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推覆分析的结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

发布时间:2018-10-12 21:00
【摘要】:基于增量动力分析(英文简称IDA)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英文简称CMR)计算是ATC-63报告建议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做大量的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非常耗时且效率不高,不适于结构方案设计阶段针对倒塌安全储备能力的快速评估。该文提出了基于推覆静力分析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CMR)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中以改进的Park-Ang损伤模型作为结构整体倒塌判别准则,倒塌性能点则是通过推覆分析得到的能力曲线,并结合由各个地震动的反应谱以及Nassar-Krawinkler塑性谱生成相应的塑性需求曲线来确定。该方法结合了ATC-63报告中计算思路和推覆分析的特点,考虑了所选地震动对倒塌性能点的差异性,计算效率大大提高,且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地合理,上述特点通过一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算例得以证明。
[Abstract]:The calculation of collapse safety reserve coefficient (CMR) based on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 is suggested in the ATC-63 report. This method requires a lot of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and the calculation is time-consuming and inefficient. It is not suitable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collapse safety reserve capacity in structural design stage.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llapse safety reserve coefficient (CMR) based on nappe static analysis i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the improved Park-Ang damage model is used as the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collapse of a structure as a whole. The collapse performance point is obtained by nappe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lastic demand curve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each ground motion and the plastic spectrum of Nassar-Krawinkler. This metho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C-63 report and push-over analysis, and consider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lected ground motion and collapse performance points.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conservative and reasonable.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re proved by an example of an 8-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915005,91315301-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30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CET-08-0096)
【分类号】:TU375.4;TU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男,何浩祥;利用能力谱法对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简化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阿里甫江·夏木西;张德娟;;型钢混凝土柱的非线性推覆分析原理[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超;;浅谈高层建筑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J];科技风;2009年15期

4 张淑云;白国良;赵来顺;;基于推覆分析的型钢混凝土构件塑性铰特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5 何广乾;面向21世纪的高层建筑结构[J];建筑科学;2001年01期

6 宋少沪;曾玉山;张佩军;;修正Newton-Raphson方法和弧长法在结构推覆分析中的联合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徐桂香;曹云中;;空间异形柱框架中异形柱的力学特性[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8 阿里甫江·夏木西;张德娟;;非对称截面型钢混凝土柱承载能力的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姚金学;;某电力调度通讯大楼推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3期

10 钟小兵;;推覆分析法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淑忠;郭兵;沈祖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2 屠永清;涂远星;张贵林;;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扬;刘军进;牟在根;;基于工程实例的SAP2000n与PKPM的Push-over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钢;曹云中;吴杰;唐锦春;;空间异形柱框架与矩形柱框架抗震性能比较[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关立军;张伟;;复杂框支转换结构抗震计算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飞;罗永峰;宋怀金;;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万金国;杜新喜;谭美超;;钢框架静力弹塑性分析原理与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景亭;宋贵林;吴尚荣;叶祥荣;刘晓光;颜潇潇;;成达大厦钢结构设计[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9 沈蒲生;孟焕陵;刘杨;龚胡广;;钢筋混凝土空腹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钱稼茹;魏勇;蔡益燕;郁银泉;申林;;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协同受力性能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明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弹塑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2 王丰;基于性能的结构多维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盛明强;基于滞回耗能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史庆轩;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及破坏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5 伍永飞;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程序研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陈逵;基于地震能量输入历程的RC框架损伤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马千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江磊;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迪;轻型消能摇摆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评估与动力可靠度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白雪霜;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方法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s,

本文编号:2267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67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