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08 17:27
【摘要】:考虑地震动和结构物理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地震动-层间隔震结构样本,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建立层间隔震结构各子结构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获得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计算量少、精度高,有效提高了易损性分析作为层间隔震结构性能评估的时效性,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y of ground motion and structural physical parameters, a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the samples of ground motion and interstory isolation structures are established. The nonlinear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the system sample model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s of each substructure of the interstory isolated structure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On this basis, the vulnerability curve is obtain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calculation and higher accuracy.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imeliness of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s an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story isolated structures, and has a great prospect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2BAJ07B02) 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51078097,51178211)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4410110002) 广州市羊城学者科技计划项目(10A032D)
【分类号】:TU3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男,吴香香;橡胶垫隔震支座结构高宽比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2期

2 张玉良;汪洋;张铜生;;橡胶垫隔震装置的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4期

3 吴香香,李宏男;竖向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夏昌;;典型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一)[J];福建建筑;2006年02期

5 王开岭;雷静雅;杨辉;;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2期

6 黄滨;;隔震结构特性测试新方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1期

7 乔虹;魏瑞演;;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测试与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樊剑,唐家祥;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9 王振,袁朝庆,孙建刚;立式钢制储罐隔震抗震设计的工程化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0年04期

10 陈永祥,祁皑,才华;隔震结构动力反应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帆;罗永坤;赵晓勇;王彬;;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分析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2 程志宝;石志飞;;周期性结构的应用:一种新型隔震基础[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杜永峰;唐能;;近断层地震下串联隔震结构分析及倒塌仿真[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梦周;马凯;唐绍雪;赵楠;胡正平;李蕊;贺阳;;中间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5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高层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姬蕾;张季超;范雁;许勇;;广东科学中心隔震结构的健康监测及科学展示[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隔震结构对地铁振动的响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8 范夕森;任淑贞;张鑫;;滚轴-橡胶支座组合系统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9 叶昆;李黎;符蓉;;LRB偏心基础隔震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碰撞响应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10 陈瑞海;马玉宏;;基于性能的隔震结构初始造价评估模型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冯海波;潜心研造“不倒屋”[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吴晶平;建筑“坐” 在橡胶垫上[N];广东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育;复杂隔震结构的分析与软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商昊江;高层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减振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3 刘文光;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周中一;村镇砌体结构新型抗震与隔震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李向真;非规则房屋结构隔震体系的计算方法与动力性能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张云峰;立式储罐并联隔震基础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潇;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的碰撞反应及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徐明贵;平扭耦联LRB隔震体系静动力特性的研究和应用[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杜永峰;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控制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瑞海;隔震结构体系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朱翔;近场地震作用下不规则隔震结构的倒塌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青涛;隔震结构的倒塌仿真分析[D];广州大学;2012年

5 杜英满;超长复杂隔震结构建造过程非载荷变形模拟和监测[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章蓉;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滚珠隔震结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7 唐能;近断层多维地震激励下串联隔震结构倒塌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段燕玲;隔震结构近断层地震响应振动台实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9 王国祥;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响应分析[D];广州大学;2013年

10 田坤;三维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1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1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