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民用建筑检测鉴定评级及加固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9 14:13
【摘要】:目前建筑物结构改造加固正处于大规模发展的时期,加固改造的工程结构受力特点较新建建筑更加复杂,建筑经过改造后其荷载、应力都将发生变化还将产生二次应力,选用何种加固方法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加固设计是不少设计人员面临的问题。它要求设计人员要对其工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依据详细的结构检测报告从整体上分析改造加固对建筑结构带来的影响,盲目进行设计将使建筑改造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降低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本文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对已有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检测评估和加固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理论探讨。主要研究内容有: (1)概括介绍了当今结构检测鉴定、结构加固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相关规范的发展,提出现行建筑物检测鉴定和加固设计相关工作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评级的流程,鉴定的相关标准和评级要求,总结出工程结构检测鉴定过程所能遵循的规律;介绍了已有建筑结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间对应关系;列举了目前建筑结构设计新技术与传统抗震加固技术方法。 (3)对民用建筑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测试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和材料强度的结果分析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针对砖混结构工程实例,运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JDJG模块对结构进行抗压承载力验算,墙体地震剪力,墙体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根据结果对工程进行了综合性可靠性评级。 (4)依据工程现状和评级结果,选用增加截面法对工程进行了加固改造设计,运用PKPM加固鉴定软件对加固方案进行了分析。 实践表明,好的加固设计必须参照可靠准确的鉴定报告,而对于优秀的结构的加固改造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符合当今建筑业大的发展潮流,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希望论文中的检测鉴定方法和加固方案对其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buildings is in the period of large-scale developmen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s strengthened and reformed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ose of the new building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loads and stresses of the buildings will change, and the secondary stresses will also be produced. It is a problem that many designers are faced with which reinforcement method should be chosen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reinforcement design to the structure. It requires the designer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an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inforcement 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s a whole according to the detailed structure inspection report. Blind design will make the reconstruction work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and may even reduce the overall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re carried out on the reliability evaluatio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and reinforcement design.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structural testing and identification, the necessity of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design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cod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work of building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desig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2) briefly and concise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reliability appraisal and rating of civil buildings,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rating requirements of appraisal. The rules that can be followed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testing and appraisal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lure probability and reliability index of existing building structures is introduced. 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new techniques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traditional seismic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3) the testing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civil building inspection are listed. The data statistic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material strength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JDJG module of PKP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of China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is used to check the compressive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seismic shear force of the wall and the seismic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wal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reliability rating of the project is carried out. (4)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the result of the rating, the reinforc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project is carried out by the method of adding section, and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PKPM software.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good reinforcement design must refer to the reliable and accurate appraisal report, and the reinforc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excellent structure has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nowaday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environmental-friendly society. It is hoped that the testing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reinforcement schemes in this paper will be of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the similar project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7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桂平,王琼;柱下联合桩基承台梁的加固设计[J];水泥技术;2002年05期

2 吴宝兴;分水江大桥加固设计[J];公路;2002年12期

3 蔡风雷,董伟明,张学斌;某大学图书馆改造加固设计[J];结构工程师;2004年03期

4 徐兴宏;浅谈施工漏做构件的加固方法[J];山西建筑;2004年16期

5 陈志勇;潘景龙;樊承谋;;某校木屋盖的加固改造[J];工业建筑;2007年03期

6 弓晓丽;都智刚;;山西省科协河西住宅楼加固改造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4期

7 周欣荣;何艳平;朱佩凯;;逢涌桥加固设计[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6期

8 盖世杰;田庆平;柳沁;;清华大学科学馆的加固改造技术[J];工业建筑;2008年08期

9 盖世杰;戴林琳;柳沁;田庆平;;清华大学科学馆的保护、加固与修复[J];建筑技术;2008年09期

10 刘志刚;;在相邻房屋严重影响下原建房屋受损加固措施[J];广东建材;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何旭燕;王岚;;深圳市核龙线塘径大桥加固设计[A];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韩东海;蒋世林;郭建军;;日照某框支商住楼整体加固设计[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颖;文元;胡玉海;;某保护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4 盛棋楸;张海婷;强国平;;共同沟加固设计的计算与分析[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琳;贺拴海;王艳宁;;粘贴纤维片材加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汤武华;郭智勇;张海军;;宁强县职业中学宿舍楼震后加固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明;钱基宏;赵基达;于滨;郭永涛;赵磊;;某网架工程加固设计施工[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慕玉坤;牛宏;张连锋;刘清春;;正交异性双向板桥加固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黄凤军;胡拯民;;325国道佛山大桥(旧桥)加固和使用效果评价[A];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林;陆建勇;刘晓东;胡煜;白永杰;;多层临街砖房改造为框架结构商场的改造加固设计[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寅祥;“加拿大原住民的杰作: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珍藏展”支撑加固设计的启示[N];中国文物报;2008年

2 记者 王东;力争10月份全部完成当年加固改造任务[N];秦皇岛日报;2010年

3 记者 马小丽 实习生 李慧敏;我市拟撤并265所中小学校[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4 陈润琪 小刘;全面加固校舍 确保安全投运[N];江阴日报;2010年

5 驻甘肃记者 郭冠军;甘肃舟曲民房维修加固设计提前完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记者 王端鹏;济南将斥资17.5亿加固重建校舍[N];济南日报;2010年

7 商艳凯邋记者 李丽;我首套震后房屋加固图集问世[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公共建筑须采用新技术加固[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9 严斌;灾后加固房屋抗震烈度要达8度[N];成都日报;2008年

10 王春云 实习记者 梁耀予;河清镇把好建房质量安全关[N];绵阳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焱;某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沟桥检测与加固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2 郭帅;民用建筑检测鉴定评级及加固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3 王中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加固设计技术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满君;柏孜克里克石窟崖体稳定性及加固措施[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义辉;一款同构四核芯片内核和存控加固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李强;大跨度钢桁架桥非线性动力特性及其加固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7 苏云斯;软土基坑被动区加固的受力机理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傅佑典;运营级Linux系统驱动加固的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林潮;水库生态加固理论应用与技术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马飞宇;南京国际广场局部改造加固设计[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0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50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