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研究
本文选题:机制砂混凝土 + 硫酸盐侵蚀 ; 参考:《福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天然砂在短期内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着日益短缺的趋势,因而机制砂必然将广泛应用于今后的工程建设中。但是机制砂由于颗粒表面粗糙尖锐、多棱角,并且在颗粒内部微裂纹多、空隙率大、级配不良,对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耐久性能会产生不良影响。硫酸盐侵蚀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机制砂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研究还比较少,因而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具体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抗折劣化系数、抗压劣化系数和质量变化率三个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机制砂掺量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表明:机制砂和天然砂互掺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加,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机制砂掺量为50%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最佳。2、采用上述评价指标研究稻壳灰(RHA)对机制砂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稻壳灰提高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并且随着稻壳灰细度的减小和掺量的增加,这种效果也更好。各种活性掺合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优劣依次为:硅灰稻壳灰粉煤灰。3、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得机制砂混凝土的孔结构相关参数,从微观上研究了孔结构与机制砂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关系。研究表明:机制砂和天然砂互掺、稻壳灰的掺加都细化了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减小了平均孔径,改善了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4、基于FHH方程得到表面分形维数D,建立表面分形维数与机制砂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表面分形维数越大,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也越高。5、设计0.2、0.4、0.6三种弯拉应力水平,研究应力水平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影响。研究表明:弯拉应力加速了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应力越大,这种加速作用也越明显。
[Abstract]:Natural sand, as a non renewable resource in the short term, is facing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shortage.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sand will be widely used in fu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 s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fu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 sand, due to the rough surface of the particle, has many edges and corners, and has many micro cracks in the particles, the air gap rate is large, the gradation is ba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crete is especially resistant to the concrete. Long performance will have a bad effect.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crete durability, sulphate eros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the study on sulfate erosion of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Therefore,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work and main conclusion are made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are as follows: 1, the anti sulphate erosion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 sand content is studied by the three evaluation indexes of anti deterioration coefficient, compression deterioration coefficient and mass change rat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mechanism sand and natural sand improves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oncret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the mechanism sand,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increased. The performance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line. When the content of the mechanism sand was 50%, the optimum.2 was the resistance to sulfate attack. The effect of rice hull ash (RHA) on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was studied. The study showed that rice husk ash improved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The reduction of the fineness of the shell ash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admixture are also better.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various active admixtures is in turn: silica ash rice husk ash fly ash.3, the pore structure related parameters of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are measur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method, and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or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is studied from microcosmic.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ixing of the mechanism sand and the natural sand, the addition of the rice husk ash can refine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crete, reduce the average pore size, improve the pore structure, improve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oncrete.4, get th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 D based on the FHH equation, and establish th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sulph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of performance shows that the greater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the higher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is.5, the design of three kinds of flexural stress levels of 0.2,0.4,0.6 and the effect of the stress level on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bending stress accelerates the sulfate erosion and stress of concrete. The greater the acceleration, the more obvious it is.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建国;荆禄波;梁胜国;;浅谈机制砂的制备技术与质量管理[J];山西交通科技;2009年05期
2 姜旭平;;浅谈机制砂的制备及其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02期
3 王吉平;包春剑;;机制砂在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2年09期
4 何继川;;机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年01期
5 王自强,皮永诚;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J];重庆建筑;2003年06期
6 喻建伟;姜伟;;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试验[J];华南港工;2006年04期
7 苏斌;;浅谈机制砂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8 孟魁;张芳玲;;机制砂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7年04期
9 杨普新;陈四来;;机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年05期
10 余崇俊;吴大鸿;梅世龙;;机制砂高标号混凝土研究现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子明;韦庆东;兰明章;;国内外机制砂和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现状及发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勇军;;浅述机制砂的使用特性[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3 颜海荣;毛迪辉;朱家瑜;;宏业采石厂生产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家全;白延平;金超;;整形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吴建林;任启欣;蒋正武;张长贵;;机制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韦庆东;冷发光;周永祥;田冠飞;王子明;;国内外机制砂和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应用现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蒋正武;任启欣;吴建林;张长贵;;机制砂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应用相关问题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军旺;;水泥砼中机制砂的应用与质量控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胜;周以林;;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设计方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刚;吴超;张凯峰;冯涛涛;欧阳孟学;王晓峰;;西北地区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A];中国砂石协会2013年会第二届砂石行业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tD;宁波加快发展机制砂[N];宁波日报;2011年
2 袁竟;浙江 宁波加快发展机制砂[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王子明 韦庆东 兰明章;机制砂在高强混凝土中的作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卜祥;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12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忻阜高速:科技带来生态环保[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6 郑河;鹏胜治理废矿山赚大钱[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见习记者 黄合 记者 龚哲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决定废止《宁波市砂石灰市场管理规定》[N];宁波日报;2011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忻阜高速:科技应用的全国典范[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9 高海龙;忻阜科技示范工程主打“节约”牌[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远方;党员先进性在工地闪光[N];中华建筑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基伟;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何盛东;机制砂混凝土及其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王稷良;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雨利;低强度等级泵送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郑怡;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变形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符发;高性能机制砂水泥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2 程兴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3 孙昕;广西机制砂资源现状和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李小龙;基于二氧化硅与机制砂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林立宽;高性能机制砂水泥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赵社民;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于俊杰;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8 郑涛;机制砂在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李婷婷;机制砂在吉茶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范晴;云南部分地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1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0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