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拱形立体桁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16:00

  本文选题:拱形立体桁架 + 地震作用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为研究拱形立体桁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以一实际工程为背景,对拱形立体桁架结构进行缩尺比例为1/15的振动台试验。对模型相似比的选取、模型设计以及加载方案、测点布置等进行说明,得到各级人工波作用下,模型自振频率、阻尼比、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以及杆件应变,研究模型自振特性的变化规律,获得拱形立体桁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研究表明,随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结构各向自振频率和等效刚度降低,结构阻尼比增大。地震波向模型顶部传播过程中,加速度和位移响应随结构高度逐渐放大。当输入峰值加速度达到0.8g时,结构刚度迅速下降,主桁架斜腹杆大量屈曲;当输入峰值加速度达到1.0g时,结构刚度下降50%,发生平面内反对称变形。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ailure mode of arch truss structur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f arch three-dimensional truss structure with a scale of 1 / 15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ckground of a practical project. The selection of model similarity ratio, model design, loading scheme, measuring point arrangement and so on are explained.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damping ratio, acceleration respons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nd member strain of the model are obtained under various levels of artificial waves. The failure mode of arch truss structur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is obtained by studying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seismic wave,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decrease and the damping ratio of the structure increases.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s to the top of the model, the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s are amplified with the height of the structure. When the input peak acceleration reaches 0.8 g, the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decreases rapidly, and the buckling of the main truss inclined web rod is large, and when the input peak acceleration reaches 1.0 g, the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decreases by 50%, resulting in the in-plane antisymmetric deform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259,5130838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613)
【分类号】:TU3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庆华;芦燕;徐泽民;;强震作用下大跨度拱形立体桁架结构动力失效机理研究[J];空间结构;2011年04期

2 刘劲松;裘涛;贺明卫;;大跨度钢桁架转换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樊珂;李振宝;夏兵;闫维明;周锡元;;国家体育馆屋盖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李培振;钱江;吕西林;张其林;;复杂竖向混合结构的交界面楼层反应谱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江磊;王秀丽;田春雨;张宏;莫庸;;兰州红楼时代广场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1期

4 夏兵;李振宝;樊珂;闫维明;周锡元;;国家体育馆屋盖模型二维地震反应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4期

5 石永久;赵博;陈志华;江洋;王元清;;成都东客站钢结构多点地震输入响应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许卫晓;孙景江;杜轲;丁宝荣;;阶梯墙框架结构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利;输电塔—线体系多维多点地震输入的试验研究与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樊珂;大跨度结构多维多点地震响应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3 梁伟盛;腋撑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理论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芦燕;大跨度拱型刚架结构倒塌破坏机理及其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江磊;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何铭基;带转换高层框架结构基于变形和损伤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谭晓晶;大刚度试件拟动力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贾永彬;基于ANSYS模型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邬亮;高速铁路客站站厅层钢桁架竖向抗震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孟双乐;钢—混凝土组合肋壳结构行波效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佩芬;基于模型修正的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曹海韵;框架摇摆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支旭东,范峰沈世钊;简谐荷载下单层球面网壳动力失效机理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2 李学军,史俊亮,李海旺;空间拱形桁架屋盖结构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1期

3 郑山锁;动力试验模型在任意配重条件下与原型结构的相似关系[J];工业建筑;2000年03期

4 杜文风;;强震时单层K8型网壳结构非线性动力稳定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修龙,诸火生,何广乾,宁淦泉,王杨,韩平,孙建超;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4期

6 李海旺;李建仙;;钢管拱桁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8期

7 唐兴荣,何若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现状和发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沈世钊,支旭东;球面网壳结构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劲松;带高位大跨转换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宇淳;大跨度拱形立体桁架结构的推倒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斌;吕西林;卢文胜;张裕华;;局域大空间复杂体型高层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S1期

2 黄曙;尚守平;邓涛;;农村典型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卢文胜;黄宝锋;曹文清;;建筑幕墙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邢佶慧;栗荣刚;吕晓寅;杨庆山;;单层鞍形网壳强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J];空间结构;2010年01期

5 徐雁飞;钱德玲;;基于ANSYS的地震作用下群桩动力效应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6 聂利英;张雷;李硕娇;;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悬索桥纵向破坏模式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刘汉香;许强;徐鸿彪;邹威;;斜坡动力变形破坏特征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8 刘威;李杰;卫书麟;周静海;;供气管线抗震可靠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6期

9 郑颐,朱伯龙,程才渊;灰砂砖墙体振动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9年03期

10 王松帆;汤华;田春雨;张宏;;广州琶洲PZB1301项目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文;葛学礼;朱立新;李东彬;徐福泉;晋娟茹;;村镇两层空斗砖墙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毛苑君;吕西林;卢文胜;康利平;;上海中心大厦结构模型振动台抗震试验[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顾祥林;张誉;;横墙纵框多层大开间住宅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4 郭健;刘伟庆;霍瑞丽;;小高层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剪结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健;刘伟庆;霍瑞丽;;小高层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剪结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闻辉;鲁亮;;某超限高层结构软钢阻尼器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7 周定松;;弹塑性位移谱法与振动台试验比值的数值分布特征[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翠坤;赵鹏飞;马宏睿;王国安;肖从真;;深圳大梅沙酒店模型振动台试验及减震阻尼器设计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培烽;;某连体结构振动台试验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熊伟;施卫星;徐磊;;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屹峰(作者单位:安顺市建筑设计院);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要点[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2 陈斌;谈现代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冯海波邋通讯员 文小菲 朱玉尊;六百米高广州电视新塔在此经历地震模拟试验[N];广东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胡凤娟;震灾,考验宝鸡楼盘质量[N];宝鸡日报;2008年

5 韦思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探讨(上)[N];中华建筑报;2008年

6 李凌翌;恐“高”? 大可不必[N];成都日报;2008年

7 五合国际(5+1 Werkhart)结构工程师 刘平;从震害谈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下)[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贾如军;专家何必急着为建筑质量“正名”[N];建筑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万宏;专家解析兰州建筑抗震能力[N];兰州日报;2008年

10 肖晨辉;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分析及预防[N];伊犁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庆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2 尚春雨;带自由面水体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邹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岳福青;地震作用下隔震高架桥梁的碰撞反应及控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邓学晶;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黄襄云;层间隔震减震结构的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钱辉;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贺斌;地震作用下海洋环境码头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振;立式浮放储罐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翁大根;消能减震结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及工程应用[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超;液化地基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机理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冯瑞成;共同沟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抗震性能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徐崇恩;开孔式加劲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常宪刚;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钢—混凝土模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陆华纲;超高层筒体结构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赵健;带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7 叶红;新型轻钢龙骨体系振动试验研究及动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陆赢祺;两结构互联体系的高效阻尼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9 卢传青;对应不同性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及模拟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10 佘东梅;地震对斜坡桩基高层建筑的动力响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2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82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