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04:33
本文选题:滨水景观空间 切入点:类型学 出处:《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对城市的选址,形成和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生产与休闲方式有着深远地影响。历史上为数众多的城镇都因水而生,依靠滨水的优势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或是世界性的城市也都有悠久的滨水发展的优势,可以说,滨水空间给予了许多城市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塑造了这些城市的个性和面貌。 近年来随着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发展的升级,滨水区开发、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热,各种概念和设计方案层出不穷,引发了规划设计行业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有着几千年园林设计传统的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滨水景观设计才刚刚起步,滨水景观大多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思路,总体把握比较少,规划设计方法也比较滞后。很多设计体系不全,思路不清,功能单一,风格含混,多靠零星景点拼凑,缺乏整体性、层次性。而相关的滨水区规划、城市设计、滨水区开发等研究对景观空间的研究不够。 建筑类型学的出现在建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是建筑学现代主义理论的功能性美学思潮下建筑学者对于建筑历史的反思。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学的思潮从现代化初期的“唯功能性”慢慢走出来,这是建筑学者对于建筑理论的探索和建筑史的思考。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论是建筑类型学理论的集大成,这种对于历史、场所和空间的追忆,并进行“原型”的还原和批判性的继承,使得建筑创造者的作品引起了更多的共鸣,这也是本文进行滨水景观空间类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克里尔兄弟基于类型学理论,运用线性空间和节点空间进行城市形态理论及其设计的研究则是本文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类型学设计的基础。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和克里尔兄弟的类型学理论是本文研究最主要的两条重要分析路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规划,经历了-定时期发展之后,亟需理论与设计与现代化地同步发展。城市的滨水景观空间和城市的建筑,都是城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存在价值和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能否通过建筑类型学理论寻找到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规划发展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本文希望借助建筑类型学理论来推动滨水景观的理论研究,通过借助建筑类型学理论的核心价值所在,对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求滨水景观类型学的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滨水景观类型学的研究,借此,能够对今后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滨水景观类型学的发展。 本文以城市中的水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滨水景观空间的归纳,深入的研究滨水景观空间的概念、类型系统以及类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论作为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依据,形成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类型学研究的基础;然后基于里克尔兄弟类型学理论将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基本要素分为节点空间和线性空间,以探寻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原型。并结合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理论,以历史观和地域观的视角来寻求滨水景观与城市形态,滨水景观与空间的符合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关系,并分析滨水景观在这种“原型”和历史延伸下的“变”与“不变”因素,将这些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进行抽象概括,借以从景观要素个性中获得要素的共性,形成滨水景观类型学的理论基础。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要素的特征,如空间形态、水体类型、周边环境、建筑密度、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城市形态、空间特色、景观元素等,并进行分析对比。在不同的层次上,把握形态的典型性。同时对滨河景观空间与城市形态之间动态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探寻类型转换的可能性。本研究基于滨河景观空间与城市形态相互塑造的特点,注重对各种过程的考虑。 本研究根据归纳出的类型进行逻辑类推,研究滨河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整合方法,以期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系统性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并依据对不同类型的演变过程研究,研究不同类型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下可能产生的结果,推导类型转变的可能性。对理论研究而言,本论文希望建立一个初步的滨河景观类型系统,并研究不同类型的滨河景观与城市形态互为作用的关系,弥补现状对此研究的不足。以类型学的方法对滨河景观进行解构,建立理论体系,能够更好用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研究以实际的案例以及从事的实践项目为例,具体研究如何运用本分类系统,用以组织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大型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 本文的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意义。提出进行滨水景观空间类型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三章,这是本文的理论研究部分,为本文的研究构建基本理论体系。首先对类型学理论的发展、新理性主义类型学理论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代表人物如阿尔多·罗西、克里尔兄弟的类型学理论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本研究的对象,建立滨水景观类型学的理论基础。接下来对滨水景观空间的要素和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对滨水景观空间的概念、特征来对其有个初认识,然后还结合城市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至第八章,通过类型学的滨水景观空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基于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进行要素与形态分析,进而指导滨水景观空间的具体规划设计。并对如何进行类型类推进行研究,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一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最后通过一些实际例子的引进,来说明类型学在滨水景观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平;建筑类型学与地域文化的体现[J];山西建筑;2003年18期
2 黄杏玲,王宇;建筑类型学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华中建筑;2003年04期
3 张钦楠;人居环境的类型学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93年02期
4 邵靖;;浅析城市滨水景观整体意象设计[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年03期
5 汪丽君;舒平;;建筑类型学开放体系的建构[J];城市环境设计;2008年04期
6 魏春雨;;建筑类型学研究[J];华中建筑;1990年02期
7 万敏,殷超杰;让大地血脉畅通——由“河流保护”看城市滨水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3期
8 史源;郝敏;;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山西水利;2008年02期
9 黄周;冯潇;;浅析罗西的建筑类型学[J];热带建筑;2007年02期
10 张W,
本文编号:1647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4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