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一五”时期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之管窥——60年前国家“城市设计院”成立过程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8-01-11 06:07

  本文关键词:“一五”时期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之管窥——60年前国家“城市设计院”成立过程的历史考察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工业城市建设 规划技术力量 苏联模式 城市设计院 知识体系


【摘要】:规划技术力量状况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60年前国家"城市设计院"的成立对于认识"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具有重要价值。在广泛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及老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这一大事件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城市设计院是国家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为应对规划设计力量薄弱且不平衡和不统一的被动局面,并借鉴苏联经验而成立的。城市设计院的成立过程,反映出建国初期城市规划技术力量极为薄弱的基本事实,以及其鲜明的"学习型特征";由建筑专业主导的知识体系结构,则揭示了早期城市规划活动脱胎于建筑学的科学技术特征。
[Abstract]:Plann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Urban Design Institute 60 years ago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ical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during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is based on extensive reference to relevant archives and interviews with old experts. The urban design institute is the passive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urban planning to deal with the weak, unbalanced and inconsistent planning and design forces. The founding process of the Urban Design Institut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Soviet Union reflects the basic fact that the technical strength of urban planning was extremely weak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distinct "learning-type characteristics". The knowledge system structure, which is dominated by architecture, reveals that the early urban planning activities were born ou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邹德慈院士工作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108427;51378476;51478439)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0引言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配套服务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需要,并借鉴苏联模式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由于城市发展及其规划建设命题与对象的宏大属性,具有突出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必然对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备有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巨洲;苏联的城市[J];国外城市规划;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世行;攀枝花规划建设的历史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1期

2 任致远;;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跋涉[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3 付晓东;徐涵露;;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的沿革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4 官大雨;温故而知新 再行更远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回顾[J];城市规划;2004年10期

5 石楠;试论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兼析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6 官大雨;;国家审批要求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规院近时期承担国家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审批意见”的解读[J];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7 翟斌庆;伍美琴;;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2期

8 侯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化的历史新解读[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2期

9 李浩;;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研究思考[J];规划师;2011年09期

10 翟斌庆;翟碧舞;;中国城市更新中的社会资本[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厚刚;可持续城市化支撑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军坡;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招投标机制分析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薛梅;中国寿险业的制度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陈越峰;城市规划权的法律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殷际文;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阎宏斌;洛阳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德进;大都市新产业空间发展及其城市空间结构响应[D];天津大学;2012年

10 于伟;天津市绿色慢行空间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吴钊娥;“三旧”改造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姚洁;城市住区空间组织方式探析[D];长安大学;2011年

4 张琳;秀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乔永学;北京城市设计史纲(1949—1978)[D];清华大学;2003年

6 汪坚强;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谢国林;论我国《城市规划法》的缺陷及其完善[D];兰州大学;2006年

8 谭文锋;规划法律制度冲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鹏;建国以来沈阳市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晖;土地开发视角下的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萍;袁彦东;王向荣;王晓玲;陈永强;刘立娟;;“卓越计划”下数理知识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茆晓荣;;电工电子专业课补差究竟补什么[J];考试周刊;2013年87期

3 贾程;陈卉卉;;结构力学中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基本概念的掌握[J];山西建筑;2013年35期

4 曾力;梁家年;胡康;;基于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的竞赛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7期

5 董靓;;绿色建筑学研究(1)——绿色建筑学的涵义及其知识体系初探[J];建筑科学;2007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瑞利;张树道;;复杂工程建模与模拟的验证与确认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本文编号:1408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08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