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菱形截面纪念碑风致气弹响应风洞试验研究
[Abstract]:Wind tunnel tests of rigid model multi-point simultaneous scanning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pendulum Aeroelastic model vibration measurement for a 100 m high diamond cross-section monument are carried out. Then the wind load model in frequency domain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sure data and the wind vibration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calculated by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aerodynamic damping ratio of the Aeroelastic model under wind induced vibration is identified by using random decrement technique (RDT). When the aerodynamic damping ratio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Aeroelastic model.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inear vibration modes of the actual structure and the pendulum model,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of the actual structure can be obtained by modifying the Aeroelastic model test results with the mode shape correction factor.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he rigid model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the aerodynamic damping is identified by combining the Aeroelastic model vibration measurement. The wind-induced Aeroelastic response of low-frequency low-damping high-rise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strong wind can be accurately evaluated by substituting the frequency domain respons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practical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信集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137)
【分类号】:TU347;TU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良浩,梁枢果,顾明;高层建筑气动阻尼评估的随机减量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楼文娟,孙炳楠;风与结构的耦合作用及风振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0年05期
3 黄鹏,顾明;高层建筑干扰气动阻尼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瑞霞;风与张拉薄膜结构的耦合作用[J];钢结构;2003年03期
5 王辉;;气动阻尼对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07年05期
6 楼文娟;卢旦;杨毅;余世策;;开孔建筑屋盖风振响应中的气动阻尼识别[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孙旭峰;董石麟;;索穹顶结构的气动阻尼识别[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8 任坤;李正良;肖正直;汪之松;;环境激励下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气动阻尼的识别[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9 孙旭峰;孙宇坤;董石麟;;肋环型索穹顶结构的气动阻尼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10 鞠红梅;田玉基;;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横风向等效静风荷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仙蓉;顾明;全涌;黄鹏;;高层建筑气动阻尼识别的随机方法[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2 张亮泉;武岳;沈世钊;;索膜结构风振研究中的气动阻尼识别[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顾明;;高层建筑抗风研究的理论和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4 张亮泉;武岳;王基盛;沈世钊;;索膜结构气弹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瞿伟廉;梁枢果;项海帆;李爱群;孙炳楠;滕军;李正农;;对我国建筑结构风荷载规范修改的几点建议[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沈世钊;武岳;;大跨度柔性结构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风振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邹良浩;梁枢果;顾明;;高层建筑气弹模型耦合风振响应风洞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全涌;顾明;田村幸雄;;方形截面超高层建筑横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及加速度响应的计算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9 祝志文;陈政清;顾明;;气弹耦合系统气动自激力与气弹响应[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邹良浩;梁枢果;吴海洋;徐金虎;;格构式塔架顺风向风振响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旭峰;索穹顶结构耦合风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周晓峰;巨型钢框架结构的静力、抗震和抗风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3 李小康;典型超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汕头大学;2010年
4 周峰;大跨度空间钢膜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柳国环;格构式输电塔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永钢;高层建筑全风向下气动阻尼的识别[D];湖南大学;2013年
2 杨毅;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与气动阻尼[D];浙江大学;2004年
3 田唯;格构式塔架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刘昊夫;典型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5 嵇学培;广州西塔风致响应和气弹效应的试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6 鞠红梅;高层建筑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艳辉;超高层建筑结构旋转风荷载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杨雄;环境激励下高层建筑模态识别及其对结构风效应的相关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左太辉;分裂导线气动性能及风振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张洪福;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致效应定常吸气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7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5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