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掺高吸水树脂内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和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8 12:08
【摘要】:高吸水树脂内养护技术是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一个重大变革,对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高吸水树脂掺量、额外引水量等因素对多种胶凝材料体系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抗冻性能及膨胀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从微观层次对高吸水树脂内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及水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基于二维正态分布的高吸水树脂内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高吸水树脂内养护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建立,为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研究了高吸水树脂掺入水泥、矿粉和粉煤灰不同组合体系中的抗冻融效果和作用机理;通过不同龄期混凝土的微观试验揭示了高吸水树脂对水化产物及其进程的影响;探讨了高吸水树脂掺量及额外引水量等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膨胀与强度协调发展的影响规律。
[Abstract]:The internal curing technology of superabsorbent resin is a great change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echnolog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content of superabsorbent resin and the amount of extra water diversio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volume stability, frost resistance and expansion properties of concrete with various cementitious materials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The hydration products and hydration mechanism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uring in super absorbent resin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from microcosmic level.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igh water absorbing resin curing concrete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normal distribu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mix desig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oisture field in the curing concrete with super absorbent resin,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olume stability of concrete. The anti-freezing and thaw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uperabsorbent resin mixed with cement, mineral powder and fly ash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 of superabsorbent resin on hydration product and its process was revealed by microcosmic test of concrete of different ag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nt of super absorbent resin and the amount of extra water diversion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xpansion and strength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is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长熙;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杰,王海涛,孙文种,罗运军,谭惠民;高吸水树脂中丙烯酸残留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3 秦玉芳,李利,周宁琳,魏少华,黄颖霞,沈健;利用聚乙烯废塑料合成高吸水树脂[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张志成,吴国忠,徐相凌,张曼维;辐射引发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以制备高吸水树脂[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6期

5 刘云,杨 ;用淀粉制备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工艺研究[J];现代化工;1994年03期

6 李建成,李仲谨,白国强,郝明德;羧甲基纤维素及多元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制备[J];中国造纸;2004年02期

7 ;高吸水性树脂[J];黑龙江科技信息;1997年09期

8 郝爱友,王树雷,张海光;β-环糊精改性淀粉类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范国胜;高吸水树脂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1995年11期

10 张启兴;超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应用[J];化工时刊;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云海;俞洁;姜晓春;;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崔铁花;刘冰;;阳离子型高吸水树脂性能的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孔炎炎;刘延平;张尔赤;于跃芹;;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树脂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红春;曲宝涵;牛永盛;;聚乙烯醇/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树脂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5 徐品;刘咏;化全县;汤建伟;;低温合成有机-无机复合SAP的工艺优化[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谢建军;何新建;张绘营;韩心强;;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制备与表征[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7 马超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渝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重庆分册)[C];2009年

8 亢景付;;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测试方法探讨[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尧国皇;韩林海;;薄壁圆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牛春颖;异军突起的高吸水树脂产业[N];科技日报;2000年

2 刘学谦 蔺玉堂;应加快国产高吸水树脂的推广应用[N];光明日报;2000年

3 胡存国;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N];伊犁日报(汉);2009年

4 江志学 王佶 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问世[N];中国冶金报;2000年

6 师成功;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佳音;“高性能混凝土控制技术”通过验收[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江苏省水利厅 陈国星;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9年

9 新疆建筑工程学校 王琼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10 李胜利;高性能混凝土配置与研究通过专家评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鲁峰;掺高吸水树脂内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和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谢丽华;小麦秸秆基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柳建良;LASP/AA/AM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性能及蓄冷保鲜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4 黄健;水凝胶理论及表面强化交联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丹;纤维素改性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贾振宇;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的高性能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曹辉;低温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8 冷一欣;聚天冬氨酸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赵妍嫣;甘薯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炎炎;壳聚糖交联聚马来酸酐高吸水树脂的制备[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开明;抑菌型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3 刘洋洋;废棉布制备高吸水树脂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王一坤;胶原水解物改性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刘玲秀;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树脂的制备[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艳锴;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秦磊;苏打盐碱地用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及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8 孙自顺;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黄晓柳;耐盐型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10 谢娜纯;蔗渣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表征[D];海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68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68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1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