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预拉杆式自定心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
本文选题:屈曲约束支撑 切入点:自定心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基于屈曲约束支撑(BRB)的流变模型和形状记忆合金(SMA)的分段线性本构模型,建立了可用于分析SMA预拉杆式自定心屈曲约束支撑(SMA-SC-BRB)滞回性能的流变模型和控制方程.然后,运用流变分析方法对一种新型的SMA-SC-BRB构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可知基于流变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利用该流变模型对SMA-SC-BRB的滞回性能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初始预张力超过奥氏体相变的结束应力时,其变化对支撑的滞回性能影响较小;增加SMA杆的截面面积,能同时提高支撑的自定心效果和耗能能力;随着核心板截面面积的增加,支撑耗能能力增强,但自定心能力减弱;提高SMA杆的温度能有效提升支撑的自定心能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rheological model of buckle-constrained brace and the piecewise 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shape memory alloy (SMA), a rheological model and governing equation for the hysteretic properties of SMA self-centered buckling braced bar are established.Then, a new type of SMA-SC-BRB component is simulated by rhe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rheological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Finally, the rheological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SMA-SC-BRB.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initial pretension exceeds the end stress of austenitic transformation, the change of the hysteretic properties of the brace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hysteretic properties of the brace, and increasing the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SMA rod can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self-centring effect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of the brace.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core plat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support increases, but the self-centring ability weakens, and the self-centering ability of the support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MA ro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09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205003203)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TU3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行松;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研究[J];福建建筑;2000年S1期
2 张贵林;屠永清;;泡沫铝填充钢管支撑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2期
3 张爱林;刘显旺;于劲;徐敏;;T形钢异形柱框架节点性能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4 孙佳伟;蒋守锋;;屈曲约束支撑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5 颜博;;关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20期
6 徐松芝;袁朝庆;;带缝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3期
7 陈慧文,宗周红,林于东;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滞回性能的简化计算模型[J];福建建筑;2005年03期
8 谢强;赵亮;;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9 张文元;李姝颖;李东伟;;菱形开洞软钢阻尼器及其在结构减震中的模拟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1期
10 周锋;谢强;陈海斌;赵亮;;屈曲约束支撑在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晓康;韩林海;;火灾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初步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2 黄晓宇;王铁成;杜喜凯;陈敖宜;;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的试验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3 游经团;陶忠;韩林海;;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4 王来;邓們;;低周反复荷载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申林;苏明周;顾强;;位移加荷方式对支撑滞回性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6 完海鹰;周涛;;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研究综述[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邵永松;;焊接T形支撑杆件滞回性能模型的模拟分析[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8 郑宏;;加载路径对钢梁滞回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宏;;加载路径对钢梁滞回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晓康;韩林海;;火灾后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理论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扬;Y型矩形管节点滞回性能与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霍静思;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3 刘涛;箱形截面构件相关稳定承载力及滞回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彭晓彤;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颜鹏;刚性连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郭秉山;钢框架梁柱腹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丁玉坤;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滞回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方有珍;半刚接钢框架(柱弱轴)—内填RC剪力墙结构的滞回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冉红东;钢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生;半刚性节点的实验研究与滞回模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2 丁磊;开洞开缝钢板剪力墙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邓椿森;高强度钢材压弯构件滞回性能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金钢;加固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杨苏;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庄金平;FRP加固火灾后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岳健广;H型钢空间钢桁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卫东;考虑施工缝影响的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李慧;对角交叉加劲肋钢板剪力墙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再峰;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滞回性能实验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7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8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