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古建筑风化石质构件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5 15:39

  本文选题:风化 + 石质构件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02期


【摘要】:针对目前常规确定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只能得出岩块的整体强度,不能反映古建筑石质构件风化层内力学参数逐渐变化,无法很好地满足石质古建筑稳定性、耐久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运用现场穿透波CT测试、表面回弹测试和室内试验确定风化石质构件力学参数的方法。方法的实施主要包括:通过现场穿透波CT测试,获得纵波波速在石质构件深度剖面上的分布;现场选取与欲研究的石质构件类似的岩石做室内力学试验和波速测试,得出力学参数与波速的统计关系;上述两者结合得出力学参数在石质构件深度剖面上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风化层内力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对不同风化分区代表性石构件进行风化深度研究和表面回弹测试,得出构件表面强度比与风化深度的关系。以义乌宋代古月桥为例,对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古月桥承载条石风化层内力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表面强度与风化深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义乌宋代古月桥承载条石风化层内的抗压强度比、弹性模量比随深度呈负指数关系变化;表面强度比与风化深度呈2次多项式关系。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only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rock block can be obtained, which can not reflect the gradual change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 weathering layer of stone components of ancient building, and can not satisfy the stability of ancient stone building. Based on the deficiency of durability research, a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determin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weathered stone components by using field penetrating wave CT test, surface springback test and laboratory test is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mainly includes: the distribution of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in the depth profile of stone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field penetrating wave CT test, and the rock similar to the stone component to be studied is selected for indoor mechanical test and wave velocity test in the field.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the wave velocity is obtain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n the depth profile of the stone component i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the depth in the weathering layer is analyzed. The weathering depth and surface springback of representative ston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weathering zones were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strength ratio and weathering depth was obtained. Taking the Gu Yue bridge in the Song Dynasty of Yiwu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is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weathering layer and the surface strength and the weathering depth of the Gu Yue bridg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ratio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ratio of the Gu Yue bridge bearing the weathering layer in the Song Dynasty of Yiwu have a negativ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pth, and the surface strength ratio has a quadratic polynom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weathering depth.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72300)
【分类号】:TU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禹;何满潮;;石质构件风化层内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2 张秉坚,陈劲松;石材的腐蚀机理和破坏因素[J];石材;1999年11期

3 代伟;陈建宏;李志江;;不同风化程度砂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4 刘成禹;何满潮;;石质古建筑风化深度确定方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5 方云,邓长青,李宏松;石质文物风化病害防治的环境地质问题[J];现代地质;2001年04期

6 燕静,李祖奎,李春城,赵秀菊,翟应虎,王克雄;用声波速度预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赵明阶,吴德伦;工程岩体的超声波分类及强度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8 李维树;周火明;陈华;刘洋;凌魏;;构皮滩水电站高拱坝建基面卸荷岩体变形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9 赵明阶,徐蓉;岩石损伤特性与强度的超声波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10 王大雁,朱元林,赵淑萍,李海鹏;超声波法测定冻土动弹性力学参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罗飞;赵淑萍;马巍;焦贵德;;循环荷载下冻结兰州黄土变形性质的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赵淑萍,朱元林,何平,杨成松;冻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4 邓代强;高永涛;吴顺川;朱伟亚;杜子建;;基于声波测速的充填体完整性检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5 李晓杰,曲艳东,闫鸿浩,王金相,张越举;岩体爆破效应的声波探测[J];爆破器材;2005年04期

6 郭学彬;肖正学;史瑾瑾;刘福生;韩勇;;石灰岩冲击损伤实验与破碎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7年05期

7 颜峰;姜福兴;;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实验[J];爆炸与冲击;2009年03期

8 陈义民;潘殿琦;;冻土动力学性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袁俊平,殷宗泽,包承纲;膨胀土裂隙的量化手段与度量指标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6期

10 黄玲;徐晗;饶锡保;黄斌;何晓民;;砾质土钻孔灌砂工艺三轴试验效果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达明;尚彦军;孙福军;孙元春;吴锋波;刘志强;;岩体强度估算方法研究及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彭柏兴;刘颖炯;王星华;;波速-旁压联合测试法在红层软岩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唢;赵明阶;蒋树屏;林志;;基于渐进性破坏理论的隧道围岩压力预测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张国锋;;高温高压气井测试中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方法[A];“南方复杂地层井筒新技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俞缙;张文伟;李晓昭;;多参数超声波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秉坚;尹海燕;沈忠;卢唤明;;草酸钙生物矿化膜的形成机理和化学仿制——一种新型石质文物表面防护材料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田兴玲;周霄;高峰;;承德普佑寺石质文物风化产物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飞;王勉;万俐;陈步荣;;浙江余杭凝灰岩摩崖石刻造像风化产物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永振;;三轴压力下岩石声学参数测试自动化实验系统[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10 楼一珊;庄锦江;黄荣樽;;岩石动静弹性参数相关性研究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张耀平;矿山空区诱发的岩移特征及覆盖层冒落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巨广宏;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帆;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唐守锋;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矿井突水前兆特征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康玉梅;基于小波分析的岩石类材料声发射源定位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远清;声发射技术在采空区岩体稳定性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姚远;超声波法在检测石质文物病害方面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宝贺;样品声学参数与动态弹性模量及模型井全波测量[D];吉林大学;2011年

4 明锋;坝基开挖爆破的岩体损伤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国兴;缓倾斜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方案[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倩;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损伤破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丁国辉;煤系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与测井曲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岩;西藏公路人工高切坡超前支护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杜建华;石拱桥防风化材料研发理论及试验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平,朱元林,张家懿,沈忠言,俞祁浩;饱和冻结粉土的动弹模与动强度[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2 聂德新;岩质高边坡岩体变形参数及松弛带厚度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3 黄润秋,林峰,陈德基,王军怀;岩质高边坡卸荷带形成及其工程性状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4 聂德新,韩爱果,巨广宏;岩体风化的综合分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5 郭改梅;杨志法;陶波;;龙游牛场古地下洞室群岩柱的长期抗拉强度反演[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6 杜时贵,王思敬;岩石质量定量描述研究现状及趋向[J];工程地质学报;1998年03期

7 吴宏伟,尚彦军,曲永新,P.M.Banna;香港花岗岩风化分级化学指标体系与风化壳分带[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8 赵明阶,,徐蓉;坝基灌浆效果评价中的波速成像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郭中华,朱珍德,杨志祥,周云东;岩石强度特性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吴艳宏,李世杰,夏威岚;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济芳;;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J];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2期

2 王慧婷;臧运民;刘军熙;;马钢新区土坡力学参数的反演及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8年06期

3 孙宝喜;吴春山;黄锐;;声波探测技术方法和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2期

4 舒鸿q

本文编号:2066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66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