要。
(3) 建立税务管理学是税务管理工作实践的客观要求。
(4) 建立税务管理学是当前经济发展和强化税务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
目前,《现代税务管理科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即四个子课题来探讨如何发展、创新税务管理新体系。而第一个子课题——税务控制与监督是整个税务工作的基础;第二个子课题——税务管理组织是关系到税务工作整体效率、性能的关键内容;第三个子课题——税务管理的评价能实现对税务工作的改进的思路和指导意见;第四个子课题——税务管理中的决策直接定位了税务工作目标可行性实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子课题是相互贯穿、相互辅助的,共同发展了税务管理学科。同时,这些内容为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科学方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可是,仅仅只依靠税务管理科学理论的大力辅助,并不能完美的拓展税务信息化建设工程,而同时也加大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化工具利用,该项工程建设势必更能体现现代社会的新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税务管理工作应该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才能实现税务管理的新目标。本人吸收了税务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新理念、新体制、新文化等思想的精髓,提炼出了自己的工程化的观点和思路,研发出了新条件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和技术。
1.2 税务信息化建设综述
1.2.1 信息化发展理论概述
信息化发展理论是对现代信息化系统演变进化、乃至全面提升的一种理论解读和实现方式。鉴于学者们对此理论的认识不断升华,从而提出了三种重要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型(诺兰、西诺特、米切三种模型)。它们各自阐述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原则、步骤、规律等知识,且相似的表述了信息化建设应该经历的发展阶段(六个阶段——首先是起始阶段、然后是扩展阶段,继而到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最后到成熟阶段) 。这些阶段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紧密,深入学习它们才可能进一步准确的确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前进方向。而我国现阶段税务信息化建设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税务系统的主体业务功能实现了信息化。
(2) 数据大集中的层次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3) 税务数据信息在各级税务部门间被共享交互的层次化水平还很低。
(4) 推动业务与信息化技术的税务管理机制与外部的社会环境没有实现。
1.2.2 流程再造理论对税务信息化的影响
为了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流程再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当前比较流行的“流程”的含义如下:对各种企业业务存在的基本问题重新设计,以使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效率等各指标有显著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以“流程”为中心思想,转变传统的职能思想,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2.3 税务信息化系统要素
1.2.3.1管理要素
管理要决定了系统的更优结构,分析不同级别活动的性质和联系,使用横向与纵向结构描述管理级别层次的功能,从而构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横向结构的含义是把同一层次的职能部分的业务数据综合,并设置公用数据库,满足同一层部门的信息需要。纵向结构的含义是实现上下层之间的职能部门信息畅通,对下层部门的数据综合分析,供上层职能部门决策。
1.2.3.2信息要素
信息是被人工加工过后的新样式的一种数据,它自身有很高的价值,但只在决策中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它经常以二进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被组织共享。
第 2 章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WEB 开发工具 Tomcat 服务器
Tomcat 5.0 是编写JSP程序的最佳工具。它是一种在应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被优先考虑的后台服务器。开发者在电脑中安装好此服务工具后就能够接收来自客户端html网页的请求,被servlet或者jsp对象处理。在Tomcat中可以运行servlet和jsp,其性能稳定、扩展性好、源码开放,是开发中小型web应用程序的首选。学习安装Tomcat请访问http://www.apache.org/dist/tomcat/tomcat-5/v5.0.28/bin/apache-tomcat-5.0.28.exe下载后安装。最后安装成功的界面如下图2.1。
2.2 JDBC 驱动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由java编程语言构成的且用来执行各种SQL语句的以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访问的接口(简称“驱动”)。其工作原理如下图2.2。
第3 章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与模型分析..........9
3.1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需求.......... 9
3.1.1 系统业务功能模型........... 9
3.1.2 安全管理模型......... 10
3.1.3 系统的总性能需求.....11
第4 章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26
4.1 基础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26
4.2 基础管理子系统详细设计.......... 28
4.2.1 管辖 ......... 28
4.2.2 社会经济....... 29
4.2.3 税基税源........... 30
4.2.4 税收任务.............. 31
4.2.5 税务登记.......... 31
4.2.6 纳税事项......... 33
第5 章 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与测试................41
5.1 数据访问中间件综述...... 41
5.1.1 数据访问中间件结构............ 41
5.1.2 数据访问中间件的应用............... 42
第 5 章 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与测试
5.1 数据访问中间件综述
