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岩桩抗滑特性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micro earth pressure box and the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pil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landslide thrust are studied by the physical model tes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ock-socketed pile and the landslide body,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micro-earth pressure box and the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Distribution law of pile bending moment and model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ust of the rock socketed pile is parabola distribu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and the joint force is about 1 / 2 of the free section of the model pile above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rock-socketed pile has obvious anti-slide property. The model pi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anti-slide pile in the distribution form of bending moment, and the main bending moment bearing area is within 0 ~ 15 cm of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free se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model pi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rdinary anti-slide pi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model pi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mmon anti-slide pile.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section is located at 1 / 3 of the free section of the model pile on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le body at the sliding surface is smaller, while the sliding failure of the landslide model occurs under the action of thrust loading along the sliding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anti-slid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socketed piles and provide some gui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is type of anti-slide pile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资助(No.2011CB710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41272305)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佩栋;徐竞贤;;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新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1990年02期
2 史佩栋,,梁晋渝;国外两栋高层建筑下嵌岩桩荷载传递性状长期观测实例[J];工程勘察;1994年01期
3 王勇强,陈征宙,韦杰;嵌岩桩的荷载传递及沉降分析[J];工程勘察;1998年06期
4 胡学元;具有夹层的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与探讨[J];当代建设;2000年02期
5 陈斌,卓家寿,吴天寿;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6 沈慧勇,李长安,王艳萍;关于嵌岩桩的一些思考[J];岩土工程界;2004年04期
7 叶玲玲,朱小林;传递函数法计算嵌岩桩承载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8 陈依木;关于嵌岩桩承载力的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1999年03期
9 张清河;嵌岩桩极限承载力取值及有关设计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6期
10 赵明华,曹文贵,刘齐建,杨明辉;按桩顶沉降控制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明华;曹文贵;陈昌富;刘齐建;杨明辉;;嵌岩桩竖向承载特性及承载力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朱明华;钱非;;上海地区复合地层中嵌岩桩的施工技术研究[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年
3 张忠苗;宋仁乾;张功奖;孙翔;;影响嵌岩桩主要因素的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黄生根;曹辉;;嵌岩桩与后压浆技术[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5 黄雨;徐斌;;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邓安福;张四平;许思农;吕镇江;张明义;;垂直荷载下嵌岩桩的受力分析[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傅旭东;;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统计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刘兴远;郑颖人;;影响嵌岩桩嵌岩段特性的特征参数分析[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王晓琳;王棣生;;北京某山区高层住宅工程地基基础设计[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10 吉战兵;史文清;王建华;;海洋工程嵌岩桩的施工期稳桩设计[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包卫平;江苏局三队海上特大口径嵌岩桩工程竣工[N];中煤地质报;2007年
2 浙江成龙建筑有限公司 宋国才 戈文英;大直径灌注桩的设计和构造[N];建筑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汤璇邋通讯员 刘如春 刘文祥;管波探测法:复杂岩溶的有效勘察方法[N];广东建设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革立;岩溶地基嵌岩桩桩基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印长俊;软岩地基中大直径嵌岩桩复合桩基的原型观测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3 蒋冲;山区高桥墩—桩基结构体系承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胡新发;山地和岩溶地区大直径端承灌注桩质量与缺陷处理效果检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远祥;嵌岩桩荷载传递及承载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罗卫华;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钱华伟;大直径嵌岩桩承载能力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4 陈海明;大直径嵌岩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宋仁乾;嵌岩桩受力性状及嵌岩深度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张百全;嵌岩桩施工检测技术及竖向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张有祥;灌注嵌岩桩承载力性状及嵌岩深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8 李文萍;建筑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智勇;昔格达泥岩中桩的承载性状及后注浆技术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黄金林;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及沉降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7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2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