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静钻根植竹节桩抗压承载性能

发布时间:2018-09-12 15:37
【摘要】:为了对静钻根植竹节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和ABAQUS有限元建模计算.通过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所建立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在静钻根植工法中运用竹节桩构成的组合桩基比运用PHC管桩构成的组合桩基的承载力高,且随着自身节间距的增加,竹节桩的承载力有所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静钻根植竹节桩承载力受桩周水泥土强度的影响不大;水泥土—桩周土界面摩擦系数是影响组合桩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个合理的水泥土半径取值范围.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load-bearing performance of static drilling-rooted bamboo section pile, field static load test and ABAQU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calculation were carried ou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stablished numer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field test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pile with bamboo section pile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 PHC pipe pile in the static drilling and planting metho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amboo section pil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ts pitch. However, the reduction range is not larg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tatic drilling-rooted bamboo section pil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strength of the cement soil around the pil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cement soil and soil around the pil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pile;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pile is affected by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oil and cement. There is a reasonable range of cement soil radiu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滨海与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东建材集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9077)
【分类号】:TU47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保汉;桩基础测试、勘察、设计与施工(七)——荷载传递实例及荷载传递与位移的关系[J];工业建筑;1991年03期

2 张凯;超长钻孔灌注桩研究现状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5年08期

3 杜芳;;大直径灌注桩荷载传递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J];土工基础;2008年01期

4 孟晋杰;贺武斌;;桩—土体系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0期

5 律文田;王永和;冷伍明;;PHC管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3期

6 李颂明;;静压桩荷载传递机理分析[J];广东建材;2006年08期

7 范臻辉;刘武成;肖宏彬;;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桩荷载传递机理的数值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9期

8 李俊伟;鲍育明;薛国亚;;嵌岩桩嵌岩段承载性状现场试验研究与分析[J];广东建材;2007年08期

9 陈主峰;;传递函数法在抗拔桩工作机理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04期

10 卓维松;;PHC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志高;董平;吴继敏;陈征宙;朱家祥;;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朱奎;徐日庆;苏晓樟;周鹏飞;;刚性桩和柔性桩荷载传递性状的比较[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施峰;;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维滨;庞同和;蒋永生;杨海庆;;钻孔压浆桩荷载传递机理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5 刘春玲;赵法锁;祁生文;孙伟清;;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扩底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许惟阳;;高重建筑物地基与基础 桩基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8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王怀忠;钱钧达;;宝钢工程60m长桩轴向承载力与沉降的共同规律[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李颖;王成;周淑芬;李晓红;;超长群桩竖向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芮瑞;刚性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路堤荷载传递机理与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宋章;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承载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彭柏兴;红层软岩工程特性及其大直径嵌岩桩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饶枭宇;预应力岩锚内锚固段锚固性能及荷载传递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李建军;砂卵石土覆盖层大直径嵌岩桩及桩筏基础荷载传递机理与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卢黎;压力型岩锚内锚固段锚固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朱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立明;考虑深开挖影响的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马晔;超长钻孔灌注桩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邓宗伟;山区高速公路轻型支挡结构的力学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金鸾;锚杆荷载传递机理及受力变形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黄兴波;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3 陈英琴;海上开口钢管桩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兰勇;抗拔桩桩土荷载传递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博林;自平衡法桩土荷载传递机理及承载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志达;单桩荷载—沉降计算的一种解析算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法全;桩基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胡晓敏;厚冲积覆盖层桥梁桩基础屈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玮;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曲线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汤丽君;支盘桩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程性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9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39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