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上海市国土空间结构研究
本文选题:主体功能区 + 承载力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5期
【摘要】:构建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现有开发密度子系统、发展潜力子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的上海市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运用2012年数据计算各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并制作Moran散点图。同时,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与发展潜力这3个因素的综合评分以及Moran散点图的象限把上海市各区县划分成六大功能亚类:核心功能提升亚区、核心功能优化亚区、战略发展亚区、都市发展亚区、城市拓展亚区与生态涵养亚区。最后,剖析这六大功能亚区与国家层面上的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的内在联系。
[Abstract]:The index system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of Shanghai is constructed,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subsystems: the carrying capacity subsyste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development density sub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subsystem.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each index system is calculated by using 2012 data, and Moran scatter plot is mad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three factors, namely,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development density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the quadrant of Moran scattered plot,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Shanghai are divided into six functional subgroups: the core function promotion subarea. Core func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urban expans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ix functional subregions and the national level,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s and the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传耿;仇方道;马晓冬;王振波;李志江;孟召宜;闫庆武;;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2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3 顾朝林;张晓明;刘晋媛;张从果;;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4 赵永江;董建国;张莉;;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6期
5 高国力;;如何认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内涵特征[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3期
6 林锦耀;黎夏;;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东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J];地理研究;2014年02期
7 李雪莹;王晨雨;温爱博;魏志明;;基于聚类分析法的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分[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8期
8 成为杰;;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地”问题研究——基于19个省级规划的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姜广辉;付晶;谭雪晶;宫攀;张瑞娟;;北京国土空间结构与未来空间秩序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框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宾;陈兴鹏;吴士锋;李杰兰;;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黄金川;肖磊;孙贵艳;;县域空间管治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3 李芳;周兴;;乡镇级空间发展功能区划方法探讨——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4 尹国庆;丁四保;;土地发展权区域转移的实践需求与制度障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5 徐会;孙世群;王晓辉;;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6 孙卫青;;兵团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及对策建议[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冉红;李松志;冯安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王睿;刘青;;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基础[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9期
9 刘咏梅;李谦;符海月;江南;;3S技术在衔接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10 车前进;曹有挥;吕韬;段学军;;南京地域人口发展功能分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志卫;丰爱平;刘大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比较研究——基于海洋区域管理的新视角[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宋国君;宋宇;;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6 汪小兰;;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与功能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许妍;吴克宁;汤怀志;;重点开发区内的农用地评价与保护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学瑞;金晓斌;周寅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模式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伟;;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沿海土地开发与保护研究——以盐城市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全成;;把握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定的机遇调整陕西产业布局[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磊;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永胜;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东旭;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刘祖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我国大学群发展政策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树平;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倩;新疆限制开发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田琳;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功能区划分析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军;湖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10期
2 陈鹭;王淑芬;;北京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3 郭亚军,董会娟,王杨;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5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6 朱传耿;仇方道;马晓冬;王振波;李志江;孟召宜;闫庆武;;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7 罗开富;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J];地理学报;1954年04期
8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年04期
9 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2期
10 陆大道,刘毅,樊杰;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宪坡;袁开国;;关于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2 王利;张卓;王丹;王瑜;;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3 马仁锋;王筱春;张猛;刘修通;;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建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4 唐常春;;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5 刘栓振;王利;;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12期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J];吉林政报;2006年22期
7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王强;伍世代;李永实;汤晓华;陈国子;;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9 张耀光;张岩;刘桓;;海岛(县)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研究——以浙江省玉环县、洞头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10 马仁锋;王筱春;张猛;刘修通;李文婧;韩博;;云南省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及反思[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仁锋;沈玉芳;王筱春;;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体系研究——兼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隋U,
本文编号:2098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9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