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岩爆实验的声发射本征频谱特征
本文选题:应变岩爆 切入点:声发射 出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自主设计的深部岩爆过程模拟实验系统,,对不同岩性岩石进行室内应变岩爆模拟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声发射传感器灵敏度的声发射监测系统测量岩石在实验过程中的本征频谱特性。首先详细介绍了应变岩爆实验方法、并运用Hoek-Brown准则解释了应变岩爆路径;其次利用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传感器灵敏度影响下的应变岩爆实验过程中不同岩性岩爆阶段的主频响应特性;并利用声发射波形电压幅值衰减特征和主频放大特征论证了声发射传感器放置在不同位置时对岩爆声发射本征频谱特征的影响;根据应变岩爆碎屑裂纹传播类型探讨了应变岩爆碎屑微观裂纹类型和岩爆声发射本征频谱的关系,尤其分析了各个关键点碎屑的穿晶裂纹特征,论证了碎屑中穿晶裂纹的大量出现与岩爆阶段特有的连续波-低频-高幅值声发射本征频谱有密切的关系。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ndoor strain rock burst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rock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elf-designed deep rockburst simulation experiment system.Acoustic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coustic emission sensor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intrins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First,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strain rockburst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strain rock-burst path is explained by Hoek-Brown criterion.Secondly, the main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rock burst sta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nsor sensitivity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The effects of acoustic emission sensors place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intrins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rst acoustic emission are demonstrated by using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oustic emission waveform voltage amplitude and the main frequency ampl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the propagation type of strain rock burst clastic crac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 rock burst clastic microcrack typ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acoustic emission of rock burst is discussed, especially the transgranular crack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key point are analyzed.It is proved that the large number of transgranular cracks in the clast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spectrum of continuous-low-frequency and high-amplitude acoustic emission in the rock burst stag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泉;;一个急待发展的高科技手段——声发射(AE)[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1年01期
2 徐约黄;何沙;郭盈;黄哲;周骏;;BaYCuO超导材料降温升温过程的声发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87年04期
3 程学军,胡文琦,蔡美峰;声发射技术和非线性理论在预报岩体失稳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4 聂世锋;;YSZ-2型遥测岩石声发射自控告时机[J];岩土力学;1984年01期
5 方亚如;;混凝土试样破裂前的声发射m值变化[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1年01期
6 熊庆国;声发射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工业安全与环保;1996年07期
7 刘明松;张春雷;;声发射技术在岩石试验研究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8 马成;;声发射技术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8期
9 尹菲;声发射技术用于工程岩体灾害预报的试验研究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1年S1期
10 莫乾赐;钟钊琪;吴兆辉;黄健;;声发射技术在广西大型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前景[J];大众科技;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卫平;;声发射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陶元宏;关卫和;李剑;郭鹏举;程华云;;声发射技术检测大型常压立式储罐底板的泄漏[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崔建国;徐心和;李忠海;张大千;徐长君;;基于模糊C均值与声发射技术的飞行器健康诊断[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阳能军;黄定军;;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损伤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红军;马超;;电磁声发射技术在地雷等金属壳体爆炸物的结构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分析[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曹刚;胡雄;;基于声发射技术的信号处理及源识别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7 王明;;类混凝土材料损伤变量与声发射参数之关系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志强;李国禄;王海斗;徐滨士;朴钟宇;;声发射技术在接触疲劳失效检测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顺堂;崔维国;蔡宪法;;应用声发射技术对在役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10 李典文;杜增林;;声发射技术在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中的应用[A];第三届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耀富;声发射技术为“亚健康”设备听诊[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陈汝雄 张清华;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容器[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容器[N];今日信息报;2003年
4 蒋万全邋马永;“胶泥激发”突破告诉人们什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刁锦龙;建立党员连带责任制[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韩维阳;科技攻关有作为[N];中国质量报;2005年
7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四大队 滕瑞;牛毛泉铁异常地质特征及成因刍议[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8 本报记者 周元宝 王斌成 通讯员 陈振江 程然;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风向标”[N];中国矿业报;2011年
9 彭冬梅;三维折射波静校正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李红梅 曹莉敏;南堡凹陷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雪娜;应变岩爆实验的声发射本征频谱特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张力伟;混凝土损伤检测声发射技术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金亮;涡流激励声发射在金属板裂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唐颀;超高速撞击板波特性与声发射空间碎片在轨感知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郑渝;机械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严实;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毛怀东;激光熔覆层裂纹控制方法与实践[D];天津大学;2007年
8 田卿燕;块裂岩质边坡崩塌监测预报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颜志丰;山西晋城地区煤岩力学性质及煤储层压裂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盛;锅炉“四管”泄漏声学监测系统[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2 王文志;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常宏飞;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声发射压力容器检测[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张森;光纤M-Z干涉仪用于声发射探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丁穗坤;斜拉桥关键构件腐蚀损伤声发射监测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慧;木制品材料声发射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印欣运;声发射技术在旋转机械碰摩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8 徐新;声发射技术在直升机部件疲劳裂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9 江云飞;声发射技术在直升机动部件疲劳系统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李宝玉;金属点蚀声发射监测与信号处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725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2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