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塔半刚性连接K形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输电塔结构 + 半刚性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7期
【摘要】:基于螺栓受剪半刚性K形节点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类节点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半刚性连接K形节点转动变形的组成,包括主角钢剪切变形、螺栓剪切变形、螺栓孔的变形。考虑主角钢受剪、螺栓受剪、孔壁变形对节点转动刚度的影响,从而得到节点弯矩-剪切转角(M-鐖s)和弯矩-转角(M-鐖)曲线。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提出的半刚性连接K形节点弯矩-转角建议计算方法量化了主角钢肢宽、肢厚、螺栓直径、节点板厚度对转动刚度的影响,但未考虑主角钢两肢边相互影响。建议计算方法也可为我国输电塔结构设计规范关于节点转动变形的具体设计提供参考。Kishi-Chen的三参数幂函数模型适用于对此类节点弯矩-转角计算,输电塔结构中此类节点的形状系数取值大致在1.5~2.2之间。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bolt shear semi-rigid K-shaped joints, a calculation model and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is kind of joints are presente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nents of rotational deformation of semi-rigid connection K-joints, including shearing deformation of main steel, shearing deformation of bolts and deformation of bolt holes.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main steel shear, bolt shear and hole wall deformation on the rotational stiffness of joints, the moment-shear rotation angle and moment-rotation curve of joints are obtai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moment and rotation angle of K joints with semi-rigid connections quantifies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steel limb width, limb thickness, bolt diameter and joint plate thickness on the rotational stiffness, bu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main body steel. The proposed calculation method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pecific design of the nodal rotational deformation in the code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ransmission towers in China. Kishi-Chen 's three-parameter power function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oment and rotation angles of this kind of joints. The shape coefficient of this kind of node in the transmission tower structure is approximately between 1.5 and 2.2.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36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DJZR13200037)
【分类号】:TU3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霞;上下角钢半刚性梁柱连接[J];施工技术;2004年11期
2 向芳;詹根华;杨文领;;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初始转动刚度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06期
3 李霞;;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极限承载力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4 邵永松;毕胜;谢礼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5 栾焕强;;有侧移半刚接钢框架二阶效应计算[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刘清平,王静峰;梁柱半刚性连接组合钢框架分析初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犁;李凤霞;;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4期
8 刘伟;O雨林;周湘;;基于连接单元法的半刚性钢框架计算[J];钢结构;2007年02期
9 王新武;李跃辉;张伟;;空间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有限元分析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2期
10 李小川;;钢框架梁柱节点结构动力特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华虎;张少钦;;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半刚性连接有侧移钢框架的屈曲荷载[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2 赵斌;;结点的半刚性对平面刚架结构的内力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梁书亭;孙修礼;;ANSYS在半刚性连接钢管混凝土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应用[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完海鹰;方勇;;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5 施龙杰;陈宏;彭耀;;半刚性组合节点的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俊平;王孟鸿;邓立奇;;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地震反应时程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娟婷;舒赣平;;考虑半刚性连接及二阶效应的钢框架弹性地震响应[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勇;章梓茂;;钢框架梁柱节点的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皮海平;何建勤;刘坚;周观根;何林;;半刚性连接钢结构研究进展[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祥龙;周学军;;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稳定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正维;钢结构半刚性连接的非线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2 何嘉年;基于体系可靠度的半刚性钢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刘高波;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新武;钢框架梁柱连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彭晓彤;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完海鹰;钢结构半刚性连接体系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孙修礼;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胡习兵;半刚性连接平面钢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黄冀卓;钢框架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李文岭;钢框架梁柱弱轴半刚性连接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学林;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稳定计算[D];福州大学;2004年
2 程睿;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及近似计算方法[D];重庆大学;2002年
3 段祺成;梁柱外伸端板、T型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张永生;半刚性节点的实验研究与滞回模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狄军;半刚性端板式连接钢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6 梅冬生;外伸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节点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芸;钢框架抗侧力体系连接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叶钟;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的体系可靠度的分析[D];福州大学;2004年
9 黎承;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半刚性连接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胡习兵;T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5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4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