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竹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熙元;;钢管结构设计(第十讲)[J];钢铁技术;1998年04期
2 陈麟,张耀春;巨型结构体系及发展趋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3 胡信芳;;钢筋砼节点的抗震设计[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1年01期
4 王元清,荆军;方形逆流式冷却塔DFNGP系列的支承钢结构分析[J];工业建筑;1999年02期
5 寿小峰,陈益明,钟秋云,赵希平;锯齿形屋架设计浅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年06期
6 王秀丽;黄明;吴霞;赵广强;;钢管混凝土梁柱齿状钢板连接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胡奕庆;徐春波;;某水泥厂散装车间的加固改造设计[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8 亢强;;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初探[J];山西建筑;2009年07期
9 胡兴;;新亚大厦深基坑半逆作法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年01期
10 向伟明;刘大进;;小砌块房屋纵横墙连接强度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景明勇;王元清;边振义;石永久;;大跨度空间钢管结构连接节点的设计与构造[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关建;王元清;张勇;;不锈钢连接节点及其工程应用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伟;许钧陶;;T形件连接节点研究[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秀丽;王建群;;钢管混凝土柱与翼缘削弱型钢梁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任旭;;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大梁的设计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严永忠;周观根;朱坊云;韩小雷;;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屋盖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成丽媛;于海峰;宋根由;;关于“威海之门”上部结构的设计探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宗亮;王元清;石永久;丁大益;;钢管结构法兰连接节点的应用与研究现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南东亚;;钢结构连接节点自动匹配与生成系统研究[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郑绍桦;王新堂;王万祯;;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弯曲性能的参数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50人教室只要两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陈云;中国研发迎来勃发机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冉小磊;科技与绿色理念打造奥林匹克曲棍球场看台[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记者 蔡竹青;巢湖20亿元扩建城区路桥[N];安徽日报;2009年
5 陆项羽;国家电网企业馆精彩亮相迎世博[N];国家电网报;2010年
6 钟巍邋金俞槐;南京新百超高层钢结构封顶[N];建筑时报;2008年
7 上海华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蔺新华;浅谈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下)[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潘坤;樊志:像造汽车那样盖房子[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搭建信息高速路[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南昌陆军学院 李春玲;集成运放工作于线性区的等效电路分析法[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镇;重组竹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闫亚杰;空间网格结构中钢管—焊接空心球连接节点疲劳性能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林明森;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朱健;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徐旭东;张力节点的承载力和疲劳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秀丽;多层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年
7 杨洪勇;Internet拥塞控制算法的动力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刘雪锋;多重组合体系拱桥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卢小松;梁柱半刚性连接的M-θ关系及其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盈;钢筋混凝土梁—薄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晓晓;连接的建筑解读[D];浙江大学;2007年
2 穆健;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疲劳破坏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段祺成;梁柱外伸端板、T型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徐树全;钢框架梁柱铸钢件连接节点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匡祯斌;钢结构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易慨;梁柱T型钢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怡红;T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姜华;轻钢结构T型钢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卢平;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栓接双T型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陈凯;阀厅钢屋架与防火墙连接节点性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9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7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