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化利用瘠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进展
本文选题:尾矿 + 资源化利用 ; 参考:《金属矿山》2014年12期
【摘要】:采矿业产生了大量尾矿,尾矿库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有时还存在安全隐患。建筑材料用料量巨大,日渐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利用矿渣生产建筑材料可以同时解决上述2个问题。利用活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应用很成功,但瘠性尾矿应用难度更大,成功案例也少得多。介绍了瘠性矿渣用于烧结砖和蒸压砖、混凝土骨料、加气混凝土的成功应用,对瘠性尾矿资源化生产建筑材料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瘠性尾矿既能烧结或蒸压MU7.5-MU20的砖,能作为砖材添加料改善砖的性能,能用作细集料生产最高C100的混凝土;也能生产3~6 MPa强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为推动发展,尚需改变传统的"废物生产的东西不好"的错误观念,尚需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可供瘠性尾矿资源化利用、矿山环境保护和尾矿库安全隐患治理参考。
[Abstract]:The mining industry has produced a large amount of tailings, the Tailings Bank occupies land, pollutes the environment, and sometimes has the hidden danger of safety. The material quantity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 is huge and is facing the plight of lack of resources. The use of slag to produce building materials can solve the above 2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active tailings is successful,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rren tailings is very successful. It is more difficult and less successfu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barren slag used in sintered brick and autoclave, concrete aggregate and aerated concrete, and makes a summary and prospect for the resource production of barren tailings. The barren tailings can not only sinter or steamed MU7.5-MU20 bricks,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bricks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bricks. It is used as a fine aggregate to produce the highest C100 of concrete; it can also produce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with 3~6 MPa strength. In order to promote development, it still needs to change the wrong idea of traditional "bad stuff production". It still needs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t can be used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barren tailings, m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hazard control of tailings.
【作者单位】: 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局;连云港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
【分类号】:TU52;TD92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文;余果;尹光志;;影响细粒尾矿坝安全稳定性因素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1期
2 洪德贵;夏水炉;;含磁硫铁矿尾矿回收铁精粉的研究与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3期
3 魏发正;;金马铅锌矿细粒尾矿库的加固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4期
4 方永浩;庞二波;王锐;宣文;陈宇峰;;用低硅铜尾矿制备蒸压灰砂砖[J];硅酸盐学报;2010年04期
5 尹洪峰;夏丽红;任耘;王运良;何廷树;;利用邯邢铁矿尾矿制备建筑用砖的研究[J];金属矿山;2006年02期
6 李国昌;王萍;;黄金尾矿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金属矿山;2006年06期
7 张淑会,薛向欣,刘然,金在峰;尾矿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矿冶工程;2005年03期
8 邓初首;夏勇;;尾矿砂在大流动性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矿冶工程;2010年01期
9 蔡基伟;张少波;侯桂香;王春梅;封孝信;;铁尾矿砂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10 李方贤;陈友治;龙世宗;;用铅锌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仲沅;袁兵;游猛;贾瑞晨;;细粒尾矿坝暴雨蓄洪局部溃塌原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2 董颖博;林海;傅开彬;莫晓兰;汪涵;;细菌化学诱变对低品位铜尾矿微生物浸出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张雪峰;张明星;栗阳;;利用煤矸石、陶瓷废料、粉煤灰制备陶瓷渗水砖[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黄晓燕;倪文;王中杰;钱嘉伟;祝丽萍;;铜尾矿制备无石灰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年01期
5 付善明;周永章;高全洲;杨志军;张澄博;杨小强;赵宇;;金属硫化物矿山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述评[J];地球与环境;2006年03期
6 冯启明;王维清;张博廉;黄阳;;四川某铜矿尾矿特性及用其生产尾矿页岩烧结砖的工艺[J];非金属矿;2010年05期
7 王萍;李国昌;;沙漠沙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10年05期
8 戴武斌;曾令可;王慧;程小苏;刘平安;税安泽;;透水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佛山陶瓷;2007年06期
9 李相国;袁龙;马保国;蹇守卫;肖慧;;云母和页岩对铁尾矿基多孔保温材料微观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1年08期
10 吴红;孔德顺;李志;;劣质煤矸石制备免烧砖[J];硅酸盐通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冯乃琦;杨扬;贾红军;余珍友;;金属矿山尾矿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2 靳建平;马晶;郭月琴;吴天骄;;我国尾矿资源的利用现状[A];第四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印万忠;张力先;吴士伟;;选矿厂减排的途径[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周永诚;童雄;;尾矿选矿利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A];复杂难处理矿石选矿技术——全国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振东;张梅;郭敏;;铝土矿尾矿制备4A分子筛的研究[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2年
6 张建营;;尾矿渣蒸压砖生产工艺研究[A];2012年第十五届(南京)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博览会论文集[C];2012年
7 邓景明;唐怀志;施海斌;;铜铁尾矿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探讨[A];第二十届“冀鲁川辽晋琼粤”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何小明;崔葵馨;卢清华;金胜明;刘晓文;;湘西铅锌、锰选矿尾渣制备水泥熟料及Pb、Zn、Mn赋存状态[A];第七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河北省矿山废弃地治理模式与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于洪浩;鞍山高硅铁尾矿的增值化利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付善明;广东大宝山金属硫化物矿床开发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D];中山大学;2007年
