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超高层建筑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受力性能数值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01:51

  本文选题:超高层建筑 + 伸臂桁架 ; 参考:《工程力学》2014年01期


【摘要】:基于对两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的试验研究,对该类节点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机理进行精细有限元和理论分析,并给出设计方法和建议。首先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2010)对节点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随后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对伸臂桁架、墙体端部暗柱、外包(内嵌)钢板和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力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给出节点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最后在整体节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节点板的局部模型,着重对节点板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并考察该类节点板简化设计公式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墙受到上下部钢板的剪切作用从而形成斜压杆受力机制;在剪切荷载存在且节点板长度较小时,节点板危险截面正应力分布并不符合平截面假定。该文研究可为超高层建筑中伸臂桁架-核心筒节点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wo kinds of truss-core-tube shear wall joints suitable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seismic behavior and stress mechanism of these joints are analyzed by fin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design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Firstly, the nonlinea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node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MSC.MARC (2010).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the stress mechanism of the truss, the hidden column at the end of the wall, the outer (embedded) steel plate and the concrete shear wall are analyzed deeply, and the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joints is given at the same time. Finally, based on the integral joint model, the local model of the joint plate is established, the stress mechanism of the joint plate is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implified design formula of the joint plate is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rete wall is subjected to the shear ac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teel plates to form the stress mechanism of the oblique compression bar, and the no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dangerous section of the joint plate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the plane section when the shear load exists and the length of the joint plate is small. The resear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russ-core tube joints in high-rise building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09B01)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红侠;顾强;;钢梁-钢筋混凝土柱梁柱中节点非线性有限元模拟[J];工程力学;2009年01期

2 陶慕轩;樊健生;聂建国;赵楠;李婷;;型钢混凝土柱-钢桁梁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理论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3 曲慧;王文达;;钢管混凝土柱-梁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0年05期

4 马臣杰;张良平;范重;;某超高层结构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09期

5 覃银辉;刘文吉;蒋华;刘付华;;低周反复荷载下钢梁-混凝土墙节点受力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11年01期

6 雷强;刘冠亚;侯胜利;;深圳京基金融中心超限高层结构初步设计[J];建筑结构;2011年S1期

7 赵均;张宝泉;陈向东;赵红梅;侯光瑜;苗启松;;钢桁架与混凝土墙间单剪板连接预埋件构造形式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2期

8 丁洁民;李久鹏;何志军;;上海中心大厦巨型框架关键节点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7期

9 聂建国;丁然;樊健生;王军;蔡涛;汪大绥;周建龙;周健;;武汉中心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9期

10 聂建国;丁然;樊健生;;超高层建筑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杆系计算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忠;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地下旋流池防水性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石开展;;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3 司炳君;孙治国;谢永杰;;ANSYS软件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承载力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缪志伟;陆新征;王载;黄盛楠;叶列平;;某钢框架偏心核心筒弹塑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5 杨彦克;陈辉;宋登富;潘绍伟;叶跃忠;李固华;;桥梁裂缝注浆修补材料及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6 刘晓红;;轻骨料混凝土受压构件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7 于秋波;刘立新;谢丽丽;胡丹丹;冯辉;;HRB500级钢筋用于先张预应力梁的非预应力筋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8 贾英杰;丁永刚;姚谦峰;;N_u—M_u曲线中菱形区概念在矩形混凝土柱大小偏压判别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9 林沂祥;郑廷银;蔡万军;陈志军;;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10 何春林;龚成中;;混凝土强度对空心砌块力学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恒;张燎军;;沙牌拱坝整体抗震安全评价[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郭胜山;陈厚群;李德玉;马怀发;;混凝土动力塑性损伤分析中的单元尺寸效应探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李晨光;张利利;杨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超;金凌志;谢旦;;预应力RPC简支梁受弯性能浅析[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光雄;杨军;姜琳琳;;分离式模型在钢筋混凝土烟囱爆破拆除数值模拟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6 范飞林;许金余;李为民;张军;;冲击载荷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言志信;叶振辉;刘培林;;钢筋混凝土烟囱定向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宋美瑶;吴宇环;许宁;程小珂;蒋秀根;;基于拉压组合受力的混凝土劈裂受力数值试验[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丹;李密密;崔娜;孙毅;蒋秀根;;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击垮塌行为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毅;李密密;崔娜;吴丹;蒋秀根;;钢筋骨架支承下混凝土梁受损破坏行为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韩强;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永辉;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病害机理与影响分析及吊杆更换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向东;四塔单索面宽幅脊梁矮塔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猛;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林新元;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裂后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贾子文;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亮;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杨明林;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指标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郑文举;既有宽幅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与加固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勇;大跨双向空心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7 刘翔;空心板简支梁桥地震非线性碰撞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鲁博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肖志龙;中置集中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双向板冲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爱霞;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华,李爱群,赵玲;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J];工业建筑;2005年01期

2 毛炜烽,伍云天,肖岩,杰姆斯.安德森,聂建国;高强螺栓连接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J];工业建筑;2005年11期

3 孙庆钢;赵刚;刘红志;;关于型钢混凝土节点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4 张大旭,张素梅;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杨建江,郝志军;钢梁-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1年07期

6 储德文,梁博,王明贵;钢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5年08期

7 马臣杰;张良平;范重;;某超高层结构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09期

8 覃银辉;刘文吉;蒋华;刘付华;;低周反复荷载下钢梁-混凝土墙节点受力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11年01期

9 唐九如,陈雪红;劲性砼梁柱节点受力性能与抗剪强度[J];建筑结构学报;1990年04期

10 程文p<,高仲学,苏毅,林拥军,左江,江韩;钢骨混凝土柱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林建;李亚明;秦效启;;外滩中信城Ⅰ期工程塔楼结构设计[J];结构工程师;2008年05期

2 张富林;周健;项玉珍;张耀康;王冬;;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X2地块南北塔楼结构设计与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1期

3 李风;冷弯薄壁型钢与混凝土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2年10期

4 刘明,戴建国,阎康福,李波;超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工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游健;魏梅宁;;南昌和平国际大酒店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6 孙飞飞,李国强,胡凌华;梁柱组合节点的试验研究新进展[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4年02期

7 张晋;张林;方庆法;刘廷明;王尚贵;;超高层建筑工程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实施对策[J];建筑施工;2008年01期

8 王绪华;董卫青;李昆;贺云军;梁佶;;昆明江东和谐广场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11年10期

9 王国安;冯平;;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11年01期

10 曾晓文;张咏梅;;钢—混凝土组合节点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新华;;伸臂桁架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贾城;司呈庆;何世鸣;;CFG桩复合地基技术用于地上30层超高层建筑的实例[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全涌;顾明;田村幸雄;;方形截面超高层建筑横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及加速度响应的计算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4 朱红军;;超高层建筑设计——南京新华大厦[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5 徐f徽,

本文编号:2059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59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