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新分析法

发布时间:2018-05-07 01:12

  本文选题:地震动土压力 + 黏性土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02期


【摘要】:采用旋转挡土墙计算模型的变换法,将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在静力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的求解问题。根据在静力条件下水平层分析法的主动土压力推导结果,直接获得在地震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位置的表达式,并运用图解法得到了临界破裂角的解析解。公式可考虑水平和垂直地震加速度、不同墙背倾角、墙背和坡面倾角与填料存在黏结力和外摩擦角、存在均布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式可以适用于在常用边界和地震条件下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旋转地震角法是将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挡土墙计算模型旋转为在静力条件下挡土墙计算模型,但旋转挡土墙计算模型并不改变挡土墙和墙后填土的应力状态,按在静力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求解方法求解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主动土压力,该方法大大简化了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统一了在拟静力法条件下的地震土压力求解,理论更加完善。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solving active earth pressure under earthquake and pseudostatic condi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one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under static condition by using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 of calculating model of rotary retaining wal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derived from horizontal layer analysis under static conditions, the expressions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earth pressure force and the posi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point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 are obtained directly.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critical fracture angle is obtained by graphic method. The formula can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 of wall back, inclination angle of wall back and slope surface and filler, external friction angle, uniform overloading and so on. The formula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of clay under common boundary and seismic conditions. The rotational seismic angle method rotates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retaining wall under seismic and quasi-static conditions into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retaining wall under static condition, but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rotary retaining wall does not change the stress state of retaining wall and backfill. According to the solution method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of retaining wall under static condition,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under earthquake and quasi static method is solved. This method greatly simplifies the derivation of the formula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under earthquake and pseudostatic method. The solution of seismic earth press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seudostatic method is unified, and the theory is more perfec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TU432;TU47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立强;王元战;迟丽华;;挡土墙地震土压力及其分布[J];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05期

2 林宇亮;杨果林;赵炼恒;钟正;;地震动土压力水平层分析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3 林智勇;戴自航;苏美选;;复杂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杨剑;高玉峰;程永锋;鲁先龙;;地震条件下倾斜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5 卢廷浩;考虑粘聚力及墙背粘着力的主动土压力公式[J];岩土力学;2002年04期

6 卢坤林;杨扬;;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初探[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7 孙勇;;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统一解[J];岩土力学;2012年01期

8 王渭漳,吴亚中;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土压力及其分布的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庆华;;跨秦淮河特大桥水中墩临时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2 孙勇;金亚兵;;黏性土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被动土压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3 张翼;闵乔;;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2期

4 马崇武;梁和花;;有荷载作用时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王鲁;;铁路涵洞八字翼墙设计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3期

6 杨剑;;挡土墙地震被动土压力的拟动力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7 邱杰;;地震荷载下重力式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J];福建建筑;2011年05期

8 马兴峰;李志勇;董城;;预应力锚索柱板墙现场动态测试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9 陈平龙;过永生;李亚洲;;斜底板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永彬;王运永;赵永昌;;废渣场路基稳定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车志强;王军;;挡土墙设计浅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陈立;张燎军;;基于地震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的集中参数法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栾茂田;年廷凯;赵少飞;;土工建筑物与边坡研究进展综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贺洁;刘芳;蒋明镜;;平移刚性挡墙被动土压力影响因素的离散元分析[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5 王慧娇;李云鹏;韩冰;;降雨冲刷护管截水墙安全性模糊综合评判研究[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6 柯才桐;陈奕柏;高洪波;谢洪波;;条形荷载下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计算[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峰;桩锚土钉复合支护基坑施工时变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雷晓雨;CFG桩复合地基非等承载力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彬;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7 付宏渊;桥头高填路基沉降预测及台背土压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许锡昌;土压力问题与基坑变形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9 胡晓军;边坡加固工程支挡结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邓宗伟;山区高速公路轻型支挡结构的力学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琦;考虑土体强度各向异性的基坑土压力和抗隆起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志凯;挡土墙后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拟动力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小磊;肖村桥地铁车站基坑支护工程数值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韩文友;基于抗剪强度的重庆丘陵山区土地整理土石坎工程优化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5 秦志伟;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元模拟与监测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世国;路面铣刨机尾门恒压接地控制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杜松;路基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8 林树彬;白石嶂3#尾矿库库坝设计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郑贝贝;考虑挡墙位移及有限土体影响的土压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庚成;土岩组合大型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技术及变形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斌;杨洪;何晓民;;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4期

