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然岩体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被大小不等、方向各异的结构面纵横切割,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不连续体,使得岩体的力学特性要比岩石复杂得多。本文对节理试件进行了声波波速测试、声发射测试、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卸荷试验,研究了节理岩体的声学特性和加卸载力学特性,同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节理岩体的尺寸效应,确定了节理岩体的等效力学参数,提出了节理岩体的加卸载屈服准则和节理岩体卸荷损伤等效力学模型,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以下几点: (1)通过对节理试件进行声波波速测试,结果表明:完整试件和节理试件的声波波速服从正态分布,且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试件内部缺陷、测量误差和采集系统精度;对于节理试件,通过改变传感器布设位置,实现了声波以不同入射角穿越节理,与完整试件相比,不同入射角声波穿越节理均有不同程度衰减,且衰减程度随入射角增大呈线性增大关系。 (2)通过对节理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进行声发射测试,结果表明:声发射的4个过程,即初始压密区、上升区、峰值区和下降区,与其应力应变全过程一一对应;在声发射过程中,声发射幅值、撞击数和能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倾角节理试件的声发射幅值、撞击数和能量有明显差异。因此,节理岩体的声学特性具有各向异性。 (3)通过对节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节理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均有降低,而横向和纵向位移则为增大,上述参数均随节理倾角呈U型变化,60°倾角试件参数均为最小;节理试件分为两种破坏模式,即轴向劈裂破坏和沿节理面滑动破坏。 (4)通过对节理试件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节理试件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三轴抗压强度和粘聚力随节理倾角的变化规律与单轴压缩试验一致,均呈U型变化,随着围压等级升高,上述参数极值之比逐渐变小,说明节理试件的力学性能的差异在逐渐减小;内摩擦角随节理倾角增大呈线性增大关系。 (5)通过对节理试件进行三轴卸荷试验,结果表明:节理试件卸荷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存在较大差异,45°和60°倾角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几乎为水平直线,且无破坏特征;变形模量呈指数关系递减:卸载破坏时刻的轴向应力和粘聚力呈U型分布,45°、60°倾角试件在破坏时轴向力几乎未降低,这与其破坏模式紧密相关;不同的卸荷速率(0.01MPa/s、0.02MPa/s、0.05MPa/s)对节理试件变形模量、峰值强度、强度参数和破坏围压均有影响。 (6)通过对等间距平行节理岩体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倾角的节理岩体均具有尺寸效应,且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当岩体强度为节理面强度控制时,变形模量随模型尺寸呈指数关系增大,当岩体强度为岩石强度控制时,变形模量随模型尺寸呈对数关系减小,且趋于稳定;不同尺寸的节理岩体也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沿节理走向方向的变形模量受节理影响较小,沿节理倾向方向和高程方向的弹性模量受节理影响较大,且呈对称关系。 (7)根据节理岩体的加卸载试验和节理面力学效应分析,提出了单一节理及层状岩体的加卸载屈服准则,同时,将屈服准则划分为2段,即受节理面强度控制和受岩石强度控制。 (8)节理岩体在卸荷过程中变形模量和强度参数大大降低,并将其定义为卸荷损伤;通过建立卸荷过程中的变形模量降幅与损伤变量的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了节理岩体卸荷损伤等效力学模型。 (9)采用本文所提出的节理岩体卸荷损伤等效力学模型对小湾水电站高水位运行大坝与边坡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且在数值上吻合较好,说明此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节理岩体的变形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岩体REV和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俞缙;林从谋;赵晓豹;;岩体节理非线性法向循环加载本构模型的改进[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晏石林,黄玉盈,陈传尧;贯通节理岩体等效模型与弹性参数确定[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晏石林,黄玉盈,陈传尧;非贯通节理岩体等效模型与弹性参数确定[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张建华,吴德伦,朱可善;饱和节理岩体中地震波散射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6 任懿;杨海天;;基于时域自适应算法的单向粘弹性节理岩体的等效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郝哲;对我国现行岩体分级系统的综述和建议[J];金属矿山;2005年09期
8 安泰龙;茅献彪;孙凤娟;;卸荷速率对岩石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9年06期
9 李永明;郝临山;魏胜利;翟新献;;煤岩加卸载不同应力途径变形破坏力学参数的研究[J];煤炭技术;2006年12期
10 宋林;邵珠山;吴敏哲;;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探析[J];煤炭学报;2011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张志刚;节理岩体强度确定方法及其各向异性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章广成;复杂裂隙岩体等效力学参数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旭;鄂西三叠系灰岩岩体的REV及强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2 郭靓;节理岩体变形与强度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余斐;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声发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
本文编号:
2516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1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