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C对角斜筋连梁及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图文】:
典型FRC受拉应力—应变曲线
(2)对角暗柱式配筋方法震害及相关试验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普通配筋小跨高比连梁迅速丧失其承载能力,其最终破坏形态为沿对角方向的剪切破坏,如图1.6所示。根据小跨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景毅;连梁的结构设计[J];中外建筑;2004年03期
2 王结进,周汉志,卢伟锋,王占峰,王震国;一种连梁超筋的处理[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刘迪,王全凤;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问题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4年05期
4 周林聪;陈龙珠;陈晓宝;;连梁破坏模式与安全状态的简化判断[J];工业建筑;2006年03期
5 莫东;;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连梁超筋的解决办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11期
6 李珊;程建立;蒋悦;;浅谈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连梁[J];才智;2010年14期
7 胥玉祥;朱玉华;赵昕;李学平;;双连梁受力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年03期
8 徐民彦;;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剪力墙连梁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9 钟亚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连梁超筋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2年05期
10 吕西林;陈云;蒋欢军;;新型可更换连梁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欣;乔清朝;;简议连梁超限处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2 陈云涛;;双连梁的等效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勇;周云;;钢板与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组合协同作用机理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姜忻良;宣波;;剪力墙结构中双连梁的转角刚度等效方法[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郭秉山;王海飞;闫月梅;张成林;;剪力墙连梁在循环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胥玉祥;朱玉华;赵昕;;新型内嵌铅芯耗能连梁[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范重;李波;范学伟;;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短连梁有效配筋形式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晋辉;吴伟田;;延性连梁设计浅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9 李杰臣;苏园园;;高层剪力墙中连梁的设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海洋;李璐;;关于剪力墙结构中连梁常见问题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名单[N];湛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车佳玲;FRC对角斜筋连梁及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韩小雷;带刚性连梁的双肢剪力墙及其结构控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1年
3 杨忠;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构件受剪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晖;半通缝连梁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利强;新型耗能连梁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施唯;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破坏机制与损伤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4 钟海牛;桁架式钢骨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夏承柱;新型配筋形式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与抗剪承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胡京亚;新型可更换耗能连梁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7 刘军;带可替换连梁双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滞回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8 周忠亮;钢连梁与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张爱环;考虑墙肢约束小跨高比复合配筋连梁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孙云飞;PVA-EC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3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2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