2 王立强;王元战;迟丽华;;挡土墙地震土压力及其分布[J];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05期

3 张军,王贻荪;确定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的薄层分析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4 刘金龙;陈陆望;栾茂田;;挡土墙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杨斌,胡立强;挡土结构侧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0年02期

6 张吾渝,李宁波;非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李昀;杨果林;林宇亮;;加筋格宾挡墙地震反应与动土压力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孙文怀;裴成玉;邵旭;;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监测分析[J];施工技术;2006年11期

9 陈昌富;曾玉莹;肖淑君;吴子儒;;基于CSA和薄层单元法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10 王元战,李蔚,黄长虹;墙体绕基础转动情况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宇亮;杨果林;赵炼恒;;地震条件下挡墙后黏性土主动土压力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2 杨泰华;贺怀建;;黏性土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位移土压力理论[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3 狄圣杰;徐卫亚;;黏性土求主动土压力的库尔曼法及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王媛;施斌;高磊;刘瑾;;黏性土渗透性温度效应实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3期

5 王奎华;马少俊;刘骏龙;吴文兵;;一种包含库仑和朗肯理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6 刘松玉;蔡国军;童立元;杜广印;;基于CPTU测试的先期固结压力确定方法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7 徐亚非;;求取先期固结压力方法的发展与综述[J];山西建筑;2008年23期

8 苏长升;;基于黏性土击实试验中余土高度的控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1期

9 王伟;王中华;曾媛;普群;;聚丙烯纤维复合土抗裂补强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10 王伟;冯小平;邹昀;王俭;;黏性土力学强度与微结构动态环境能场内在关联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立;张燎军;;基于地震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的集中参数法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冯伟;;对尼尔基水库浸没评价中黏性土层渗流特点的探讨[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唐传政;;武汉地区老黏性土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对策[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恒;袁聚云;董建国;;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局部化变形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顾安全;折学森;徐志飞;洪炳章;王柏纯;冯景涛;郑争广;;高尾矿坝排洪管道垂直土压力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张颖钧;;裂土挡墙的土压力分布[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冯忠居;;沟埋式大型钢筋混凝土蛋型管道土压力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8 王广国;杜明芳;华炳昌;刘建军;;土钉墙有限单元分析[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9 李新星;林永亮;朱合华;范文;;墙体绕基础转动情况下挡土墙土压力的统一解[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陈群;何昌荣;赖紫辉;;地基情况对重力式桩基托梁挡土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地质学会提供;上海“九层土”揭秘[N];文汇报;2003年

2 特约记者 杨焕星 记者 刘如春;雷州两村地表突然开裂系土体涨缩所致[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付云霞 王玉勇 刘学友;青勘院攻克石灰岩溶洞区钻进难题[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丁留谦 郑敏生;治理病险水库土坝 如何对症下药[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 陈落;旋挖钻泥浆护壁成孔灌注钻施工[N];山西科技报;2008年

6 王磊 任玉苗 任晓慧;锯槽法修筑防渗墙 多措并举解决塌孔漏浆[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土壤保肥性与合理施肥有什么关系?[N];农资导报;2008年

8 赵应繁;新式格构预应力喷锚网支护结构保大楼平安[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钟苑;暗管与鼠道排水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3年

10 薛守纪;盆栽荷苞牡丹[N];中国花卉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社琴;超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发前;圆形基坑土压力分布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永刚;沟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土压力统一计算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4 付宏渊;桥头高填路基沉降预测及台背土压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向阳;大断面管幕—箱涵推进工法中管幕力学作用与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姜朋明;转动状态下挡土墙土压力的严密解法及其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蒋楚生;路堤(肩)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曹卫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及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方;斜山坡地建筑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沉井结构侧壁土压力分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金龙;考虑挡墙位移土压力分布规律及箱式挡墙稳定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建伟;桩锚支护基坑工程侧壁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戴俊巍;斜坡地段矩形排水管道受力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5 孔祥冰;不同模式下挡土墙地震土压力的拟动力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6 廖斌;黏性土的土压力计算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高伟;基坑分步开挖及支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保建;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土压力和坑周地表沉降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9 王海艳;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结构受荷模式和内力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杨敏;阶梯式基础基底反力计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4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54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