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图”导引下的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保护——浅析美国城市绿图计划
本文选题:绿图计划 + 城乡结合部 ; 参考:《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5期
【摘要】:"绿图"是一种图示管理城市周边自然环境资源及优质耕地,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拓展的方法,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于城乡绿色空间保护计划,极具借鉴价值。文章以华盛顿州金县绿图计划为线索展开:(1)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管控,绿图计划缘起、研究对象及空间规划核心;(2)绿图规划过程及关键环节,土地利用识别与归类——优先保护区鉴定与策略制订,生态网络构建——绿色枢纽、廊道的选择与空间模式优化,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复合功能廊道建设与退化区生态恢复;(3)绿图计划实施途径保障及多权属主体合作。结合国情,文章尝试归纳出可供借鉴的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保护规划思路与方法。
[Abstract]:"Green Map" is a method to mana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high quality cultivated land around the city and guide the reasonable expansion of urban space. It is widely used in urban and rural green space protection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Based on the Golden County Green Map Project in Washington Stat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one: 1)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trol in the urban-rural joint, the origin of the green map plan,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ore of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process and key links of green map planning.Land use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priority reserve identification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ecolog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green hub, corridor selec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optimization,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upgrading-complex function corridor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degraded areas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map plan protection and multi-owner cooperation.Co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paper tries to sum up the planning ideas and methods of green space prote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504) 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2012ZX07307-001)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忠,魏皓严;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的理性分期推移[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2 罗彦,周春山;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1期
3 龙瀛;何永;刘欣;杜立群;;北京市限建区规划:制订城市扩展的边界[J];城市规划;2006年12期
4 叶林;邢忠;颜文涛;;生态导向下城市边缘区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6期
5 丁成日;;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模型[J];规划师;2012年03期
6 韩昊英;吴次芳;赖世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模式研究——一个基于土地存量控制的分析框架[J];规划师;2012年03期
7 刘玉;郑国楠;;中外城乡结合部发展比较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4期
8 王海卉;宋彦;;控制蔓延的美国经验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4期
9 周聪惠;;美国“超级基金”制度研究——探索污染土地修复中的用地规划协调途径[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6期
10 张振广;张尚武;;空间结构导向下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理念与方法探索——基于杭州市的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利勇;;生态城市的建筑:自然的再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2 孙学权;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技术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郝凌子;创建开放式山地大学校园——凯里学院新校区规划投标方案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春涛;刘鸣;;试论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南京紫湖溪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小东;吴继荣;潘爱丰;;河东新城特色营造途径之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耐红;;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7 李P;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8 邱宏瀛;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程昊;论生态城市中园林绿地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李春涛;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勇军;肖荣波;;城乡规划体系下非建设用地规划重点内容探讨[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艾勇军;肖荣波;;新时期非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转向[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志中;陈玮;刘菁;;城市生态框架保护适应性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江萍;罗瑶;;武汉市住区室外老年人健身设施布点规划及配置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曹滢;王鹰翅;;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与实施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雁飞;孔令龙;;城市特色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淮安中心城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慧颖;;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的优先保护——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立志;;基于城市规划体系的绿色城市设计概念浅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宋智;;城郊非建设用地规划的功能支撑体系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胡文芳;谭利华;;植物园中的植物景观营建[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小刚;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曹伟;城乡统筹发展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伟;基于自然进程的城市水空间整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梁亮;小麦冠层理化参量的高光谱反演[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徐文俊;乡镇公园的基础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晓阳;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郝美彬;山地型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姗姗;济南滨水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彭娟;采石废弃地的景观恢复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连生,,赵红英;北京城市边缘带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2 马涛,杨凤辉,李博,陈家宽;城乡交错带——特殊的生态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3 郭开怡;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特点及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赵钢;城乡整体生长空间的规划建设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5 张晓青;;西方城市蔓延和理性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6 李强;戴俭;;西方城市蔓延治理路径演变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7 张雪松,吕正华,李逸群,赵辉;城乡结合部发展刍议——以沈阳市浑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09期
8 温家宝;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 推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9 刘君德,张玉枝,刘均宇;大城市边缘区社区的分化与整合——上海真如镇个案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4期
10 冯雨峰,陈玮;关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管理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蓉;郑伯红;;长沙城市增长边界体系构建初探[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咏华;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旭锋;哈尔滨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设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国强;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杜娟;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及边界确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石伟伟;武汉市城市发展边界的设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玲璋;上海绿色空间的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严玲璋;发挥上海绿色空间优势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1年02期
3 周家高;现代城市离不开绿色空间[J];经济工作导刊;2001年09期
4 崔志华;绿色空间——南京未来空间布局的构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周婕,李海军;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体系架构及优化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2期
6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5期
7 王保忠,安树青,宋福强,何平,张智俊,李明阳;美国绿色空间理论、实践及启示[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8 凯瑟琳·沃德·汤姆森;于一平;;城市绿色空间[J];世界建筑;2006年07期
9 杭程;李莎;;古城南京的“城市绿色空间”营建与保护[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年10期
10 孙强;许学工;段晓峰;;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与设计——首尔的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锋;王如松;;北京市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及规划方法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支继辉;裴建设;;新型农村绿色空间生态建设研究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3 严玲璋;;发挥上海绿色空间优势的思考[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王思元;荣文卓;;美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保护对策研究——以波特兰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林志忠;;论开拓城市最佳人居生态环境绿色空间[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6 袁敬;林箐;;沿基础设施可视和潜在绿色空间的构建——以山东潍坊沿基础设施生态绿地规划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严玲璋;;新世纪优化上海绿色空间的思考[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8 邢忠;;低碳背景下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生态规划——以宝鸡市南部台塬区生态建设规划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何子张;邵斌;;从空间设计到空间政策——南京市绿色空间保护的规划反思与探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崔敏;刘文敬;;“绿道”理念指导下的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以重庆市都市区绿色空间串联网络规划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国庆;给城市更多“绿色空间”[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记者 刘碧玛;携手莘莘学子一汽丰田举办绿色空间植树活动[N];科技日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何凯;网吧“绿色空间”试点开始进入倒计时[N];眉山日报;2007年
4 文钊;绿色空间大学生环保网站举行表彰活动[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通讯员 陈西党 记者 阎世存;定陶县进一步拓宽大项目服务“绿色空间”[N];菏泽日报;2009年
6 蒋玉萍;城市建设要留足生态绿色空间[N];郴州日报;2014年
7 记者 吴栋梁;打造城市绿色慢行系统 让百姓共享绿色空间[N];温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昕;绿色空间:健康住宅的设计核心[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王超;南湖区居民的绿色空间越来越大了[N];嘉兴日报;2011年
10 章译 编译;安曼绿色空间来之不易[N];中国花卉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晓;北京城市绿色空间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王思元;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的建设探索[D];浙江大学;2005年
2 殷雷;西安历史名城绿色空间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赵礼梅;广水市市域绿色空间体系规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旭辉;西安市城市道路绿色空间的基本类型与典型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慧;基于西安纺织城城市风貌特色的道路绿色空间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赵欢;城市绿色与灰色空间复愈作用的初步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姜洪林;“绿色空间”文化伦理的价值向量[D];大连工业大学;2008年
8 秦佩;城乡绿色空间梯度变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张启香;大学校园绿色空间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春艳;后世园会效应下的西安mP灞绿色空间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62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6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