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AM工法桩质量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10:05

  本文选题:AM工法桩 + BP神经网络 ; 参考:《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AM工法旋挖扩底灌注桩(简称AM工法桩)常用作地下水丰富地区及软土地区桩基工程中,目前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如何确定AM工法桩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基于对AM工法桩质量以及神经网络机理的认识,,提出了质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采用此方法来解决AM工法桩在质量预测方面的难题。 本论文首先通过对影响AM工法桩质量存在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评价,针对包括持力土层、桩体结构、施工工艺、时间及空间效应等方面考虑,建立影响AM工法桩质量因素的指标体系。然后论述了BP神经网络方法在AM工法桩质量预测问题上存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桩体、土层、施工等方面共8个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层,单桩竖向承载力、桩身完整性作为网络输出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质量预测模型。最后,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利用收集到的天津地区的试桩数据对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通过对检验样本训练结果分析,与现场的实测值做对比,验证了预测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AM工法桩质量提供一种精度较高的预测方法。
[Abstract]:AM pile is often used in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area of rich groundwater and soft soil. How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AM pile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quality of AM pile and the mechanism of neural networ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of quality prediction, and uses this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quality prediction of AM pile.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AM pile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soil holding layer, pil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ime and space effect and so on. The index system of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factors of AM pile is established. Then it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in the quality prediction of AM pile. On the basis of this, 8 factors such as pile body, soil layer and construction are established as the input layer of the network, and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is established. Pile integrity is a three-layer BP neural network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program is writte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atlab, and the BP neural network is trained by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test pile in Tianjin area.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edicted values are verified by analyzing the training results of the test samples and comparing with the field measured values, which provides a high precision prediction method for the quality of AM pile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183;TU75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庆民,石冰;复矩阵Am×n的具有指定秩的{2}-逆的结构[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翁杰;多功能的AM除雪车——清雪除冰专用车专题之五[J];商用汽车;2001年12期

3 何舜尧;~(241)Am骨密度源新工艺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8年00期

4 马文芳;陶余苗;;AM干取土全液压扩底灌注桩承载力的检测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18期

5 刘翔青;杨善武;高玉华;;AM工法旋挖扩底灌注桩静载试验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3年06期

6 陆荣杰;张宁;陈恺;丁建明;;基于AM策略的道路出入口设计研究[J];公路;2007年06期

7 张淑娟;王立;马放;李世阳;张雪;吴洁婷;;丛枝菌根(AM)对水稻生长促进及化肥减量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王锋;;基于AM方法的过村镇公路机动车合理限速研究[J];公路;2013年08期

9 章英杰;冯孝贵;梁俊福;陈靖;苏锐;王驹;刘春立;;Am(Ⅲ)在花岗岩上的吸附行为[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10 吴兴家;;高尔夫60AM自动变速器异响[J];汽车维修技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欣;章英杰;魏连生;林漳基;;Am(Ⅲ)胶体行为研究[A];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十年进展[C];2004年

2 周舵;龙浩骑;贯鸿志;姚军;;Am(Ⅲ)的胶体行为[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韩雪梅;孔雪艳;罗素军;秦子平;陈忠恭;靳小军;;高放废液TRPO流程热实验中总α和~(241)Am的测定[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全国核化工学术交流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于保生;陈国长;;~(241)Am全套中子评价数据的改进和更新[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5 周舵;龙浩骑;贯鸿志;;Am(Ⅲ)的胶体行为[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6 耿彦霞;潘多强;吴王锁;;席夫碱结构对Am(Ⅲ)和Eu(Ⅲ)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贯鸿志;张振涛;苏锡光;龙浩骑;王波;姚军;宋志鑫;;Am在花岗岩中的吸附行为研究[A];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丹丹;张庆友;;基于基团属性Am指数手性扩展及应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靳强;苏琳;高超;吴王锁;郭治军;;Eu(Ⅲ)和Am(Ⅲ)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9分会:应用化学[C];2014年

10 刘春立;李书绅;王志明;赵英杰;;~(90)Sr,~(237)Np,~(238)Pu和~(241)Am在黄土含水层中的迁移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秀军;一款新颖的高性能AM电调谐收音组件[N];北京电子报;2000年

2 记者 樊哲高;彩虹两大新项目奠基首条AM——OLED生产线开工[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李坤;深天马4.9亿建AM—OLED中试线[N];证券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怡;AM公司物料供应管理的策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2 王春艳;两种挤压变形AM系列镁合金的疲劳行为[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娜;AM菌根接种对黄瓜植株生育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西亮;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的观测研究—“AM-方法”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5 叶少萍;接种AM菌剂对意大利黑麦草根际影响及对后作水稻生长效应研究[D];中山大学;2011年

6 贾永;丛枝菌根(AM)对根瘤菌趋化性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8年

7 孟芳;接种AM菌根菌对树莓铁素吸收效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刘雅峰;AM市邮政EMS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9 丁国清;Am(Ⅲ)和Eu(Ⅲ)在氧化钛及氧化铝上吸附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杨传顶;~(239)Pu及~(241)Am衰变数据的评价和A~160区偶偶核基态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0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50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