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空间尺度设计的城市主义思考
本文选题:城市主义 切入点:人本尺度 出处:《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市主义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方法,尤其在全球倡导城市健康和应对气候问题的新时期,其强调的形态紧凑、功能混合、适于步行、人本尺度、公交优先和保护历史传承等核心价值,已经起到了引导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应采用人本尺度,有利于步行,增强市民体质健康;减少车行,降低环境和大气污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步行出行比例较高的英国为例,通过介绍其街道空间的三个核心要素:机动车道、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的设计导则和指引,与我国街道空间设计若干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适应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Abstract]:Urbanism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asis and method f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especially in the new era of global advocacy for urban health and climate issues, which emphasizes compact shape, mixed functions, and is suitable for walking and human scale. The core values, such as priority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heritage,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overa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design of urban street space should adopt a people-oriented scale, be conducive to walking, enhance the health of citizen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car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and air pollution.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takes the United Kingdom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three core elements of street space: motorway, public space and slow-moving system design guidelines and guidelin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some standards of street space desig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委员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城市规划系;
【分类号】:TU984.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黄岚;;浅论旧城改造的可持续性[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3 王云海;沈一;;线性空间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导则——以达州市朝阳西路景观改造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王其恒;汪水芳;;城市小区邻里关系问题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王仰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法律冲突的制度成因[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6 刘红;赵连稳;;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焦若水;胡浩;;城市社会空间的扩展:北京奥运会的城市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8 陈超;;城市化进程中岭南文化的当代转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刘合林;;论场所与场所营造[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10 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廖晴;;凝聚的“孤岛”与相依的“商道”——转型期两种城市商业空间发展浅[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春妮;;合肥市旧城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探究[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孟兰娟;;北京——建设适合步行的世界城市[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杨涛;周伟丹;;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网体系规划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沈梦岑;;中国元素与场所精神的“博弈”——从苏州城市公共设施到苏州博物馆到拙政园[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林晓珊;;交通风险、个体安全与身体文明化:城市发展的新议题[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郎显源;;匠人营国,厚德载物——青岛市老城区保护规划中的人文内涵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丘银英;李乐园;路启;朱海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新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施旭栋;孔令龙;;“慢行城市”的实现之道——试论当代我国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武文霞;英美城市变迁与政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6 王晶;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沈瑾;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D];天津大学;2011年
8 王英姿;“源”文化影响下潮汕小城镇空间集约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一平;为绿色建筑的循证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温文瑞;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建筑色彩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斌;泰安市历史地段景观保护与提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梁雪;大连中心城区空间动线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龙文韬;城市传统街区活力的复兴[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马英平;城市复兴中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少武;社会学视域下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赵虎;兰坪县罗古箐普米族村寨保护与发展探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孔帅;城市化背景下的商住复合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仁义;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闫斌;栾博;;城市街道人性化问题研究:深圳华强北路案例[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2期
3 刘玉山;;太原高层建筑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4 胡永胜;;谈城市街道改造中的景观设计[J];美术大观;2009年04期
5 宋树德;;街道家具 细节体现城市品位[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2期
6 高山琦;;城市住宅区内街道柔性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3期
7 张亚钊;;城市街道的亮化工程设计[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8 闫磊,徐千里,周蔚然;找寻失落的空间——以典型地段为切入点重塑城市街道活力[J];新建筑;2005年03期
9 徐国柱;;浅谈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梁雯;;汽车之城[J];装饰;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婷婷;蔡勖;;城市街道网络拓扑分析及其熵特性[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2 耿开云;张晓光;;邹城城市街道园林树种评价及选择[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3 陈长青;郝之颖;顾永涛;;城市街道景观环境改造规划方法初探——以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景观环境改造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代阳;徐苏宁;高旋;;浅析城市街道墙建设中的节点设计[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英浩;;基于线划图和数码影像构建城市街道模型[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明海;丁波;;城市街道级GIS实现方法初探[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7 丁兰;;城市街道建设对城市空间形象塑造的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孟春雷;张朝林;郑祚芳;程丛兰;;道面气象条件的数值预报模型及性能检验研究[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冯炜;;明清城市钟鼓楼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10 李先逵;;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新与旧——以首都北京规划建设为例[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凌翌;明年 看三环变森林[N];成都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张维邋窦桂建 乐永牛;通山新建一批街道标牌[N];咸宁日报;2008年
3 冯涛邋实习生 付丽娟;银川五大城建工程献礼50大庆[N];宁夏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宝军 金鹏;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街道[N];嘉兴日报;2006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管亚东 实习生 李仕昭;九大城市街道深圳高峰会[N];深圳商报;2006年
6 于莲华;发展城市街道经济的思考[N];青岛日报;2008年
7 商棠;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将进行外观改造[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8 李勇鸿 张伟涛 宋宇锋;淳化给力城市街道综合治理[N];咸阳日报;2011年
9 记者常虹;我市打造富有文化意蕴的城市街道[N];秦皇岛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李超邋冯建松;工业兴街 三产活街[N];嘉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宁;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理论的规划思想与空间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苑思楠;城市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定量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3 赵利容;广州市城区街道毒害空气污染物暴露特征及其来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滕夙宏;新城市主义与宜居性住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董贺轩;城市立体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王冠;兰州市街道尘埃磁性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李铁柱;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8 蔡禹龙;清代杭州的城市街区与社会变迁[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阳;哈尔滨城市街道墙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史恺;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街道设施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姚晓军;城市街道的视觉特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洋;沈阳城市街道设施通用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杨瑾;城市街道的人性化研究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韬;城市街道中柔性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媛;当代北京城市街道的地域特征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任珊;城市街道环境设施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芊芊;城市街道与自然景观交互情境的营造[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10 毕晓蕊;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73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7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