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切入点:混凝土中性化深度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7期
【摘要】:为了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和寿命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扩散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应力、碳化和酸雨等单一因素和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构件中性化区域的物质含量分布、pH值和中性化深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性化过程中,完全碳化区内的CO2浓度曲线近似呈直线下降,部分碳化区内呈非线性下降,整体曲线呈指数分布,而H+和SO2-4呈非线性下降分布;混凝土内部Ca(OH)2含量和pH值是连续变化的,存在部分中性化区;应力、酸雨与碳化存在耦合效应,酸雨腐蚀初期抑制碳化进行;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的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urability study and life predi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 the corresponding force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diffusion theory an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content in the neutralized area of concrete members under the action of single and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carbonation and acid rain, was analyzed, including pH value and neutralization depth.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neutralization of concrete, the CO2 concentration curve in the complete carbonization zone approximately decreases linearly, the partial carbonization zone shows a nonlinear decrease, the whole curve presents an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while H and SO2-4 show a nonlinear decreasing distribution.The Ca(OH)2 content and pH value in concrete vary continuously, and there are partial neutralization zone; there is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stress, acid rain and carbonization, and the initial corrosion of acid rain inhibits carbonizati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eutralization depth of concrete has certain credibilit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012CB026200)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潘洪科;牛季收;杨林德;汤永净;;地下工程砼结构基于碳化作用的耐久性劣化模型[J];工程力学;2008年07期
2 牛荻涛;周浩爽;牛建刚;;承载混凝土酸雨侵蚀中性化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9年03期
3 张誉,蒋利学;基于碳化机理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实用数学模型[J];工业建筑;1998年01期
4 孟卫涛;武永新;;基于数值模拟的混凝土碳化过程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4期
5 金祖权,孙伟,张云升,刘志勇;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2期
6 田浩;李国平;刘杰;吴用贤;;受力状态下混凝土试件碳化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阮欣;刘栩;陈艾荣;;考虑应力状态的二维混凝土碳化过程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平,张誉;一般大气环境条件下混凝土中钢筋开始锈蚀时间的预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2 张钢,刘广均;浅论工业厂房中介质环境及结构参数与钢筋锈蚀程度的关系及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陆春华;刘荣桂;;应用RBF神经网络的预应力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4 霍艳华;毛添钿;熊进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5 叶书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近期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6 杜应吉;黄春霞;;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3期
7 韩建德;潘钢华;孙伟;王彩辉;;荷载与碳化耦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S1期
8 程云虹,刘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及趋势[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王显利;佟天华;张宏民;;基于ANFIS的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袁群,赵国藩;混凝土碳化深度随机时间序列预报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欧;袁迎曙;朱辉;李富民;;混凝土氧气扩散系数试验研究[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云升;孙伟;陈树东;郭飞;;弯拉应力下粉煤灰混凝土的多维碳化及寿命预测模型[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黄艺伟;郭飞;;粉煤灰混凝土二维和三维碳化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伟平;张誉;;一般大气环境条件下混凝土中钢筋开始锈蚀时间的预测[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5 屈文俊;郭猛;;风压加速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施清亮;罗小勇;;混凝土结构碳化研究与发展评述[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林阳子;黄侨;荣学亮;;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抗剪能力的时变分析及其运用[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雷斌;肖建庄;;再生混凝土碳化模型与结构耐久性设计[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蒋林华;周晓明;徐宁;濮琦;储洪强;徐金霞;;钢筋混凝土渡槽耐久性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资伟;余志武;;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碳化剩余寿命预测研究[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林迟;基于结构全寿命设计需求的环境作用与结构性能退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肖前慧;冻融环境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万小梅;力学荷载及环境复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艳;一般大气环境多因素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何娟;碱矿渣水泥石碳化行为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孙炳全;碱性活化水混凝土工艺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袁群;老化病害混凝土结构质量评估及粘结加固中的基础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张苑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评定及优化设计方法[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范颖芳;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封吴秋;系杆拱桥的耐久性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彭高鹏;西部盐渍土与寒旱地区的混凝土耐久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周濵;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时变可靠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宇;引气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何凡;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路平;基于ANSYS的混凝土结构碳化过程数值模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8 潘宏;考虑服役环境和钢筋锈蚀形态的桥梁可靠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连水;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内外损伤特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亮;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渗透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洪科;杨林德;汤永净;;地下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2 涂永明,吕志涛;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郑京;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J];山东环境;2003年01期
4 叶铭勋;;混凝土碳化反应的热力学计算[J];硅酸盐通报;1989年02期
5 胡晓波;;酸雨侵蚀混凝土的试验模拟分析[J];硅酸盐学报;2008年S1期
6 屈文俊,郭猛;混凝土截面角区双向碳化的计算模型与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7 涂永明;吕志涛;;预应力混凝土试件碳化试验及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01期
8 张誉,蒋利学;基于碳化机理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实用数学模型[J];工业建筑;1998年01期
9 谢绍东,周定,岳奇贤;酸沉降对非金属建筑材料腐蚀机理的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2期
10 龚洛书;苏曼青;王洪琳;;混凝土多系数碳化方程及其应用[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刚;氯离子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寿命预测[D];华侨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韬;;用MATLAB神经网络预测混凝土碳化深度[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2 丁伯阳;郑工钦;孔德玉;;概率模型分析与混凝土碳化[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龙广成;谢友均;尹健;马昆林;;掺矿物掺合料结构混凝土性能与其孔隙率的关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4 水中和;屠柳青;马军涛;陈伟;徐文冰;;膨胀剂对粉煤灰混凝土显微结构及抗碳化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1年07期
5 刘运华;;混凝土劣化与渗透性相关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6 马军涛;水中和;陈伟;徐文冰;;养护湿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碳化速率的影响[J];混凝土;2011年01期
7 崔庆红;;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及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8期
8 章炳华;魏无际;;石化装置钢筋混凝土管架腐蚀调查[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8年05期
9 尤杰;车轶;仲伟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既有建筑混凝土强度预测[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0 刘阳;陈瑞鹏;;掺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梦臣;邢世海;;双掺大流动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艳;一般大气环境多因素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春霞;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翟海涛;冻融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规律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3 曾德强;早期养护方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4 阮琦;早期养护和粉煤灰掺量对普通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洋;海洋环境钢筋阻锈剂的防腐蚀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乾玺;纤维对混凝土抗氯离子和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7 王学刚;矿渣微粉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8 徐巍;新型石灰石矿渣水泥水化机理及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2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