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我国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05 15:39

  本文选题:传统聚落 切入点:整体性特征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传统聚落空间的整体性特征包括: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协调性、居住与生产活动空间组合的有机性、建筑群体空间形态的聚合性以及聚落内部公共中心场所的标识性。这些整体性特征是对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传统聚落物质空间形态特征的结构性认知和整体抽象。它们对应于特定的社会学意义:堪舆术和身体宇宙的思想、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结构特征、血缘和亲缘关系的脉络及其传承延续的作用以及空间结构对应的社会控制。当代人需要努力探索那些和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十分贴切的新时代的社会经济活力,从而来重新定义其社会学意义,才能真正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聚落的建筑和空间环境特色。
[Abstract]: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space in China include the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living space and the production space. The aggregation of the space form of the building group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public central place inside the settlement. These integr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structural cognition and the whole abstraction of the rich and diverse spatial for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material in various parts of our country. They correspond to a particular sociological meaning: the idea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life 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The context of blood and kinship and the role of inheritance and continu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control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1] / the present generation needs to strive to explore the socio-economic vitality of the new era, which is very relevant to the spatial integrity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Only by redefining its sociological significance can it help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architectu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分类号】:TU982.29;C91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贵庆;;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3年10期

2 王文卿;民居调查的启迪[J];建筑学报;1990年04期

3 杨贵庆;;从“住屋平面”的演变谈居住区创作[J];新建筑;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光;刘宇清;;河南民居中生土建筑的价值和表现(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胡云杰;陈红;;豫西传统窑院式民居适应性探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3 张强;雍鹏;;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王颂;;从刘青霞故居看河南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5 曹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建筑”概念的语境流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6 张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方力军;潜山杨氏宗祠的传统建筑理念[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汪兴毅;管欣;;徽州古民宅木构架类型及柱的营造[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谢占宇;郝鸥;;北京四合院的哲学思想[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振华;朱学昭;;历史文化名村的新农村建设困境——以浙江省郭洞村为例的考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冯柯;黄健;;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建筑构成与院落空间的分析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孙永萍;;夏热冬暖地区传统民居的生态技术浅析——以南宁传统民居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曹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建筑”概念的语境流变[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兰玲;;摩梭传统聚落研究初探[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小斌;;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中的基本理念探析[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华;任怀新;;徐州户部山崔家大院探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涛;;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浙江安吉农宅的生态实践[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志辉;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时;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关系对顾客参与中的自我服务偏见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青;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楠;城市规划科学性源于科学的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2 邹德慈,石楠,张兵,马向明,彭高峰;什么是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5年11期

3 余建忠;;政府职能转变与城乡规划公共属性回归——谈城乡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4 赵民,林华;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及其制度化环境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6期

5 赵民;在市场经济下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5期

6 邹兵;关于城市规划学科性质的认识及其发展方向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1期

7 赵万民,王纪武;中国城市规划学科重点发展领域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5期

8 冯纪忠;;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的诞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6期

9 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6期

10 段进;李志明;;城市规划的职业认同与学科发展的知识领域——对城市规划学科本体问题的再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琦;;屏南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美与时代(上);2011年02期

2 李晓峰;适应与共生——传统聚落之生态发展[J];华中建筑;1998年02期

3 邓晓红,李晓峰;从生态适应性看徽州传统聚落[J];建筑学报;1999年11期

4 潘莹;江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的方法[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5 黄为隽,王绚,侯鑫;古寨亦卓荦——山西传统聚落“砥洎城”防御性规划探析[J];城市规划;2002年10期

6 ;寻找昨日的城市世界聚落——访方体空间主持建筑师王昀博士[J];文化月刊;2004年08期

7 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8 业祖润;现代住区环境设计与传统聚落文化——传统聚落环境精神文化形态探析[J];建筑学报;2001年04期

9 黄汉民;;对马祖聚落保存工作的建议[J];福建建筑;2006年01期

10 潘跃红;;海岛聚落[J];福建建筑;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琳;王辉;;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传统聚落的调查与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李婷;;由传统聚落特征出发的白族聚落更新策略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兰玲;;摩梭传统聚落研究初探[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严钧;梁智尧;赵能;;基于现代建筑技术分析方法的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上甘棠古村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赵逵;张钰;杨雪松;;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何川;;湘南传统聚落生态单元的构建经验探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祺;胡莹;;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更新与再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骏;;巴渝地区山地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浅析——以重庆江津中山古场镇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兵;丘连峰;;传统聚落规划的分解与复合初探——以程阳八寨保护与发展建设规划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李贺;胡惠琴;;乡土建筑其及内部空间的魅力——山西碛口古镇[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马生泓;王昀:创意时代最有意思[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记者 翟兴波 实习生 赵艳 通讯员 谭兵 袁金山;民族山寨唱新歌[N];湖北日报;2010年

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单德启;建筑学:面对“全球化”与“地区主义”的碰撞[N];中华建筑报;2002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袁明子;丘连峰:全方位立体化规划成就新农村建设[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记者 程思远;王昀:聚落的多样性正是世界的多样性[N];中华建筑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4 杨定海;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郦大方;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聚落与住居空间解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赵逵;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椺;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李宁;建筑聚落介入基地环境的适宜性[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郁枫;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璐;传统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2 吴慧敏;豫西山地传统聚落及建筑地域适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郑颖娜;平潭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4 李诗怡;基于主体视角的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郝世磊;基于陕北传统聚落特色下的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马奇达;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帆;中国传统聚落极域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孟福利;乡土材料在传统聚落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及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汪玲;传统聚落理念在现代住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素娟;湘南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及文化阐释[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0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70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