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土体静态液化失稳理论预测
本文关键词: 饱和土 城市固体废弃物 材料状态 静态液化 二阶功 出处:《岩土力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在屈服准则和剪胀性方程中引入材料状态参数,建立了一个与材料状态相关的本构模型,用于模拟不同初始孔隙比和围压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二阶功理论,建立了饱和土体静态液化失稳理论判别准则。通过预测一系列饱和松砂三轴不排水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及判别预测准则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静态液化发生于土体硬化阶段,静态液化触发伴随着剪应力达到峰值,其后剪应力降低且孔隙水压力持续增长。进一步地,模拟了充分降解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特性,并预测到了潜在失稳线及静态液化触发点。
[Abstract]:Based on the second - order work theory ,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stablished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discriminant prediction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 The stress - str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fully degraded urban solid was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 - drainage is simulated , and the potential instability line and static liquefaction trigger point are predicted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No.2012CB719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372228)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No.13ZR1443800)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1引言以往关注的土体液化是指由于地震振动导致土体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行为和过程。然而在静载作用下,受不排水边界的影响,松散饱和土体孔隙水压力持续升高,有效应力不断减小,抗剪强度降低甚至为0,土体也表现为液体行为。为与传统的动力液化区分,将静载作用下由于边界不排水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世进;陈云敏;高丽亚;高广运;;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剪切强度机理及本构关系[J];岩土力学;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海;施建勇;王蕊;;用于垃圾土地基加固的碎石桩承载力[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赵燕茹;谢强;张永兴;杨超;黄达;王龙飞;;垃圾土蠕变-降解沉降特性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06期
3 高海;艾英钵;张坤勇;;垃圾土地基静力触探特性及碎石桩加固[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年04期
4 谢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土工问题[J];土工基础;2011年01期
5 邹德高;徐斌;孔宪京;赵阳;;降解度对城市固体废弃物残余变形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6 王伟;金鹏;张芳;;短龄期城市固体垃圾直剪试验及应力位移模型[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7 詹良通;刘伟;曾兴;陈云敏;;垃圾填埋场污染物击穿竖向防渗帷幕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8 陈云敏;;环境土工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9 李俊超;朱斌;连宝琴;王磊;柯瀚;陈云敏;;城市固体废弃物应变硬化机制与强度参数确定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10 柯瀚;郭城;陈云敏;凌道盛;潘易;;考虑降解效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非线性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原鹏博;城市固体废弃物大型单剪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孙洪军;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沉降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阳;城市固体废弃物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连宝琴;城市固体废弃物大应变三轴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艳;垃圾土环境中深基坑工程开挖难点与措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杨春宝;填埋场变形与稳定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云敏,王立忠,胡亚元,吴世明,张振营;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2 张季如,陈超敏;城市生活垃圾抗剪强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3 冯世进,周子范,陈云敏,詹良通;城市固体废弃物剪切强度参数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庆霞;李杰;;软件ABAQUS在饱和土体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2 赵婷;吕小海;;饱和土场地波动问题的研究现状[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3 夏唐代;徐平;刘瑜;;P_1波在饱和土层和建筑基础界面的反射与透射[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高盟;高广运;王滢;杨成斌;熊浩;;饱和土与衬砌动力相互作用的圆柱形孔洞内源问题解答[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刘林超;杨骁;;分数导数模型描述的饱和土桩纵向振动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2期
6 李校兵;戴鹏燕;;饱和土中孔列对平面快纵波的隔离效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2期
7 胡亚元,王立忠,张忠苗,吴世明,丁皓江;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体的实用波动方程[J];振动工程学报;1998年02期
8 徐平;夏唐代;韩同春;;饱和弹性土体中圆柱壳体对弹性波的散射[J];地震学报;2006年02期
9 韩同春;刘干斌;;任意荷载下黏弹性饱和土体中球壳的动力响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10 徐平;夏唐代;周新民;;饱和土体中圆柱体对弹性波的散射[J];科技通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云敏;;环境土力学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陈仲颐;;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周正明;;饱和土体大变形固结有限元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胡黎明;;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邵龙潭;;土力学的几个基本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荚颖;唐小微;栾茂田;;可液化双层地基上填筑坝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周健;苏燕;;环境岩土工程进展与展望[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马军;;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机理研究现状及进展[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闫向群;王立峰;;变渗透系数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半解析解[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常明;肖树芳;;海积软土固结蠕变的时效本质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林海鹰;河北91个监测点严控地面沉降[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林超;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饱和土中单(群)桩纵横向振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徐斌;移动荷载引起饱和土动力响应及排桩隔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柯瀚;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沉降、静力和动力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魏厚振;蒋家沟泥石流砾石土力学性状与起动过程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丁光亚;饱和土中非连续屏障对弹性波的隔离[D];浙江大学;2008年
6 徐平;弹性波的多重散射在工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莎莎;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饱和土固结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王鹏;弹性波作用下饱和地基中圆形基础的振动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程钰;非饱和土普适的强度与变形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10 邓学晶;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钊;饱和土中深埋圆柱形衬砌洞室对平面瞬态波的散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沈磊;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渗滤液水位及边坡稳定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骏龙;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压缩试验及填埋场沉降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管仁秋;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体边坡稳定分析及工程控制措施[D];浙江大学;2010年
5 罗希;半透水边界下饱和土地基振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文芳;不同降解龄期下城市固体废弃物渗透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傅军健;冲击作用下饱和土性状的室内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宏儒;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分析与改进[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军;饱和土与Timoshenko梁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袁万;基于2.5维有限元饱和土地基中隔振沟屏障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2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9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