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本文选题:废弃混凝土 + 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 ; 参考:《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针对当前再生混凝土工程应用所面临的再生骨料生产成本高昂和废弃混凝土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提出将废弃混凝土经适当破碎和湿水后直接与新拌混凝土混合拌制工程用混凝土,制得一种新型的再生混凝土材料———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拌制该再生混凝土所用废弃混凝土块的最大粒径可达50~80 mm,扩大了废弃混凝土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同时提高了废弃混凝土的利用率.对150、300 mm模数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试件以及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即使在废料掺量达到30%~40%时,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仍很接近相应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板的冲切承载力及破坏特征与普通混凝土板相近.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high production cost of recycled aggregate and low utilization ratio of waste concrete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engineering at present, A new type of recycled concrete material, waste concrete mixed with recycled concrete, was prepared by mixing waste concrete with fresh concrete directly after proper crushing and wet water. The maximum particle size of the recycled concrete can reach 50 ~ 80mm, which expands the advantage of the waste concrete in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waste concre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with 150300 mm modulus and recycled concrete slab with waste concret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ycled concrete with waste concrete ha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even when the waste content reaches 30 ~ 40,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still close to the ordinary concrete of corresponding strength grade. The punching capacity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ecycled concrete slab mixed with waste concre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rdinary concrete slab.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K48B00)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波;刘琼祥;刘伟;许;;钢管再生混合构件初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2 胡琼;黄清;邹超英;;部分再生混凝土梁的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杨海峰;孟少平;邓志恒;;高强再生混凝土常规三轴受压本构曲线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朋改非;黄艳竹;张九峰;;骨料缺陷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5 张永娟;何舜;张雄;刘昕;卢伟群;;再生混凝土Bolomey公式的修正[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4期
6 吴波;赵新宇;杨勇;;采用大尺度废弃混凝土的再生混合构件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7 陈宗平;徐金俊;郑华海;苏益声;薛建阳;李军涛;;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8 肖建庄;兰阳;;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雯欣;王清远;;灾后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及推广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班明霞;冀鸿飞;苏刊;严志忠;张玲;;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张克宝,汪国平;正交法确定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例析[J];安徽建筑;2005年03期
4 胡彦君,张燕驰;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龄期关系的快速试验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石国柱;马彦飞;徐晓勇;;混凝土剪切强度指标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崔万玺;;混凝土抗剪强度物理试验方法研究与理论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王述银;覃理利;邓建武;;掺MgO碾压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3期
8 郑丹;李文伟;陈文耀;;全级配混凝土干缩变形性能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2期
9 郑丹;李鑫鑫;;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下的强度[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孔蔚湘;三级配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力~变形全曲线的试验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丹;李文伟;;全级配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侯浩波;张发文;魏娜;;利用HAS固化剂固化尾砂胶结充填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继凯;吴胜兴;苏盛;陈厚群;;小湾拱坝湿筛混凝土动态弯拉应变率效应试验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汪永剑;丁仕辉;谢祥明;;大掺量高钙粉煤灰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A];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玉普;王怀亮;;大骨料混凝土在双轴压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强度试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张灵福;徐雪峰;刘华挺;张俊芝;;短切玄武岩纤维水工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7 张建伟;曹万林;朱珩;董宏英;;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8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9 刘华挺;张俊芝;傅招旗;朱燕东;吴灵杰;;短切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10 原海燕;安明U,
本文编号:1933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3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