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短柱受剪性能尺寸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短柱 受剪性能 尺寸效应 抗剪承载力 截面尺寸影响系数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6个不同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低周反复和单调加载试验,分析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研究截面尺寸对短柱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延性和平均耗能系数随截面尺寸的增加而减小;转角相同时,大尺寸构件损伤严重,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随截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尺寸效应明显。在试验基础上,提出考虑截面尺寸影响系数的钢筋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使大小尺寸试件计算结果的安全储备系数趋于一致。
[Abstract]:The failure modes,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skeleton curves,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six short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 sizes were analyzed by repeated low-cycle and monotonic loading tests. The effect of section size on the shear behavior of short columns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capacity, ductility and average energy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ection size, and the damage of large-sized members is serious when the rotation angle is the same.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ction size, and the size effect is obvious.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 a pract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hear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section size is proposed. The safety reserve coefficient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size and size specimen is consistent.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家庄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38001,51078011,51178014)
【分类号】:TU37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梁书亭,,丁大钧,陆勤;钢筋混凝土复合配箍柱铰的延性和抗震耗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4年11期
2 压弯剪构件抗震性能专题研究组;钢筋砼压弯剪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2年02期
3 王全凤;沈章春;杨勇新;黄奕辉;曾志兴;;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2期
4 车轶;郑新丰;王金金;宋玉普;;单调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尺寸效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6期
5 何世钦;安雪晖;小原孝之;松林卓;;低周反复荷载下夹式钢筋对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6 李振宝;郭二伟;周锡元;杜修力;周宏宇;;大尺度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维波;李振宝;马华;周锡元;;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林碧兰;徐玉野;;HRB400钢筋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4期
3 侯钢领,何政,吴斌,欧进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屈服位移Chopra能力谱损伤分析与性能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4 孙治国;司炳君;王东升;郭迅;于德海;;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5期
5 孙治国;司炳君;郭迅;于德海;李晓莉;;钢筋混凝土柱地震剪切-粘结破坏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6 郑济坤;王全凤;;HRBF500 RC柱地震全过程损伤试验分析[J];工业建筑;2010年12期
7 丁大钧;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自控新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4年11期
8 叶勇;郭子雄;崔俊;黄群贤;;HRB500钢筋搭接焊接头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2期
9 梁兴文;康力;车佳玲;邓明科;;局部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9期
10 葛文杰;张继文;曹大富;戴航;李琮琦;;细晶粒钢筋增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国华;戚承志;罗健;;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延性因素的研究综述[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棣;宽肢异形柱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张国军;大型火力发电厂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李俊华;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姜睿;超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司炳君;普通及高强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抗剪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齐岳;核心高强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马颖;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方式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董三升;高强混凝土加芯柱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王晓锋;配置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惠文;钢板剪力墙耗能装置的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满;在役多龄期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邹胜斌;工业建筑多层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吴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王学民;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试验与恢复力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6 刘光明;基于新规范的八、九设防烈度区RC框架地震反应特征及损伤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7 陈亮;高强不锈钢绞线网用于混凝土柱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吴锡欣;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缪海波;基于能力谱法的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雪韵;加芯混凝土框架柱的伪静力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振宝;王冬雁;郭二伟;石鹿言;;混合装配无黏结预应力梁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2 黄海燕,张子明;混凝土的统计尺寸效应[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吕西林,郭子雄,王亚勇;RC框架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1期
4 李振宝;郭二伟;周宏宇;宝小超;;RC框架节点核芯区剪切破坏——抗震性能试验[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3期
5 刘鸣;邢国华;吴涛;刘伯权;;基于MCFT理论的RC框架节点受剪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杜修力;张建伟;符佳;李振宝;;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剑平;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斌;;外包粘钢加固法在建筑结构加固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悦;;国外FRP约束混凝土短柱计算模型简介[J];建筑技术开发;2009年06期
3 武莽;崔熙光;王帅;;外包粘钢法加固柱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4 张新越;欧进萍;;FRP加筋混凝土短柱受压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颖;FRP约束混凝土轴压短柱核心区应力的传感器测试[D];济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1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3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