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浅覆土下矩形冻结加固的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0 09:48
【摘要】:为获得浅覆土下矩形冻结加固体的温度场分布及冻胀变形规律,以广州地铁6号线穿越3号线的冻结工程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设计进行了水平冻结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表散热的影响下浅埋冻结工程中紧邻地表的冻结区域降温速度较慢,形成的冻结壁是整个加固体的薄弱环节;冻结过程中冻结壁向内发展较快,其平均发展速度是向外发展速度的1.5倍左右;形成封闭的冻结壁前,采用较高的盐水温度进行冻结,可有效地控制土体的冻胀变形,冻结壁封闭后,降低盐水温度,冻胀变形会明显增加;冻胀过程中产生的冻胀力对上部土层有压密作用,使土层的冻胀变形随着埋深的变浅而减小;对于浅埋矩形地下冻结工程,上部覆土和冻结加固体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明显,上部土层的散热会影响冻结加固体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而下部冻土的冻胀作用也会压密上部土层。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and frost heave deformation law of rectangular frozen solids under shallow overlying soil, the model test of horizontal freezing was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theory, taking the freezing project of Guangzhou Metro Line 6 through Line 3 as the prototy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heat dissipation, the cooling rate of the freezing area adjacent to the surface is slow, and the frozen wall is the weak link of the whole solid, and the frozen wall develops rapidly inward and the average development speed is about 1.5 times of the outward development speed in the freezing process.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closed frozen wall, the frost heave deformation of soil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using higher salt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frost heave deformation will increase obviously after the freezing wall is closed, and the frost heave force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frost heave has compaction effect on the upper soil layer, so that the frost heave deformation of soil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shallow buried depth, and the frost heave force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frost heave has compaction effect on the upper soil layer, so that the frost heave deformation of soil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shallow buried depth. For the shallow rectangular underground freezing proj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upper overlying soil and the frozen solid is obvious,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upper soil layer will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frozen reinforcement body, and the frost heave effect of the lower frozen soil will also compaction the upper soil layer.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浦东新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171065)
【分类号】:U231;TU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太全;华渊;吕宝华;;某地铁区间隧道冻结施工冻胀效应随机预测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2 蔡海兵;程桦;彭立敏;姚直书;;浅埋隧道全断面超长水平冻结位移场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9年12期

3 周希圣 ,林枫 ,任向东 ,杨国祥;下穿运营地铁隧道冻结施工的应力位移场及其控制技术[J];力学季刊;2005年03期

4 周希圣,郑宜枫;高含水粘土层隧道冻结位移场模型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程桦;姚直书;张经双;荣传新;;人工水平冻结法施工隧道冻胀与融沉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6 乔京生,陶龙光,弭尚银;地铁隧道水平冻结施工地表变形特性的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7 蔡海兵;程桦;彭立敏;姚直书;荣传新;;地铁双线隧道水平冻结位移场的模型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8 程桦,臧华;人工地层水平冻结冻胀效应准耦合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9 周晓敏,王梦恕,陶龙光,杨松山;北京地铁隧道水平冻结和暗挖施工模型试验与实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10 岳丰田;仇培云;杨国祥;石荣剑;;复杂条件下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施工设计与实践[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平,于广云,王立波;人工地层水平冻结冻胀对邻桩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2 仇培云;岳丰田;杨国祥;孙猛;;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工程实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3 岳丰田;张水宾;仇培云;张勇;石荣剑;;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4 胡向东;肖朝昀;毛良根;;双层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温度场影响因素[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5 王志良;申林方;李明宇;;冻结法施工的地铁旁通道实测数据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曹红林;;地铁隧道冻结法施工融沉控制方案及实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7 覃伟;杨平;金明;张婷;王海波;;地铁超长联络通道人工冻结法应用与实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8 郑颖人;肖强;辛建平;冯夏庭;;黄土无衬砌隧道破坏机制振动台试验研究——隧道稳定性分析讲座之二[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李攀;谢雄耀;;上海长江隧道冻结监测优化设计及数据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卢珂;朱金才;杨进超;;某坑道破坏特征的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军;张学龙;朱红发;徐培民;;带钢抖动试验装置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2 张玉杰;李斌;;阻尼不相似动响应模型的修正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3 商翔宇;周国庆;梁恒昌;;一种易于产生冻胀的冻结模式[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玮;汪玉;杜俭业;;瞬态载荷作用下船体板架结构单参数畸变相似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李宏男;田利;张鹏;;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多维多点振动台试验模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姚勇;古巍;;反力墙预应力筋张拉顺序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7 王桦;程桦;荣传新;;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冻土导电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8 卫彬;刘国彬;;地铁隧道出洞口冻结法加固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周晓敏;王梦恕;;人工地层冻结技术在我国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兴起[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锋;漆泰岳;杨雄;张伟;;U型钢可缩性支架联合支护的相似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毅飞;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及温度场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翟莲;季冻区湖岸构筑物冻害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晓东;古代夯土建筑动力响应及抗震保护[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东阳;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韩日美;浅埋土质隧道特性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张青哲;土基振动压实系统模型与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黄伟;矿井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吉植强;季节冻土地区圆形基坑冻结壁模型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波;张建明;常小晓;邓友生;顾同欣;;广州地铁隧道冻结工程冻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2 刘鸿绪;对土冻结过程中若干冻胀力学问题的商榷[J];冰川冻土;1990年03期

3 吴紫汪,马巍,张长庆,常小晓,刘永智;人工冻结壁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4 何平,程国栋,俞祁浩,朱元林,徐学祖;饱和正冻土中的水、热、力场耦合模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5 程国栋,马巍;国际冻土工程研究进展——第五届冻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冰川冻土;2003年03期

6 刘鸿绪,朱广祥,尹冬岭,江守恒;地基土冻胀的宏观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3期

7 李双洋;张明义;高志华;张淑娟;;广州某地铁人工冻结法施工热力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6期

8 周太全;华渊;吕宝华;;某地铁区间隧道冻结施工冻胀效应随机预测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9 崔广心;深土冻土力学——冻土力学发展的新领域[J];冰川冻土;1998年02期

10 孙家学,,刘斌;冻结壁原始冻胀力的分析与计算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家杰;群孔冻结冻土加固体的应力与变形——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南线人工冻结加固监测研究[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8年01期

2 周文波,丁志诚;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冻结加固区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1998年S1期

3 魏定红;;长江漫滩高富水地层冻结加固及水中盾构接收[J];科技与企业;2014年06期

4 赵红光;张映根;;冻结加固技术在长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10年03期

5 盛延仲;;上海越江隧道盾构机出洞地层冻结加固技术[J];现代交通技术;2008年02期

6 滕长浪;;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法施工浅析[J];科技资讯;2011年10期

7 嵇彭;;盾构进出洞全方位风险控制冻结加固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2期

8 朱学银;张水宾;熊旺;;盾构出洞冻结加固拱棚结构内力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9 朱学银;岳丰田;张勇;;盾构出洞冻结加固拱棚结构的力学模型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1期

10 黄见峰;徐兵壮;;地铁隧道盾构出洞口液氮竖直冻结加固技术[J];中国市政工程;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敏华;王胜利;徐兵壮;;冻结法在盾构进洞加固工程中的应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2 崔灏;;冻结加固技术在盾构出洞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江涛;盾构出洞水平冻结加固杯型冻土壁温度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5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25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