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铁路交通枢纽综合体功能复合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6 07:30
【摘要】:我国铁路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传统铁路客站向铁路综合体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外铁路综合体设计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但对铁路综合体的理论研究却明显不够。如何能为铁路综合体的设计提供一套理论性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以此指导其设计就显得极为迫切。 铁路综合体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可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重点对其功能复合与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本文第一章主要对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及研究方法的确定,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研究了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及复合功能空间构成。首先分析了铁路综合体的特征,然后通过这些特征引出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化的原因并对铁路综合体的功能复合化表现进行了分析。最后由铁路综合体的功能复合引出复合功能空间的构成及特点、功能空间布局模式的转变及模式;第二章功能复合化的相关内容将为后两章空间形态的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从铁路综合体及其周边的层面对铁路综合体的空间形态进行设计性研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了铁路综合体周边的整体性开发设计,对设计相关的城市功能实体进行了范围上的界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设计策略:即交通的立体化衔接、铁路综合体及周边地上地下两级延伸和拓展、铁路综合体及周边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并在立体化衔接中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法,即空间的三维穿插以及空间的层叠性设计。在地上地下两级延伸与拓展的设计策略中也分别对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的优势以及地下、地上空间的各自开发设计模式进行了探究。在周边一体化设计中主要从设计方法与表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主要是对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首先对铁路综合体各功能要素进行了提取,并对这些功能要素的设计原则做了归纳与总结。其次对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各子系统的空间形态转变及复合化设计进行了逐一的研究。研究归纳总结出站前广场、站房、站场空间布局模式的复合化、站前广场与出站换乘空间的复合化设计、候车空间与进站大厅以及进站通廊的复合化、站台空间与候车空间以及其它功能区空间的复合化、商业空间与候车空间的复合化等一系列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形态的转变性设计方法。 第五章用案例对第二、三、四章的研究进行了佐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刘德明;;交通建筑大空间性质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6期

2 邱丽丽;顾保南;;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3期

3 钱才云;周扬;;谈交通建筑综合体中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以日本京都车站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4 石磊;张慧;;交通建筑的空间设计[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5 卜菁华,韩中强;“聚落”的营造——日本京都车站大厦公共空间设计与原广司的聚落研究[J];华中建筑;2005年05期

6 郑光复;;时尚的两面神——评两铁路新客站,析建筑本质[J];华中建筑;2006年10期

7 孙伟;刘德明;;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开放性解析[J];华中建筑;2008年01期

8 钱才云;;对当代城市空间“顽疾”的理疗之策——谈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内涵及其发展必要性研究[J];华中建筑;2009年09期

9 王珊;杨洁如;王进;;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究[J];华中建筑;2011年11期

10 周有芒;京都车站大厦与原广司的设计思想[J];建筑创作;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武征;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复合公共空间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2 崔阳;地下综合体功能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罗梓鹏;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邬琦夫;新型铁路交通枢纽换乘复合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林;商业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D];湖南大学;2007年

6 向传林;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秩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范志高;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顾静航;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及换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杜丽娟;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赵瑞雪;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9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19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