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分割积分的建筑承重优化设计方法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the whole building with excellent load-bearing design. Without changing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building, improv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of the load-bearing of the building.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of building load bearing adopts the design idea based on the whole structure, only considers the load bearing strength of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does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local fine bearing capacity, so there is certain bearing risk. In this paper, an optimization method of building load-bearing based on flexible partition integral is proposed. The flexible partition method is used to segment the variable region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integral algorithm is used for each variable element of the flexible partition.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each point source is calculated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is optimized by vector synthesis method.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actual building show that the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flexible partition integral is raised to 25%, which ha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TU3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明;彭翥;陈忠范;;新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承重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3期
2 方秦;程国亮;陈力;;爆炸荷载作用下承重柱的弹性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3 郁政华;;有限元分析在异型竖向承重钢网架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3年01期
4 卜永红;王毅红;韩岗;李丽;;内置绳网承重夯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李丰年;;高空悬挑结构承重结构模板支架设计与施工[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邴磊;;纤维增强混凝土减震层抗震结构应力屈服响应[J];科技通报;2014年08期
2 牛少儒;丁锐;;冷热不均环境下混凝土粘性衰退曲线描述[J];科技通报;2014年08期
3 冯春;;考虑车辆荷载的沥青混料抗裂横向稳定特征[J];科技通报;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卜永红;村镇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常卫华;王建卫;徐福泉;;村镇生土住宅结构现状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2 刘桂秋,施楚贤,吕伟荣;砌体剪力墙的受剪性能及其承载力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5期
3 王毅红;李丽;王冲锋;陈全杰;韩岗;;村镇既有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现状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4 王毅红;卜永红;韩岗;李丽;周珏;薛源;;中国村镇民居的建造习惯与抗震性能评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卜永红;王毅红;李丽;刘挺;;不同夯筑方法的承重夯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王毅红;苏东君;刘伯权;池家祥;刘挺;;生土结构房屋的承重夯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石玉成,林学文,王兰民,王伟锋,付长华;黄土地区生土建筑震害特征及防灾对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挺;生土结构房屋的墙体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彭桂平;大空间组合楼盖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及典型节点有限元分析[D];东南大学;2006年
3 孙潇潇;组合网架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马剑;彭雪鹏;;链传动的优化设计[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许勇;;机电产品综合性能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肖景强;王秀英;;钢煤斗制作优化设计[J];科学之友(B版);2009年12期
4 望华;;小户型空间的优化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07期
5 杨屹沐;王鲲羽;刘雅洁;王丹丹;;浅谈楼道环境多功能轻型清扫机优化设计[J];美术大观;2014年03期
6 魏书慈,姜长生,陈树明,陈美财;电机气体冷却器优化设计的一些问题[J];大电机技术;2000年01期
7 杨林娟;平面曲柄滑块机构的优化设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04期
8 陈洪海,袁寿其;低比速离心泵优化设计方法[J];流体机械;2001年08期
9 梅亚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机械连杆外形优化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黄长礼;一种新的优化设计方法——梯度极值法[J];机械设计;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智慧;;一炉三线药用玻璃池炉优化设计及运行效果[A];2010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录民;王有安;;桁架的正交基因优化设计[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3 严思炜;郝世强;;浅谈离合器分泵支架优化设计[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华冰;杜家政;龙连春;;高温输油管道分析与优化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辉;郑云;;优化技术及其在ANSYS上的实践[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刘智慧;;一炉八线高档化妆品玻璃池炉优化设计及运行效果[A];2011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伟;许卫锴;;优化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刘敏;盖学斌;刘洪彪;马红军;刘会平;;英台油田英东地区供电优化设计[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海峰;赵晓平;何铁宁;;优化技术在CAE中的应用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司亚清;苏静;孟晨;;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的应用效果评估及优化设计实证研究[A];OTT业务发展对通信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3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鲁晨 昊坤 宇闪;徜徉在真情铺就的回家路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邵杰;优化设计 加快建设[N];四平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吴林;“中国之家”技术特色[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4 ;《汽车优化设计理论方法》[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5 王泽斌;计算机辅助玻璃配主优化设计[N];中国建材报;2007年
6 综合;WLAN网络的优化设计[N];人民邮电;2003年
7 李俐娥 杨关;武仪公司通过优化设计丰富产品内涵[N];中国航空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佳;把可持续发展落实到优化设计上[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通讯员 陈骏;灾后重建 华电珙县分公司优化设计降能耗[N];中国电力报;2009年
10 侯伟;精彩人生路[N];中国航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金华;机械结构有限元动力优化设计的逆摄动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吴镇;优化设计中的智能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舒信伟;基于CFD流场分析的多工况多约束条件的叶片优化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陈科;基于并行思维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5 李胜忠;基于SBD技术的船舶水动力构型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2年
6 林晶;高密度硬盘磁头滑块气浮润滑面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瑞芬;可视化通用型优化设计系统的研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李强;基于三次设计理论的质量优化设计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代晋;硝酸四合一机组底座的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彭春雷;新型机外翼主体上壁板的优化设计[D];石河子大学;2007年
5 高巍;基于曲率模态分析的具有动应力约束的变截面悬臂梁优化设计[D];华侨大学;2003年
6 姚柯飞;地层变形模拟试验平台结构设计与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12年
7 马洪波;基于概率的杆系结构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张鹏;工程中敏捷优化设计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悦;现代矫形康复器具的优化设计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晁鲁强;基于有限元的AMS-02顶部支架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7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2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