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复掺对三元胶凝体系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7 13:53

  本文关键词: 三元胶凝体系 高效减水剂 缓凝剂 流动度 强度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掺萘系高效减水剂(BNS)的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石膏三元胶凝体系浆体流动性小、流动性经时损失大、凝结时间短等这些问题,采用了BNS与缓凝剂柠檬酸(CA)、葡萄糖酸钠(SG)复掺的方式来予以解决,同时研究了外加剂复掺对三元胶凝体系1 d、7 d、28 d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和SG掺量的增加,三元胶凝体系浆体的流动度增大、凝结时间明显延长,且SG的作用效果较CA更加显著;CA和SG均使胶砂试件早期抗压强度小幅度降低,后期强度略有增加.
[Abstract]:The slurry fluidity of Portland cement, aluminate cement and gypsum ternary cementing system with naphthalene series superplasticizer (BNS) is small, the fluidity loss is large and the setting time is short, etc. The method of mixing BNS with citrate, sodium gluconate and sodium gluconate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admixture admixture of ternary gelling system was studied for 1 day or 7 d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A and SG content, the fluidity and setting time of ternary cementitious slurry increase, and the effect of SG i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CA. CA and SG both reduced the earl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lightly increased the later strength.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4JK140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Q72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DB090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基金项目(QN1421)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普通硅酸盐水泥(OPC)与铝酸盐水泥(CAC)的混合物由于具有快速凝结和硬化的性能,而常被用作快速修复材料[1].在该混合物中如添加适量石膏(C?),则有助于促进钙矾石(AFt)的形成,从而保证体系的力学强度.在OPC-CAC-C?三元胶凝体系中,CAC中的铝酸一钙(CA)与石膏反应生成AFt[2],当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廷树;申富强;王福川;王会安;;复合使用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7年06期

2 王培铭;孙磊;徐玲琳;张国防;;硅酸盐水泥与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研究和应用[J];材料导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守磊;伍勇华;李国新;;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2 任立建;;引气剂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的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叶东忠;郑庆定;;减水剂对掺电石渣水泥砂浆强度影响的研究及配方确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叶东忠;;早强剂对掺硅灰的水泥砂浆强度与结构影响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葛勇;杨文萃;袁杰;于继寿;张宝生;;无机盐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现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5期

6 张春鹏;;复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6期

7 郭政希;;浅议混凝土与外加剂适应性[J];大众科技;2010年08期

8 丁晓川;;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J];福建建材;2009年03期

9 单平平;姚志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推广应用的问题研究[J];福建建筑;2008年10期

10 黄跃明;;外加剂在高性能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笑梅;樊粤明;文梓芸;;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之流变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2 杨文萃;葛勇;张宝生;袁杰;;掺加早强剂和防冻剂混凝土的抗冻性[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良季;;中国商品混凝土二十年[A];2007'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姜正平;宋旭艳;何耀辉;许国林;廖树基;;不同外加剂对C80混凝土拉/压比的影响研究[A];CCPA预制混凝土桩专业委员会2009~2010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单平平;姚志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推广应用的问题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何训武;;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要点[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游有鲲;田倩;费志华;刘加平;缪昌文;;缓凝高效减水剂对膨胀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林荣峰;孙飞;王兴昌;逄鲁峰;;对氨基苯磺酸钠改性密胺类高效减水剂合成理论及工艺[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董荣珍;化学外加剂对高性能水泥水化及初始结构形成的调控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姜睿;超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建玲;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孟宏睿;生态轻质水泥基墙体材料性能及密肋复合墙体弹塑性分析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谭洪波;功能可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荣国;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郭成洲;氟、磷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水化过程影响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治华;不同羧基密度与功能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史建华;导电水泥复合材料接地模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斜坡混凝土振动密实成型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青;适合于高原环境的高强耐水复合石膏的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孙正;磷石膏中的磷和氟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影响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郝晋高;磷渣中磷和氟对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影响机理[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左琳;梳型聚合物减水剂的模拟与合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凤琴;现代混凝土胶凝体系中钙矾石生长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高明;调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昱;聚羧酸减水剂对不同晶型C_3S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康康;超细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外加剂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董爱平;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及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宽杰;李东旭;;地面用自流平砂浆的制备及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2 吴芳;刘小兵;;水泥基无收缩灌浆料试验研究[J];粉煤灰;2010年02期

