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建筑结构风致混合减振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混合减振 调频质量阻尼器 黏滞阻尼器 风振舒适度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改善某高度为450 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舒适性,基于线性滤波法模拟研究了该结构顺风向和横风向脉动风荷载时程,采用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和调频质量阻尼器相结合的混合减振技术对其开展了风致振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滤波法能够用于模拟超高层结构的脉动风荷载时程,模拟功率谱函数与目标功率谱具有良好的吻合性;混合减振技术不仅有效降低了该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致振动反应,大量耗散风振输入能量,改善结构风振舒适度,而且充分利用结构自身资源设计了调频质量阻尼减振装置,既节省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的经济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ind-induced comfort of an ultra-tall building structure with a height of 450m, the downwind and cross-wind pulsating wind load time history of the structure is simulated based on the linear filtering method.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ntrol of nonlinear viscous dampers and FM mass dampers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ear filter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pulsating wind load time history of super-tall structures. The simulated power spectrum func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arget power spectrum, and the hybrid damping technique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of the super-tall building structure, but also dissipates a large amount of wind vibration input energy to improve the wind vibration comfort of the structure. Moreover, the FM mass damping damping device is designed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structure's own resources, which not only saves space, but also improves the economy of the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13441012000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20400721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1604) 广东省优秀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12LYM_0104)
【分类号】:TU973.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云;汪大洋;邓雪松;陈麟;;某超高层结构三种风振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2期
2 周云;汪大洋;李庆祥;;基于性能的某高层结构风振控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礼顺,刘建航,易达;基于神经网络的基坑与紧邻桩变形相关预测[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2 黄修云,曹国安,张清;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地下工程预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陈业华,邱菀华;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魏华梁,翟宏伟,王式安;最大熵谱估计在导弹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陈焕章,杨于高;卡尔曼滤波理论在预报地面径流污染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94年01期
6 林树宽;杨玫;乔建忠;王国仁;;一种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建模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曾珂;牛荻涛;商瑞霞;;新型随机地震动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6期
8 胡敦宽,曾小苹,赵明,李淑芳,林云芳,刘绮亮;地热前兆预报地震的新方法研究[J];地震;1995年03期
9 李志华;功率谱估计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0 邓佑满,王世缨,张伯明;电力系统超短期负荷预报[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继涌;高文;;基于非平稳随机过程的语音特征提取方法[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段丰安;张启信;王辉;肖宝亮;郜卯军;;仿真可信性分析初探[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3 赵耀文;郭秀;;山东省财政收入的季节分析和预测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亚群;电能质量参数检测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柴艳莉;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煤与瓦斯突出的预警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陈志云;基于RS/GIS的西辽河平原地下水位埋深变化与植被生态的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封洲燕;大鼠睡眠特性分析和催眠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1年
5 周晓峰;巨型钢框架结构的静力、抗震和抗风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6 陈志坚;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7 谢宏;电力系统日负荷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8 刘春学;个旧锡矿区高松矿田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9 郭斯羽;动态数据中的数据挖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殷勇辉;基于电感测量和光纤技术的在线油液监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金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风振响应分析及风振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斌;基于潜周期模型的随机数值微分问题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李琳娜;配电GIS中的短期负荷预测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亮;GPS测站坐标非线性变化规律分析与机制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李寒松;动态电子衡器的开发及其在汽车称重系统中的应用[D];甘肃工业大学;2001年
6 邹艳芬;中国股票价格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李军海;江阴大桥地基及基础安全监测资料管理系统的研制[D];河海大学;2001年
8 金波;资本市场的分形分析与周期图模型[D];厦门大学;2002年
9 苏松;大鼠脑电分析处理与睡眠分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赖纯见;混沌状态下的中国股市监管和调控[D];重庆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进萍,王永富;设置TMD、TLD控制系统的高层建筑风振分析与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2期
2 周云;汪大洋;陈小兵;;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杨东升,蓝宗建;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体系风振响应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01期
4 瞿伟廉,陶牟华,C.C.CHANG;五种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脉动风振反应控制的实用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2期
5 欧进萍,张春巍,李惠,彭君义;大连市某高层建筑风振和地震反应的主动质量阻尼(AMD)控制分析与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3期
6 王肇民;电视塔结构TMD风振控制研究与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94年05期
7 瞿伟廉,宋波,陈妍桂,翟新民;TLD对珠海金山大厦主楼风振控制的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3期
8 霍伟廉,毛增达,张学俭,周笋,沈莉,蓝晓萁,,梁枢果,刘霓彦;设置粘弹性阻尼器钢结构高层建筑抗震抗风设计的实用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1998年03期
9 李春祥;高层钢结构TMD风振舒适度控制优化设计方法[J];力学与实践;2000年03期
10 葛晓明,刘雯彦,范存新;VED在控制高层钢结构建筑风振反应中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汪大洋;邓雪松;陈麟;;某超高层结构三种风振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2期
2 潘子强;Paul Lew;Ling-En Hsiao;朱毅;傅国勇;左晴;;复杂功能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挑战[J];建筑技艺;2011年Z3期
3 葛晓明,范存新,刘雯彦;TMD参数对高耸结构风振控制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4 阮永辉,柯砾;水平加强层对超高层结构框筒间不同连接形式的影响[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张建勋;带刚臂超高层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尤丽娟;陈忠范;;加强层对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2期
7 赵廷中;;高层结构施工技术案例探讨[J];广东科技;2011年04期
8 范存新,张毅,薛松涛,陈昒;电视塔结构在不同风速谱下TMD风振控制研究[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谢晶晶;;某超高层预应力框筒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1期
10 易永会;;对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清良;程传辉;韩晓超;;PTTMD准单摆系自振特性的精确识别[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陈兰;陈华龙;;某超高层结构钢骨混凝土柱制作施工关键技术[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苏志彬;王立长;;某超高层结构中设置加强层问题的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4 苏志彬;王立长;;设置加强层的一超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丁锡荣;赖鸿立;焦柯;;某超高层结构中巨型斜撑受力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爽;周宏宇;江欢成;翁大根;吕西林;;软土场地某隔震结构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涛;魏建国;王森林;;四点支撑网架的黏滞阻尼器减震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范存新;薛松涛;陈昒;秦岭;;高耸结构TMD风振控制计算[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9 翁大根;黄伟;吕西林;;钢框架消能减震体系研究与工程应用[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宏业;魏建国;王森林;;带黏滞阻尼器的大悬挑网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吴春燕 王国平;广州西塔项目施工建设和科技攻关两不误[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董馨;全省第一高楼该建成什么样[N];长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化杰;大型复杂结构施工时变特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安东;硬质岩地基超高层结构沉降及后浇带设置问题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联均;超高层结构施工塔吊的应力监测与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喜平;考虑上下部共同作用时超高层结构中加强层的受力影响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郭川;超高层结构施工模拟及自爬模系统监测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虎;粘弹性阻尼器对超高层结构的风振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程晓艳;弹塑性分析在超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梁殿君;非线性TMD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减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栋;巨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王洪波;基于能量判别的结构地震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孔相立;组合塔式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5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9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