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儿童游戏场地空间景观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1 18:32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为儿童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使儿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环境和交通污染的危险中,缺少了属于儿童的安全游戏空间。游戏对儿童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儿童游戏空间已经被热切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游戏场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儿童游戏的需求,传统的、单一的模式应该被突破,游戏空间需要走向多元化,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游戏天地。 首先,针对我国儿童游戏场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出发,探讨儿童发展与游戏的关系,儿童的发展离不开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分析为研究儿童游戏空间提供了基础。 其次,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戏特征和喜好的不同,划分儿童游戏空间,总结游戏空间序列。将游戏空间分为单一空间和复合空间,分析游戏空间的特点给儿童带来的游戏体验。 再次,分析儿童游戏空间的景观元素和游戏设施,将景观元素分为人工元素和自然元素,有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等元素通过组合展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游戏空间,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游戏设施首先要考虑到尺度和安全性问题,避免给游戏中的儿童带来伤害,然后考虑造型和颜色的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起到吸引儿童的作用,充分发挥儿童游戏的能动性。 最后,通过对日本福冈县海之中道公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区儿童游戏场地、大唐芙蓉园儿童游戏区、东京都墨田区公园·健康角这些游戏场地实例的分析,针对单一型游戏空间构成要素、从空间类型、功能分区、景观元素及游戏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这些空间值得借鉴的优点。又以江苏启东市头兴港畔儿童公园、戴安娜儿童游乐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区儿童游戏场地为对象进复合游戏空间的案例分析,通过空间类型、功能分区、景观元素和游戏设施等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来儿童游戏空间的发展趋势是让儿童停留在仅仅是身体活动为主的游戏设施上,还应该在空间上形成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儿童与自然的接触,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感受自然带来的魅力和创意。
【图文】:
从左到右分别是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半封闭空间Figure3-1Lefttorightareopenspace,semi-openspace,semi-enclosedspace
.3 儿童游戏场地空间类型.3.1 单一空间居住区内宅前、组团游戏场地多属于单一空间类型,单一空间是单纯的空间形式沙坑结合公共休息绿地,该游戏场地的边界就是沙坑的边缘,以外的范围不属于游地,边界可以用木质材料、轮胎等多种材料,边界的围合范围就是该游戏场的领域域内没有空间划分,但沙坑中游戏的儿童同样可以形成游戏场的中心,形成简洁的景观。边界控制强度比较小,儿童可以自由出入,只要有一席之地就可以参与游戏独自游戏。滑梯结合草坪、铺装广场也可以构成游戏场地的单一空间。游戏活动场地相对变大容相对丰富,但仍然有边界、领域以及中心的特征要素。边界可以治植物的部分围合可以是铺装变化的分隔,使游戏场地与外部环境分开,形成独立的空间。可以把滑在的草坪作为一个游戏区,铺装广场为另一个游戏区。由于功能不同,一个是利用设施做游戏,一个是自由随意的游戏。游戏场地的中心部分是以滑梯为主的游戏景观.3.1.1 单一空间的存在形式:
线形结构
开敞空间:边界的控制度增强,两个方面设置入口,四周不空间的方向性布置,动与静的不同游戏活动分开,尽量减少封闭空间:一个方向开放,方向性强。游戏分区配合游戏空形成环形游戏,边界的连续性较好,空间具有内向性格,对间中的儿童游戏场地多属于复合空间类型。复合空间类型的儿,有利于把游戏中互相的干扰降低到最小限度。同一游戏场、静之分,动中还可分为剧烈运动和一般运动。静的有画画之间还需要一个过度地带进行隔离,避免相互干扰。空间划设计的重点。空间的存在形式结构:线形结构实际上包含一个空间序列,,这些空间可直形空间链接不同的空间。线形结构的起点和终点往往不在同线也可以是弧线或折点等(图 3-2)。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瑜;;我国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胡洁;吴宜夏;安迪亚斯.路卡;赵春秋;;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儿童乐园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06年03期

3 陈燕芬;儿童游乐区园林绿化布置浅析——“知趣园”绿化及设施布局设计[J];广东园林;2003年03期

4 杨焰文,肖毅强;儿童游戏场地系统规划探析[J];规划师;2001年01期

5 张庭华,谢光辉;杜威儿童游戏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汪莉园;;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10期

7 刘晓东;儿童游戏新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年S5期

8 沈员萍;王浩;;儿童公园设计发展新方向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9 李宇宏,徐绍民;城市儿童游戏场空间构成研究[J];新建筑;1999年06期

10 胡思润,林玉莲;幼儿园环境特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初探[J];新建筑;199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莉英;城市儿童游戏场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刘冰颖;城市儿童游戏和游戏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杨姿倩;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格日勒;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场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韩燕;对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区场地设计的研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刘敏;儿童游戏活动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景观营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珊珊;户外儿童游戏场地的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张又方;基于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7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17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