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重组竹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4 21:11
【摘要】:节点连接是竹木结构设计的关键,,整体建筑结构的破坏大多都起源于节点连接的失效或破坏。在各类金属连接件中,螺栓连接具有简洁、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随着现代竹结构的发展,螺栓连接已经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对重组竹螺栓连接方面的报道甚少,故深入研究重组竹螺栓连接性能,对改善螺栓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为螺栓连接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毛竹基重组竹为试验材料,着重于研究重组竹螺栓连接节点特性,分析各因素对销槽承压、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的影响,观察破坏模式,探究破坏机理;此外,评价了现行木材螺栓连接计算公式对重组竹螺栓连接承载性能预测的适用性;最后以竹材本身特性为基础,推导了适合于重组竹销槽承压强度、螺栓连接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螺栓连接在现代竹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竹结构用螺栓连接性能的改善、新型竹结构连接件的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重组竹材料密度均一、力学强度高且稳定,完全能满足结构用材的力学强度要求;得到了重组竹12个弹性常数、TL和RL方向的Ⅰ型断裂韧性,并推荐重组竹断裂韧性试样厚度设置为25mm;螺栓抗弯屈服强度随着螺栓直径增大而增大。 2.对于销槽承压强度而言,试样尺寸在满足最小要求的前提下,对其无显著影响;螺栓直径、纹理方向和含水率对其影响显著:随螺栓直径增大而减小;随纹角度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随含水率增大呈递减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 3.销槽试样的纹理角度从0°到90°逐渐过渡时,破坏模式由顺纹理劈裂和销槽端部压溃的混合破坏模式,逐渐向销槽压溃和试样整体压溃的混合破坏模式(试样沿着厚度方向发生分层开裂)转变,以45°销槽试样为转折点。 4.采用Eurocode5和NDS/LRFD中的木材销槽公式计算重组竹销槽承压强度,结果偏差较大,故本研究将螺栓直径、含水率、纹理方向作为考虑因素,分别构建了适合于重组竹销槽承压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重组竹销槽承压测试试样的标准尺寸。 5.总结了端距、主构件厚度及螺栓直径等因素对单螺栓承载性能(初始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载荷、极限载荷及延性率)影响的显著性,并推荐重组竹螺栓连接节点的主构件厚度设置为90mm,最后结合单螺栓影响因素和销槽承压强度,推导了重组竹单螺栓连接节点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 6. Foschi模型能较好模拟单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曲线变化,能反映出弹性区域和屈服后节点特性,并将弹性向塑性的转变过程直观地表现。单螺栓连接节点的有效破坏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一铰”和“二铰”屈服模式,此时主构件和螺栓均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合理的破坏模式。 7.得出了螺栓列数、行距、间距及每列螺栓数等因素对多螺栓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影响变化趋势。随着螺栓间距的增大,试样的破坏形态由列开裂和单铰屈服破坏的混合模式逐渐向单纯的铰破坏演变。多列螺栓随着螺栓列数的增多,会由单列开裂向两边列劈裂演变;随着列间距增大,试样的开裂破坏逐渐消失,只产生了销槽承压破坏和铰屈服破坏。由于多螺栓连接节点在承载过程中载荷分布不均,导致各螺栓的变形不均匀,中间螺栓的变形小于端部螺栓的变形。 8.总结了螺栓间距、行距、螺栓个数等因素对多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的影响。随螺栓数量的增多,试样载荷-位移曲线的屈服阶段愈加短暂,有些试样几乎从线弹性阶段直接进入破坏阶段,最后结合单螺栓的承载性能,对多螺栓连接节点的有效螺栓数和折减系数进行了计算,并推导了重组竹多螺栓连接节点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熙元;;钢管结构设计(第十讲)[J];钢铁技术;1998年04期

2 陈麟,张耀春;巨型结构体系及发展趋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3 胡信芳;;钢筋砼节点的抗震设计[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1年01期

4 王元清,荆军;方形逆流式冷却塔DFNGP系列的支承钢结构分析[J];工业建筑;1999年02期

5 寿小峰,陈益明,钟秋云,赵希平;锯齿形屋架设计浅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年06期

6 王秀丽;黄明;吴霞;赵广强;;钢管混凝土梁柱齿状钢板连接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胡奕庆;徐春波;;某水泥厂散装车间的加固改造设计[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8 亢强;;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初探[J];山西建筑;2009年07期

9 胡兴;;新亚大厦深基坑半逆作法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年01期

10 向伟明;刘大进;;小砌块房屋纵横墙连接强度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景明勇;王元清;边振义;石永久;;大跨度空间钢管结构连接节点的设计与构造[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关建;王元清;张勇;;不锈钢连接节点及其工程应用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伟;许钧陶;;T形件连接节点研究[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秀丽;王建群;;钢管混凝土柱与翼缘削弱型钢梁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任旭;;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大梁的设计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严永忠;周观根;朱坊云;韩小雷;;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屋盖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成丽媛;于海峰;宋根由;;关于“威海之门”上部结构的设计探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宗亮;王元清;石永久;丁大益;;钢管结构法兰连接节点的应用与研究现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南东亚;;钢结构连接节点自动匹配与生成系统研究[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郑绍桦;王新堂;王万祯;;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弯曲性能的参数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50人教室只要两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陈云;中国研发迎来勃发机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冉小磊;科技与绿色理念打造奥林匹克曲棍球场看台[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记者 蔡竹青;巢湖20亿元扩建城区路桥[N];安徽日报;2009年

5 陆项羽;国家电网企业馆精彩亮相迎世博[N];国家电网报;2010年

6 钟巍邋金俞槐;南京新百超高层钢结构封顶[N];建筑时报;2008年

7 上海华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蔺新华;浅谈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下)[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潘坤;樊志:像造汽车那样盖房子[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搭建信息高速路[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南昌陆军学院 李春玲;集成运放工作于线性区的等效电路分析法[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镇;重组竹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闫亚杰;空间网格结构中钢管—焊接空心球连接节点疲劳性能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林明森;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朱健;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徐旭东;张力节点的承载力和疲劳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秀丽;多层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年

7 杨洪勇;Internet拥塞控制算法的动力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刘雪锋;多重组合体系拱桥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卢小松;梁柱半刚性连接的M-θ关系及其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盈;钢筋混凝土梁—薄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晓晓;连接的建筑解读[D];浙江大学;2007年

2 穆健;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疲劳破坏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段祺成;梁柱外伸端板、T型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徐树全;钢框架梁柱铸钢件连接节点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匡祯斌;钢结构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易慨;梁柱T型钢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怡红;T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姜华;轻钢结构T型钢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卢平;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栓接双T型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陈凯;阀厅钢屋架与防火墙连接节点性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7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