3 马保国,张莉,张平均,董荣珍;蔗糖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4年10期

4 吴建国,王培铭;蔗糖对硅酸盐水泥调凝机理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8年02期

5 王培铭;徐玲琳;张国防;;0~20℃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性能[J];材料导报;2012年04期

6 刁桂芝;刘光华;王志新;;硅酸盐水泥与熔融铝酸钙水泥复合性能研究[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8年01期

7 杨志强,,楼宗汉,胡国君;低热水泥中石膏的作用机理研究[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8 崔素萍,顾雪慈,王子明,兰明章,贾宝生;石膏种类对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J];水泥技术;2005年02期

9 黄学辉,郑健,马保国;外加剂对水泥净浆水化热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殷庆立;Loris Amathieu;胡冲;齐怿;;铝酸盐水泥在堵漏剂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明城;王培铭;刘宾;;石膏品种对硅酸盐水泥与铝酸盐水泥复合体系性能影响[A];第二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霍世金;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石膏三元复合胶凝材料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琳;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与开发[D];长安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宝风,戴亚堂;一种新型高效减水剂的研究[J];水泥工程;2003年05期

2 王荷香,邱学青;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及应用[J];广东化工;2003年03期

3 李长太,钱觉时,贾兴文;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J];水泥;2004年02期

4 刘慧敏;冯百秋;吕全喜;;水泥细度对高效减水剂用量的影响[J];四川水泥;2006年01期

5 邱树恒;廖秀华;李子成;丰霞;;复配蜜胺脂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研究[J];水泥工程;2006年02期

6 王义文;;浅谈高效减水剂的类型及对混凝土的影响方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6期

7 赵晖;邓敏;吴晓明;刘冠国;;羟基氨基羧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应用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10期

8 尚海萍;邓宇;周雅文;;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发展现状及其新技术[J];杭州化工;2009年01期

9 李晓光;;探讨高效减水剂对预拌混凝土影响程度[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秦岷;;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发展与应用[J];四川建材;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科杰;黄仕阶;庄建坤;柯蕾;;新型KJ高效减水剂的主要性能与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2 覃维祖;;水泥—高效减水剂相容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苏宝国;强卫;;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路面砖彩色面层中的应用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子明;吴霖秀;;脂肪族(羟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性能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王子明;郝润琴;;改性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6 白杰;王玲;田培;高春勇;;改性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研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杰;王玲;田培;高春勇;杨寒兵;杨思忠;王加荣;;新型改性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研制及其应用[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子明;郝润琴;;改性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景发;;用进口萘生产高效减水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蒋德双;;浅论丙酮系高效减水剂在泵送砼中的应用[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袁岚;高效减水剂列入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记者邵自力;高效减水剂受建筑市场青睐[N];石河子日报(汉);2011年

3 刘吉先;胶东半岛首条无碱高效减水剂项目投产[N];中国建材报;2003年

4 程超 杨文;中建三局商混中心发明二元醇酸系高效减水剂[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原原;辽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生产高效减水剂[N];中国建材报;2011年

6 杨煜莲;“科杰”高效减水剂为国争光[N];中国建材报;2002年

7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子明 郭红霞 刘强;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N];中国建材报;2014年

8 金秋;我国高效减水剂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记者 赵凤华;我国高效减水剂取得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黄宾;中科院为陶业技术创新加油[N];广东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荣国;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子明;“水泥—水—高效减水剂”系统的界面化学现象与流变性能[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世谋;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郭惠玲;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田娜;不同类型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悦;硅酸盐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5 徐立斌;萘系和氨羧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工艺及复合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徐长征;低成本改性密胺树脂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与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谢芳芳;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琼;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勇;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构效关系及吸附—分散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恩;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68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68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