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高建筑时临近空间脉冲电磁场的分布特性
本文选题:闪电脉冲电磁场 + 空间分布特性 ; 参考:《微波学报》2014年S2期
【摘要】:在建筑物直接雷击的同时,雷电流会向周围空间辐射高强度的闪电脉冲电磁场(LEMP)。这些辐射场会引起周围线缆和设备中很强的感应电流。而由于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的缘故,现有关于雷击建筑物LEMP的研究也只是采用对比个别观测点上电磁场的波形来获得大概规律。本文采用一种处理窗时域有限差分方法(PWFDTD),避免了处理整个空间LEMP时巨大的数据存储量。通过计算雷击建筑物时整个空间中每一个网格上的LEMP得出了其特征参量在周围空间的精确分布规律。这对于高建筑周围的LEMP电磁场环境估算和防护设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城市密集区域中的高建筑,其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Abstract]:At the same time, the lightning current radiates the high intensity lightning puls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o the surrounding space. These radiation fields cause strong inductive currents in the surrounding cables and equipment. Due to the huge computation and storage capacity,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LEMP of lightning strike buildings only uses the comparis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forms on individual observation points to obtain the approximate law. In this paper, a processing window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is used to avoid the huge data storage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whole spatial LEMP. The accurate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the surrounding space is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LEMP on each grid in the whole space when the building is struck by lightning.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LEMP electromagnetic field environment estimation and protection design around high buildings. Especially for high buildings in dense urban areas, its significance is self-evident.
【作者单位】: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电磁环境效应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U976.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汉刚;王毅;曹群生;;ELF/SLF电磁波传播的FDTD和GIS结合建模与分析[J];微波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毅;苏冰柏;曹群生;;50-250Hz极低频范围内的地震电磁现象研究[J];微波学报;2012年S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汉刚;基于FDTD方法的地球—电离层波导系统极低频/超低频电磁建模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红旗;陈宇;潘威炎;;地震ELF/SLF辐射源在地面及电离层中产生的场[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2 冯峰;逯贵祯;关亚林;;用MPI实现FDTD网络并行电磁散射运算[J];微波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卫;王黎明;关志成;张雅鸥;王向朋;;脉冲电磁场预防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7年02期
2 关志成;杨小卫;王黎明;张雅鸥;刘瑛岩;;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的生物效应[J];高电压技术;2007年02期
3 张峰,罗二平,张宏;基于脉冲电磁场的骨折愈合刺激仪及临床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7年01期
4 杜慧玲;王建中;陈丹凤;苍大强;;脉冲电磁场对草酸钴形貌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10年02期
5 米彦;胡金星;罗霄;李成祥;姚陈果;孙才新;;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高电压技术;2009年05期
6 姚学玲,陈景亮;脉冲高压强流环境中的电磁防护距离的初步探讨[J];电瓷避雷器;2002年06期
7 姚学玲,陈景亮,徐传骧;脉冲电流电磁场对生物膜的非热效应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2期
8 钟力生,徐晓宙,徐传骧;脉冲电磁场对小白鼠血细胞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9 张晓;余占清;罗兵;王绍安;蔡汉生;黄莹;;雷电脉冲电磁场对电站敏感设备的电磁干扰[J];高电压技术;2014年06期
10 罗二平,张峰,申广浩,张建保,扬继庆,邹慧玲,徐巧玲;XYZ型心血管疾病治疗仪的研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桂群;;复合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覃裕;;鲑降钙与脉冲电磁场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邹方东;王喜忠;王子淑;;脉冲电磁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柯文棋;李振杰;王来兴;乐秀鸿;杨军;王学佑;郭丰涛;;长波脉冲电磁场对作业人员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的3年跟踪观察[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李飞霞;张依山;;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力华;杨琼芳;李颖;沈鹤;郝栋;董玲玲;;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细胞因子及激素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曾欣;邹大进;李明;;脉冲电磁场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张力华;杨琼芳;李颖;沈鹤;郝栋;董玲玲;;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细胞因子及激素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小红;谢小波;庞丽云;赵俊堂;唐猛强;陈先农;孙秀兰;屈承端;;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谭文捷;;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长振;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医学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亚美;脉冲电磁场开放血脑屏障引起的相关蛋白表达和脑损伤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林枫松;脉冲电磁场对骨延长过程中骨痂成熟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3 谢肇;仿生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4 张少卿;地闪回击脉冲电磁场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丁帅;脉冲电磁场预防大鼠激素性骨坏死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婷;脉冲电磁场作用下海水中颗粒物的沉降研究[D];辽宁工学院;2007年
2 潘云虎;脉冲电磁场对糖尿病大鼠急性下肢缺血血管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谭小云;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夏政伟;超短波、脉冲电磁场对兔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5 马维栋;脉冲电磁场对兔锁骨骨折后软组织愈合影响的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6 林辉;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丽荣;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毛玮;脉冲电磁场促进兔锁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晶;脉冲电磁场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赵吉;脉冲电磁场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43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4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