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板裂体组合条件下岩爆倾向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0 18:22
【摘要】:针对已有突变理论仅对单块板裂岩体进行分析的局限性,提出将板裂化岩体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考虑了劈裂岩体间的水平应力,改进了突变理论模型在岩爆分析中的应用,并分别计算对比了单块岩板及板裂岩板组合在准静力及动力扰动两种条件下的岩爆倾向性。研究结果表明,准静力条件下单块岩板突变特征值?变化趋势平缓,而组合岩体由于等效抗弯刚度较大,?急剧增大;准静力条件下岩板组合的岩爆深度明显大于单块岩板时,岩爆深度达到0.76 m;随岩板厚度增加,突变特征值?逐渐增大,不再满足岩爆的充分条件,施加竖向扰动应力即可重新满足突变条件,所需外界扰动应力由几兆帕增大至几十兆帕。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existing catastrophe theory only for the analysis of single slab fractured rock ma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f plate cracked rock mass as a who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orizontal stress between split rock masses, 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model in rock burst analysis. The tendency of rock burst under two conditions of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disturbance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si-static condition sends out the abrupt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rock plate of order block? The variation trend is gentle, and the composite rock mass has a large equivalent flexural stiffness. The rock-burst depth of the rock slab assemblage is 0.76 m when the rock-slab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rock slab under quasi-static condition, and the abrupt characteristic value increases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rock slab.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no longer satisfying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rockburst, the catastrophe condition can be resatisfied by applying vertical disturbance stress, and the external disturbance stress is increased from several MPA to dozens MP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4CB046902)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人教字〔2012〕119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KZCX2-EW-QN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172288)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政虹,高正夏,丁向东,王映霞;基于扰动响应判据的洞室岩爆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徐曾和,徐小荷,唐春安;坚硬顶板下煤柱岩爆的尖点突变理论分析[J];煤炭学报;1995年05期

3 杨淑清;隧洞岩爆机制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4 左宇军,李夕兵,马春德,张义平,王卫华;动静组合载荷作用下岩石失稳破坏的突变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5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6 刘宁;朱维申;于广明;李晓静;;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劈裂破坏的判据及薄板力学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7 王敏强;侯发亮;;板状破坏的岩体岩爆判别的一种方法[J];岩土力学;1993年03期

8 徐林生,王兰生,李永林;岩爆形成机制与判据研究[J];岩土力学;2002年03期

9 潘岳,王志强;狭窄煤柱冲击地压的折迭突变模型[J];岩土力学;2004年01期

10 潘岳,王志强;圆形硐室岩爆的折迭突变模型[J];岩土力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启祥;杨拯;何川;;有压圆形隧洞围岩径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2 王鹏程;;张集铁路旧堡隧道围岩初始应力反演分析及分级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3 樊世清,谢里阳;金属疲劳断裂过程中的尖点突变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4 高永涛;周兴国;吴顺川;韩晓强;王艳辉;;深埋隧道白云岩试样岩爆模拟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程学军,胡文琦,,蔡美峰;声发射技术和非线性理论在预报岩体失稳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6 李湘如;侯赣生;;降水的多重定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7 李永松;尹健民;艾凯;;BP神经网络在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8 赵延喜;徐卫亚;;基于模糊概率的深埋隧洞岩爆风险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6期

9 殷瑞兰,张政权;三峡大江截流戗堤坍塌机理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4期

10 李夕兵;宫凤强;李地元;张伟;黄炳仁;;山区公路隧道建设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春春;左宇军;朱德康;;动力扰动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数值试验[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汉京礼;姜耀东;赵毅鑫;;立方体煤岩试样三向变应力路径受载变形特征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任鹏;;牦牛山隧道岩爆的机理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4 李慎刚;赵文;朱万成;;应力波峰值强度对岩石破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慎刚;赵文;朱万成;;应力波峰值强度对岩石破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景儒;吴树仁;张加桂;张永双;;越岭深埋隧道岩爆问题研究进展[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7 付志亮;郑颖人;刘元雪;;Rock bending creep and disturbance effects[A];Proceedings of 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heology[C];2008年

8 孙强;刘红岩;张晓科;;基于结构分析的岩爆失稳突变模型[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孙强;王媛媛;胡秀宏;;地下水作用下斜坡燕尾突模型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向天兵;冯夏庭;陈炳瑞;江权;;开挖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硬岩破坏过程的真三轴与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戚增坤;突变控制机制及其在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旭宏;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高忠红;孤岛区域开采冲击与突出危险性耦合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立锋;预热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射流状尖钉形成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威东;杨家松;陈寿根;;锦屏辅助洞(西端)岩爆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2 徐林生,王兰生,李天斌;国内外岩爆研究现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4期

3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薇,王连捷,王红才,乔子江;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稳定性分析[J];地球学报;2002年04期

5 王宇,罗毅;凌子口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6 孙广忠;论岩体力学模型[J];地质科学;1984年04期

7 王建华,宋锦良,冯德益,蒋淳;受压剪应力作用闭合裂纹的光弹性研究[J];地震学报;1990年02期

8 唐春安,徐小荷;岩石破裂全过程与孕震全序列[J];地震学报;1991年04期

9 祝方才,宋锦泉;岩爆的力学模型及物理数值模拟述评[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3期

10 徐林生,唐伯明,慕长春,杨君,蒙华;高地应力与岩爆有关问题的研究现状[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388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88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