无论任何一种信息管理系统,最核心的内容不是业务逻辑,而是业务数据,准确地说是该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二进制数据。因此,客户端对数据的的访问性能极大的影响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当前,各种数据库系统几乎都有特定的运行平台,上层应用服务软件访问不同的数据库也是极其繁杂,这些对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快速升级都是不好的因素。为此,如何扩大对数据源的访问,提高系统数据访问的性能,人们就开发出了“数据访问中间件”组件。常见的数据访问中间件有六类:终端仿真/屏幕转换、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面向对象中间件、数据访问中间件。本节详细介绍数据访问中间件的结构、特点、机制、技术等理论知识。
5.1.1 数据访问中间件结构
请看下图,数据访问中间件很好的屏蔽了下层硬件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平台不一致性问题,成功的解决了下层软件的改动必须同时修改应用层软件数据结构的问题,这就要求数据访问中间件必须为应用层的数据访问提供简易公用的接口函数,因此它常常居于应用软件的下一层。
比较早期的客户机查询数据库的过程是:客户端发起数据访问请求命令,数据库服务器分配一个真实的连接通道,然后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检查、认证,通过后为客户端分配一个含有数据和执行命令结果的数据缓冲区,最后数据库服务器把结果返回到客户端,释放了物理连接。如果继续有下一个访问请求,同样执行相同的操作。等到访问结束后,服务器就会断开连接,执行的操作是:释放缓冲区、释放物理连接等。而执行“接受请求、身份鉴别、分配缓冲区、释放物理连接”这些操作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如果数据库服务器仅服务一台客户端的话,对这台客户端的响应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如果是数据库服务器同时对上万台客户端进行查询响应的话,在实际的业务中我们就发现了客户端的访问响应时间大大增加,导致数据库服务性能大幅下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才引入了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数据访问中间件的第二个功能实现了对数据库访问接口的封装。这里列举一个无效的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行为就是把微软操作系统上 ODBC、ADO等数据访问接口函数无修改地移植到linux系统上。而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把对特定平台(如SQL Server)的数据库访问封装成自己的DBLIB接口,就可以实现跨平台访问。数据访问中间件的第三个功能是实现数据库服务负载均衡。如今的大型数据库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服务集群,而数据访问中间件也是一种分布式组件,它们分别被安装在各个服务器中,具有强大的网络通信能力。具体来说,每一个安装有数据访问中间件的数据库服务器在初始化以后,利用网络Socket通讯接口定时传送“维护网络数据库连接状态”命令,各个服务器都可以不仅知道自身的数据库连接是否处于满状态还是空闲状态,还知道网络中其他服务器的连接状态,如果某服务器数据库物理连接已满,则会把连接请求转发给其他服务器,其他服务器有空闲连接则向客户机返回连接应答消息。这种不断地检测、转发连接请求的功能就是由数据访问中间件实现的。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在进一步完善税务管理科学理论的实践需求下,在国家税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在税务业务变革的要求下,我们毫无推脱的开发设计了现代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在有限的物资人资下它的开发设计并不完美。但我们也信心十足的迈出了信息化建设重要的一步。从宏观上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层次分明,模块之间接口通信独立性增强,系统功能升级方便、简单。采用了最实用的网络安全体系构架保障了系统的软硬件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连续安全稳定的运行。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资源的整合,降低了系统开发的成本。以微观的描述角度来看,系统各个子模块实现了税务征管、税务管理、税务决策的逻辑功能,各个模块共同维护了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共享及时性和数据一致性,系统在实用过程中没有出现死机、数据不一致性问题,而算法、系统界面完全按照税务管理要求和税务管理准则,对其描述更加简洁、实用,税务机关人员对此提出了高度的评价。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给予了税务工作人员自动化的办公操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业务量,体现了数据统计的科学化,体现了税务管理的科学化。总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下,税务体系的建设借助创新的力量正在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它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地区、国家税务目标的实现,也为将来税务管理真正实现与银行、企业等单位联网一体化带来了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 [1] 刘海娟,苏召,鲍建光. 数据访问中间件研究[J]. 无线电工程. 2009(06)
- [2] 李显著. 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构想[J]. 税务研究. 2006(09)
- [3] 张友生,李雄. 软件开发模型研究综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03)
- [4] 吴璟莉,刘仁辉,何冬黎. 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法初探[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02)
- [5]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北欧五国税务管理的特点与启示[J]. 税务研究. 2004(12)
- [6] 李齐云,李金龙,李凡. 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J]. 税务纵横. 2003(Z1)
- [7] 阎慧,李希民,李彩萍. 基于XML的WEB安全模型[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2(04)
- [8] 武剑,牛文琪.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的研究与构造[J].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0(02)
- [9] 赵国瑞,王曙光. 关于建立《税务管理学》的探讨[J]. 黑龙江财专学报. 1989(02)
本文编号:9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