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气动外形对高层建筑风荷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7 18:04
【摘要】:针对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削角和凹角两种角沿修正形式,进行了7种截面形式高层建筑模型的风洞测压试验。定义角沿修正比为单个角沿沿主轴方向投影长度与全截面在同一方向投影长度之比,分析了角沿修正比对建筑风荷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截面采用角沿修正是减小矩形截面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风荷载的有效方式;截面采用角沿修正比为10%的凹角修正时,建筑顺风向风力系数平均值和均方根值降低最多;截面采用角沿修正比为20%的凹角修正时,横风向风力系数均方根值降低最多;从频域来看,角沿修正对顺风向风力功率谱影响不大,而随着角沿修正比的增大,横风向风力功率谱谱峰对应的折算频率将向高频部分移动。
[Abstract]:Aiming at two kinds of angle-edge correction forms of cutting angle and concave angle stipulated in the current load code of building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the wind tunnel pressure measurement tests of tall building models with seven cross-section for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angle correction ratio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projection length of a single angle along the principal axis to the projection length of the whole sec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angle edge correction ratio on the wind load of the building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le edge mod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ownwind and cross-wind loads of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buildings. When the angle correction ratio is 10%, the average wind power coefficient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value of the building are decreased most, and the root-mean-square value of the cross-wind coefficient decreases the most when the angle correction ratio is 20%. In frequency domain, the angle edge correction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wind power spectrum.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edge correction ratio, the conversion frequency corresponding to the cross-wind power spectrum peak will move to the high frequency part.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7B0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青年基金项目(20120122331030077)
【分类号】:TU973.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顾明;叶丰;张建国;;典型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幅值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1期

2 顾明;唐意;全涌;;矩形超高层建筑横风向脉动风力.Ⅰ:基本特征[J];振动与冲击;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明;叶丰;;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特征[J];工程力学;2006年07期

2 顾明;叶丰;;高层建筑风致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06年08期

3 吴永诚;苗峰;闫幼锋;黎义斌;;实验风洞数据与风洞尺寸关联的数值求解[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全涌;严志威;温川阳;方鸿强;顾明;;开洞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局部风压风洞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04期

5 严亚林;金新阳;唐意;武林;;高层矩形建筑横风向风力特性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11期

6 孙翠莲;赵明扬;王洪光;;风荷载下越障巡检机器人结构参数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7 顾明;叶丰;;典型超高层建筑风荷载频域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1期

8 顾明;唐意;全涌;;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风致脉动扭矩的基本特征[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5期

9 钱若军;董石麟;袁行飞;;流固耦合理论研究进展[J];空间结构;2008年01期

10 梁枢果;王磊;郑以微;温四清;李庆祥;;体育场悬挑屋盖结构风荷载解析模型[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建国;雷鹰;;L形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2 唐意;顾明;金新阳;;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扭转方向脉动风力 I:基本特征[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橙;新型流体有限元方法研究及其在风场绕流和结构耦合风效应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金虎;X型超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永贵;高层建筑风荷载与风致弯扭耦合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章李刚;大型复杂建筑结构风致效应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昊夫;典型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李佳;一类具有锥形外形的超高层建筑气动荷载特征及抗风措施[D];汕头大学;2011年

3 张世宇;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致振动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韩朝辉;巨型钢框架静力和动力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朱一凡;双塔高层建筑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孙飞;巨型钢框架结构三维有限元静力和动力特性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丁威;典型断面高层建筑风荷载风洞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旺华;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及风荷载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周海鹏;复杂大底盘高层建筑风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钱涛;不同长宽比矩形截面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明;叶丰;张建国;;典型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幅值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1期

2 顾明;叶丰;;典型超高层建筑风荷载频域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1期

3 周fE毅,顾明;单通道测压管路系统的优化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召明,李京伯;CAARC高层建筑标模动态测力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赵文信;;给排水质量控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3 杨文;;第二次全国室内给排水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J];给水排水;1984年04期

4 郑志坤;;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几点考虑[J];家电科技;1985年04期

5 王虎栓,江近仁;高层建筑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3期

6 王志忠;霍达;;佳木斯商业大厦结构优化设计策略[J];低温建筑技术;1991年02期

7 王寿康;;刚度有突变的弹性支承剪力墙分析(英文)[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5期

8 王光裕,倪云珠;高层建筑给水工程中“负压返流”断水症及其对策[J];住宅科技;1995年01期

9 袁敏敏;高层建筑设计卫生问题剖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1995年02期

10 李瑛;李渝生;;高层建筑接地系统的分析——天津电力生产调度楼接地系统的设计[J];天津电力技术;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杰臣;苏园园;;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张胜;程伟丽;;浅谈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问题[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郑照东;楚储航;;高层建筑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4 李光旭;潘雨顺;陈承辉;;高层建筑空调制冷最佳实际设计负荷研究[A];第九届全国冷水机组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梁枢果;;可调液体—质量阻尼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风振响应的控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6 周坚;;带有刚性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静力简化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7 夏虹;;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几点问题[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8 刘洁;李仁忠;王昌翰;;基于地面激光扫描技术的高层建筑变形监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段孟永;;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浅析[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惠清;秦爽;王文英;张守亮;赵翠香;;论高层新建建筑物的防雷施工监督与管理[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宋延涛邋通讯员 刘洪涛 王向华;德州市区“长”高了[N];德州日报;2007年

2 马继锋;高层建筑:赤峰城市发展的划时代标志[N];赤峰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纯红;我国专家在高层建筑沉降计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胥倩雯 本报记者 靳勇;我市部分高层建筑障碍灯缺失[N];大庆日报;2009年

5 科建;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技术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遭遇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自救“走”为上策[N];建筑时报;2008年

7 崔鲸涛;“空中红线”限高上海[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张建平 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浅谈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行为及设计[N];法制生活报;2009年

9 粟玉萍;高层建筑夜间能否“流光溢彩”?[N];南充日报;2007年

10 兰州消防支队永登县公安消防大队 唐虎;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N];甘肃法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轲;强震下高层建筑反应模拟方法研究及其平台开发[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2 陈静;带裙房高层建筑的半主动逻辑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燕辉;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振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葛忻声;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D];浙江大学;2003年

5 覃力;日本高层建筑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孙健;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箱形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郑朝荣;高层建筑风荷载吸/吹气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郑朝荣;高层建筑风荷载吸/吹气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颜桂云;地震、风激励作用下高层建筑振动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陆建忠;分段变截面高层建筑被动控制的随机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静;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与温度裂缝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谢霏;筒体—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但学文;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肖伟;多塔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5 张继文;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深厚土层上高层建筑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晏致涛;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李骁春;高层建筑地下室侧墙温度裂缝机理及控制技术[D];河海大学;2004年

8 杨韬;不同剪力墙力学模型的程序在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中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张智;高层建筑系统化结构概念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郭仕群;设置偏心支撑的不规则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10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10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