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Koppejan蠕变模型及其应用
本文选题:Koppejan蠕变模型 + 模型改进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06期
【摘要】:将基于固结试验建立的Koppejan蠕变模型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改进为增量形式,并泛化到三维应力空间,建立了改进的Koppejan蠕变模型。基于ABAQUS软件对改进模型进行二次开发,采用上海软黏土的长期固结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Koppejan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上海软黏土的蠕变特性,且改进Koppejan模型的计算精度比经典Koppejan模型高,两种模型应用于淤泥质粉质黏土的计算效果均比粉质黏土好。将改进Koppejan蠕变本构模型应用于某高速铁路桥梁桩基长期变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与现场实测沉降的对比表明,改进Koppejan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的长期变形计算,且计算效果较好。
[Abstract]:The stress-strain-time relationship of Koppejan creep model based on consolidation test is improved to incremental form and generalized to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space. An improved Koppejan creep model is established.The improved model is redeveloped based on ABAQUS software, and the long-term consolidation test results of Shanghai soft clay are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Koppejan model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creep characteristics of Shanghai soft clay.The accuracy of the improved Koppejan mod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lassical Koppejan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odels applied to silt clay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silty clay.The improved Koppejan creep constitutiv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deformation of the pile foundation of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measured settlement in the field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Koppejan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long-term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a practical project.And the effect of calculation is good.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项目(No.2010G018-E-3) 上海铁路局科研计划项目(No.2011079) 2013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208518)
【分类号】:TU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宝云;刘东燕;郑志明;薛凯喜;;砂岩短时单轴直接拉伸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1年02期
2 薛凯喜;赵宝云;刘东燕;胡艳香;;岩石非线性拉、压蠕变模型及其参数识别[J];煤炭学报;2011年09期
3 王旭东;付小敏;;蚀变岩的蠕变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4 朱元林,何平,张家懿,王家澄;冻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三轴蠕变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5 赵宝云;刘东燕;刘保县;薛凯喜;;深部灰岩三轴蠕变特性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0年06期
6 毛广湘;;黄茨滑坡预测预报分析[J];建筑科学;2007年03期
7 罗润林;阮怀宁;朱昌星;;基于粒子群-最小二乘法的岩石流变模型参数反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世梅,刘德富,Г .Тер-Мартиросян,陈晶晶;某滑坡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05年07期
9 赵宝云;刘东燕;郑志明;薛凯喜;;基于短时三轴蠕变试验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汪斌;朱杰兵;唐辉明;项伟;;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来贵;李磊;刘学;;岩石长期稳定性与工程寿命预估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施行觉;李成波;Adnan Aydin;王行舟;刘苏苏;;岩石蠕变模型的比较和修正[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平;梁冰;;动孔隙压力下多孔介质蠕变模型的数值解[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李成波;赵闯;黄建华;施行觉;;岩石蠕变实验数据反演的不唯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强;胡秀宏;冶小平;;岩石蠕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明;刘新荣;;周期循环荷载下Kelvin蠕变模型特性探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松鹤;骆亚生;董晓宏;付中原;;黄土剪切蠕变特性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春萍;周宏伟;张淼;段志强;;分数阶导数描述的盐岩蠕变本构模型[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宝云;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2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成波;岩石蠕变实验及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陈文玲;黑河水库坝肩边坡云母石英片岩三轴蠕变机理及蠕变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王艳春;深部软岩温度—应力—化学三场耦合作用下蠕变规律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峰;岩石结构的蠕变稳定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何云明;边坡的蠕变机理与失稳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李广冬;黄土的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吕宜美;化学腐蚀对深部软岩蠕变特性的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6 李存兴;箱筒型基础结构地基沉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陈文苏;软土蠕变沉降的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4年
8 张奎林;滨里海地区巨厚盐膏层蠕动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党琪;关中地区Q_2黄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丁小冬;盾构施工扰动引起软黏土的变形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1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6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