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建筑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Abstract]:Soft soil foundation has high compression ratio, low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ong plasticit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of upper building engineering.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uilding under the present condition is forecas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stability of soft foundation building is controlled by many factors and has certain fuzziness,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a set of evaluation factors consisting of eight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s established, and a reasonable membership degree is given. Then, the comparative judgment matrix of each factor is obtained by using AHP method, and the weight set is calculate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set between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soft foundation building is established. Finally,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a soft soil buil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soft soil base building, but the establishment of membership degree, weight, evaluation set and so on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单位】: 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厦门理工学院高层人才科技类项目(YKJ14011R)
【分类号】:TU4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俊英,王金庄;采空区地表新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技术研究[J];矿山测量;2003年03期
2 韩武波,马锐,白中科,魏忠义;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J];煤炭学报;2004年04期
3 滕永海,张俊英;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J];煤炭学报;1997年05期
4 刘国;用模糊数学方法选择软土地基加固方案[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4期
5 王建华,李夕兵,温世游;模糊数学优选理论评价和选择地基处理方案[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3期
6 陶振宇,彭祖赠;模糊数学在岩石工程分类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01期
7 王靖涛;;模糊集合论在岩体的综合评价和工程分类上的应用[J];岩土力学;1980年02期
8 韩利,梅强,陆玉梅,季敏;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琥庭;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洪文;侯峰;范恩强;;模糊综合评判在灭火救援指挥效能评估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10年09期
3 蒋培玉;沈斐敏;凌丽芸;;城市隧道机电系统模糊综合安全评价[J];安防科技;2011年07期
4 王庆生,曹健,刘维平;一个基于模糊综合评判规则的干部评测系统[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杨克志,仇寅生;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的误差分析[J];安徽地质;2002年04期
6 刘丽,周新;模糊综合评判在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3年05期
7 张恒;用大蒜及其提取物保鲜蔬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8 黄海;;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9 杜世平;汪建;马文彬;;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校园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10 孙晶;陆小雪;张丽华;;南瓜莲藕复合果蔬汁制作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学进;董玉革;;基于离散模糊事件隶属函数的模糊可靠性分析[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姚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高翔;田俊峰;;西部金属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张有详;;在软土地基上有反压护道路堤及堤坝的稳定计算[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乔辉;彭洛克;;聚氨酯生产工艺危险源分析与评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韩亚南;宋金杰;;基于模糊积分的医学情报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葛中全;田益祥;;生态经济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郑黎明;李秉生;韩会增;;软土路基后期沉降趋势预测的新方法[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9 张辉;李永级;韩晓光;;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船员安全值班水平评估[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夏藩;;“极大可能性估计”中参照函数的选择[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瑞生;矿山开采沉陷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叶笠;基于统一节点电压增量比向量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任高峰;露井联合开采作用边坡损害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赖军臣;基于病症图像的玉米病害智能诊断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玉芬;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郝学军;铁路多经效益型物流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夏萍;灾害应急物流中基于需求分析的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守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媛;基于灰关联及其预测的煤矿安全管理及事故预警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单文娟;铝电解槽焙烧与启动过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顾之宇;自动钻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及其实现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王焯;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睿;井筒受采空区塌落影响的破坏机理及治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乔小琴;基于灰理论的土石坝安全监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李善花;中国种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赵蔚;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成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来福;;模糊数学在小麦亲本识别上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3期
2 陈守煜;论相对隶属度[J];大自然探索;1993年02期
3 郭广礼,邓喀中,谭志祥,李逢春;深部老采区残余沉降预计方法及其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张俊英;采空区地基评价与处理技术[J];矿山测量;2001年02期
5 徐天蜀,彭世揆,岳彩荣;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邹亚荣,张增祥,周全斌,刘斌;GIS支持下的江西省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1期
7 王治国,白中科,赵景逵,佟则昂,,陈建军;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岩土侵蚀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4年02期
8 白中科,胡振华,王治国;露天矿排土场人为加速侵蚀及分类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1期
9 胡良军,李锐,杨勤科;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研究[J];土壤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荣广;关于软土地基问题的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2年04期
2 陈自辉,毛斌;浙江部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简介[J];路基工程;2002年06期
3 郭大华;公路软土地基处治设计与计算中应注意的6个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4 林清;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研究[J];公路;2003年09期
5 原彩霞;软土地基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6期
6 王金龙;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置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6期
7 方含辉;浙江台州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软土地基工程地质特征[J];中国岩溶;2003年03期
8 黄继荣;浅谈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J];广东建材;2003年05期
9 贺传勃;浅论砾石桩方法处理深层软土地基[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10 吴英大;人工挖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拥军;党艳妮;;软土地基上建设多层住宅的对策[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2 徐凤鹤;;硬壳软土地基试验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徐杨;;高填粉煤灰在公路软土地基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4 李新胜;;粉喷桩在上海软土地基中的应用[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5 陈志波;孔秋平;;交通荷载下软土地基变形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光华;;软土地基中几个问题的分析[A];广东省岩土工程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7 吴宇文;;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新型岸墙结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薛炜;杨元龙;邝健政;叶顺祥;黎新基;;水泥搅拌桩在硫酸类盐渍化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9 高海霞;张均;;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经济比较与分析[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程展林;;软土地基填土边坡稳定性控制标准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孙娅;草海隧道技术打破我省软土地基瓶颈[N];昆明日报;2010年
2 撰稿 柯梅丽 张美薇;王盛源:跋涉在软土地基研究领域的探索者[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记者 蒋红梅;海桐高新撑起软土地基“脊梁”[N];宁波日报;2008年
4 李璀 黄建新;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获突破[N];湖南日报;2003年
5 赵江平 张少峰;软土地基固结工法攻克基础施工难题[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爆炸法加速深层软土地基排水固结试验研究与应用[N];人民铁道;2013年
7 王莉莉 叶小静;如何把“稀饭”做成“米饭”[N];温州日报;2010年
8 王燕宁 通讯员 钱熊;两年何以获9项专利[N];科技日报;2004年
9 太原市综合开发公司 刘喜喜;汾河西岸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比较[N];山西科技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吴炳森;以质量提升品牌[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军;寒区湿地软土地基固结沉降与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2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驰;软土地基桶形基础循环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康洪;南沙软土地基处理综合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飞禹;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动力特性及加筋道路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军辉;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变形特性及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肖忠;软土地基上新型防波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8 王金昌;广义荷载作用下道路与软基共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贾宁;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拓宽的沉降性状及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吴雪婷;温州浅滩软土工程特性及固结沉降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晓;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周建标;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张激扬;遵赤公路软土地基变形规律及其处理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明兵;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汤恒;唐山地区滨海相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黎玉;滨海港口软土地基固结沉降规律及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冯伟;山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孙鹏;超软土地基袋装砂筑堤技术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9 范琦;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参数智能反演与沉降预测[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任翠青;桶形基础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85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8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