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平板降膜溶液除湿再生过程实验研究及模型验证

发布时间:2018-06-20 12:39

  本文选题:平板降膜 + 再生 ; 参考:《化工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在平板降膜溶液除湿/再生实验平台上,以LiCl水溶液作为除湿溶液,实验研究了空气、溶液的入口参数对空气出口参数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耦合传热传质系数的关联式,为NTU-Le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将实验数据与NTU-Le传热传质模型计算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NTU-Le传热传质模型在平板降膜溶液除湿/再生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准确度。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和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均在10%以内,表示NTU-Le模型适用于平板降膜溶液除湿/再生过程。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influence of inlet parameters of air and solution on the parameters of air outlet is studied by using an aqueous solution as a dehumidification / regeneration experiment platform , and the correlation formula of coupli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model calculation is within 10 %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model calculation is within 10 % ,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tu - Le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dehumidification /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flat - plate falling film solution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602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1791)~~
【分类号】:TU83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小松;彭冬根;殷勇高;;太阳能溶液除湿制冷技术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殷勇高;张小松;;基于热质传递解耦特性的溶液除湿过程传热传质系数(Ⅰ) 模型与Le-h_D分离测量法[J];化工学报;2008年01期

3 李震 ,江亿 ,陈晓阳 ,刘晓华;溶液除湿空调及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J];暖通空调;2003年06期

4 殷勇高;潘雄伟;陈瑶;张小松;;顺流型溶液与空气热质交换性能[J];化工学报;2012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毅;张小松;殷勇高;;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构建及其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殷勇高;潘雄伟;陈瑶;张小松;;热空气用于溶液再生实验研究与能效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3 程清;张小松;;一种用于除湿溶液的新型太阳能耦合再生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张小松;陈瑶;殷勇高;闫俊海;李秀伟;;流态冰制取技术研究进展及实验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5 王玉晨;;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J];包钢科技;2013年06期

6 刘娟;段丽华;;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多毛细管船舶空调除湿系统的研究[J];船电技术;2014年04期

7 殷勇高;张小松;;基于热质传递解耦特性的溶液除湿过程传热传质系数(Ⅱ) 实验与Le-h_D分离测量法应用[J];化工学报;2008年01期

8 彭冬根;曹熔泉;张小松;殷勇高;;基于热不平衡考虑的溶液除湿/再生传热传质系数(Ⅰ)模型与Le-h_D测量法[J];化工学报;2011年09期

9 彭冬根;曹熔泉;张小松;殷勇高;;基于热不平衡考虑的溶液除湿/再生传热传质系数(Ⅱ)实验与模型计算分析[J];化工学报;2011年09期

10 熊军,刘泽华,宁顺清;再循环蒸发冷却技术及其在空调行业的应用探讨[J];节能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群力;付林;狄洪发;;城市热网夏季吸收式供冷方式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礼飞;鲁月红;雷博;黄志甲;;溶液除湿系统内循环的数值模拟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鲁月红;雷博;许礼飞;黄志甲;;低温烟气余热驱动的溶液除湿系统热力学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士强;殷勇高;张小松;;基于溶液除湿的直接蒸发冷却冷水系统性能模拟[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光玉;;双温热源热泵系统的初步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姚晔;;超声波技术在空调除湿剂强化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亓玉栋;宋桂梅;;BCHP与供电安全性[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姚万祥;张志刚;;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晓阳;江亿;刘翔;李海翔;;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冬季运行模式分析与测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文集[C];2004年

10 嵇伏耀;赵运廷;;体育馆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探讨[A];第七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卢振;通风空调系统空气微生物传播与消毒控制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忠建;寒冷地区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熊珍琴;热致浓度差两级双溶液除湿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李永存;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拴强;热泵式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王小见;人工形状填料填充的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共轭导热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厉;基于(火用)方法的暖通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井会;卷烟厂工艺排风溶液热回收系统节能运行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2 王飞;基于双温冷源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袁乐;溶液除湿在独立新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献偶;干燥剂除湿换热器强化除湿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海龙;热湿地区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运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陈灿;夏热冬冷地区新风能耗特性及其处理方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胡保亭;空气-水直接接触高效传热过程及设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吴凌浩;新型蓄能除湿空调系统工作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燕;热湿地区空调新风的液体除湿技术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10 王萌;工位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松,费秀峰;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及其蓄能特性初步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2 张小松,费秀峰,施明恒,曹毅然;蓄能型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除湿器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殷勇高,张小松,李应林,管振水;蓄能型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田丽君;王洪志;王晓东;葛红;;高炉鼓风除湿技术及其应用[J];节能与环保;2011年02期

5 殷勇高;张小松;赖融冰;;两种盐溶液除湿器的建模与对比[J];化工学报;2006年12期

6 殷勇高;张小松;;基于热质传递解耦特性的溶液除湿过程传热传质系数(Ⅰ) 模型与Le-h_D分离测量法[J];化工学报;2008年01期

7 袁一军;Genius湿能空调器[J];暖通空调;2000年03期

8 江亿 ,薛志峰;北京市建筑用能现状与节能途径分析[J];暖通空调;2004年10期

9 董岩,李惟毅,方承超;溶液型空气除湿实验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何梓年,朱宁,刘芳,郭淑玲;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系统的设计和性能[J];太阳能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胜华;溶液媒介能量回收新风空调器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斌;付祥钊;王勇;;地铁站全膜流板式蒸发冷却器设置位置分析[J];暖通空调;2011年06期

2 杜斌;施明恒;;太阳能平板降膜型再生器的模拟和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年07期

3 杜斌;施明恒;;内冷型降膜除湿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7年12期

4 殷勇高;张小松;赖融冰;;两种盐溶液除湿器的建模与对比[J];化工学报;2006年12期

5 李萍,郝斌;海水源热泵应用典范——世界最大型海水源热泵机组区域供热供冷设施[J];建设科技;2004年14期

6 王明华,郑丹星;LiCl水溶液垂直降膜吸收过程的实验与模拟[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俊召;太阳能平板降膜溶液再生过程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2 王书中;直燃机吸收器部件仿真与可视化计算[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焕娟;污水源热泵机组换热器强化传热性能的研究及CFD设计[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4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44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