4 陈禄政;废铁尾矿渣高效连续离心分离铁回收处理工艺与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陈奇;矿山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周正国;锶锰尾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陈永亮;鄂西低硅铁尾矿烧结制砖及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周连碧;铜尾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修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9 崔亮;Mouska金矿充填体内部应力分布及强度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汪秀石;铁尾矿砂自密实水泥基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彪;应用FLAC3D研究分析尾矿堆积坝渗流稳定性[D];南昌大学;2010年
2 许成承;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及溃坝砂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雷力;从铅锌尾矿中回收磁黄铁矿选矿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吴定勇;细粒尾矿堆坝渗流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皇甫明柱;腾冲某铁矿尾矿多金属选矿综合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国顺;井峪沟尾矿坝稳定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李亚超;鞍山式铁尾矿粉制备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艳平;铅锌尾矿系统管理的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杜辉;利用沂南金矿尾矿制作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本卓;降雨作用下尾矿坝的性状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劲鸿;合理开发利用尾矿是矿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J];中国地质;2000年11期
2 刘红宇,魏艳萍;大流动性高强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研究[J];山西电力技术;2000年02期
3 王志,王悦,刘福田,程新;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型材料[J];硅酸盐通报;2001年03期
4 B.Φ.贝佐夫,Φ.埃特-图哈米,曹兴波;世界铁矿石开采及其预测[J];国外金属矿山;1995年01期
5 彭小芹,黄佳木,丁星;蒸压硅酸盐混凝土水化产物的分析及其与性能的定量关系[J];硅酸盐学报;2002年06期
6 徐宏达;我国尾矿库病害事故统计分析[J];工业建筑;2001年01期
7 秦鸿根,张亚梅,孙伟,李毓鑫;掺活性掺合料的缓凝大流动性C80混凝土的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3年08期
8 苏胜,岳素贞,米文瑜;粉煤灰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杨静,蒋国梁;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强度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10期
10 程云虹;张伟;郭晗;袁光英;赵文;;粉煤灰对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基伟;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匡宇航;发光陶瓷的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北;常用常新的建筑材料──玻璃[J];中国建材;2001年09期
2 ;2010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地坪材料分会年会在沪召开[J];上海涂料;2010年12期
3 新社;;别再让易燃建筑材料“合法使用”[J];安全与健康;2011年13期
4 马根华;;建筑材料氡析出率变化[J];科技风;2011年24期
5 朱俊;;塑料制品开创建筑材料的新时代[J];橡塑资源利用;2012年01期
6 陈琳;程诗柔;;建筑材料辐射的控制[J];电子世界;2013年12期
7 曾镜鸿;黄文虎;;《建筑材料辞典》[J];水泥;1980年01期
8 铃木清隆,李秉学;铝建筑材料着白色的方法——各种白色处理方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4年03期
9 王恒德,李伟,石志侠;建筑材料和土壤中氡的析出[J];辐射防护;1986年05期
10 杨钦元;刘如业;李瑞香;顾根生;张喜福;贾明英;;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J];环境科学动态;198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兴业;;发挥复合材料优势开发建筑材料新产品[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2 孟欣;张妍豪;;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智星;杨柳;韩冰;;建筑材料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及其减排策略研究[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丛安;胡红梅;;21世纪的建筑材料展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路菊;王莉;黄文琪;陶忠芬;肖桃元;可金星;;建筑材料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与观察[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宝民;;建筑材料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7 ;瑞科尔建筑材料(天津)有限公司[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欢迎订阅《建筑材料学报》[A];2012年第十五届(南京)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博览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严强;;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分析[A];2013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陈振乾;刘政显;施明恒;;多孔建筑材料内热与甲醛耦合扩散特性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慧;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成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广西藤县建设局 李月兰;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及防治[N];中国建材报;2001年
3 静文;北京推广使用低碳建筑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材料与设计,孰轻孰重?[N];中华建筑报;2011年
5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秘书处;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2013~2017品牌建设发展规划(节选)[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本市建筑材料实现终身可追溯[N];首都建设报;2014年
7 陈海;塑料改变建筑材料的构成[N];广东建设报;2004年
8 谭永青邋邬瑞生;河曲开发环保建筑材料引领市场新潮流[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9 贾辉;50亿元投资我省新材料新能源[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力;龚正会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客人[N];杭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礼;建筑材料绿色性的6E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娟;建筑材料资源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吕雪峰;建筑业物流管理关键环节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平;建筑材料质量评价模型与指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熊燕;建筑师视野中的可生长建筑材料[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高莲萍;现代大型会展环境造型材料应用的多样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袁崧译;废旧建筑材料在新环境设计中的再应用[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5 卢秋萍;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材料的择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蒋莹;浅析建筑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龚志起;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陆健;南京市常用建筑材料放射性分析与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丽青;建筑材料产业安全评价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刘俊厚;秦岭河谷型乡镇建筑材料生态化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0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5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