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径级砂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Abstract]:Permeabi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an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ermeability of sand, such as the degree of soil compactn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articles themselves, the fluid properties and so on, in which porosity and particle size are two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ast,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these two factors independently in the study of natural sand based on mixed particle size. Based on this, the constant head permeability test of single grain size sand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variation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ith porosity and the variation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ith mean particle size under the same porosity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an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ean particle size quadratic power, and the influence of mean particle size is greater, which can lead to the difference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n this basis, the permeability test of multi-particle size mixed sand is carried out, and the influence of curvature coefficient and uneven coefficient grade parameters on permeability is discussed, so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ingle grain size grade are extended to natural sand, and finally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s fitt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51278397)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资助(No.KZZD-EW-05-01)
【分类号】:T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靖;汪吉林;;砂性土渗流的分形特征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健,张刚;管涌现象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2 周健;姚志雄;张刚;;管涌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观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3 张瑞萍;弹箭侵彻器对土壤和岩石的侵彻机理研究及弹道计算[J];兵工学报;1997年03期
4 李欣,何樵登,黄超,张景春;渗流场反演计算与物探检测结果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立杰;杜新强;廖资生;王洪波;;磨盘山水库坝基渗透稳定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吴昌瑜;张伟;;长江堤防某些土层组合的渗流特性试验[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1期
7 李少龙;朱国胜;定培中;张文三;;堤防土体渗透参数的概率分布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4期
8 谢定松;刘杰;魏迎奇;;高面板堆石坝渗流控制关键技术问题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0期
9 毛昶熙;段祥宝;吴良骥;;再论渗透力及其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S1期
10 陈子华;陈蜀俊;陈健;盛谦;闵弘;胡伟;;土石混合体渗透性能的试坑双环注水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晓松;郑颖人;董诚;;应用神经网络预估粗颗粒土的渗透系数[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炳生;黄安仁;;珠江三角洲电渗固结的理论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3 张年学;李晓;;极限平衡平顶垂直坡的新公式[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宗玉;;某桥梁工程桩基负摩阻力特性[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彭国强;潘维宗;任红云;;尼山水库天然铺盖渗透变形试验研究分析[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利平;徐晓英;;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检测中的应用[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7 杨卫红;;粗粒料孔隙率与其它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肖树芳;房后国;何俊;;软土中结合水与固结、蠕变行为[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陈江;张少杰;刘浩吾;;热脉冲法监测土坝集中渗漏的数值仿真[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照朗;;介绍一种安全环保的不需要修建尾矿库的尾矿处理设施[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崇辉;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迎晓;钱塘江冲海积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雷红军;高土石坝粘性土大剪切变形条件下渗透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马文旭;土体介质尺度效应的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春娥;考虑渗流作用的基坑稳定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7 何开胜;结构性粘土的微观变形机理和弹粘塑损伤模型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1年
8 刘建刚;堤基渗透变形理论与渗漏探测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9 张信贵;城市区域水土作用分析与土的结构强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10 李守德;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在多孔介质渗流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水化学环境变化对多孔介质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长春;得胜河流域均质土坝渗流分析及防渗加固措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江涛;高原湖相沉积软土固结沉降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锐;红土坝基水工特性劣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会;低液限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9年
7 张艳鸽;吉林省西部盐渍土的水—热—物质迁移转化及其冻胀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陆建伟;电渗中电化学现象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羊群芳;基于湿陷、震陷、液化灾害的黄土微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尹海华;非均质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水平铺盖防渗体渗流控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维先;渗流过程的分形模拟[J];地球科学;1993年05期
2 黄文宇,孙业志,赵国彦;散体渗流的分形行为及其计算机模拟[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3 谢和平;岩土介质的分形孔隙和分形粒子[J];力学进展;1993年02期
4 刘晓丽,梁冰,薛强;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描述[J];水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5 徐天有,张晓宏,孟向一;堆石体渗透规律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98年S1期
6 胡尊国,苏军,李子丹;多孔介质孔隙的分形特征与分维数计算[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1期
7 李哲,王芝银,谢永利;粗粒土类别的分形图解[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谢和平;分形几何及其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9 邱贤德,阎宗岭,刘立,王辉;堆石体粒径特征对其渗透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4年06期
10 王万杰;束龙仓;王志华;;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雨;李光辉;郑虎;;砂土流滑运动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2 杜继民,郑长海,王淑娟;砂土深基坑喷锚支护的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0年03期
3 孙德新,彭芳乐,大内正敏,日下部治;砂土边坡深埋桩变形破坏的三维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S2期
4 赖玉明;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10期
5 徐桂弘;;干燥砂土堆积稳定性分析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7年06期
6 李雨舟;聂晓清;;土工格栅加筋砂土上的偏心受压条形基础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7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砂土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顾馨允;路新瀛;;PFC3D模拟颗粒堆积体的孔隙连通性初步研究[J];混凝土;2009年05期
9 齐德tD;张义同;任述光;;平面应变状态下砂土剪切带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10 庄丽;周顺华;;砂的静力加卸载试验和应力释放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兆兴;冯增朝;赵阳升;谭礼平;;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的三维逾渗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桂波;钱春香;朱晨峰;王辉;丁士卫;;粉煤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张永杰;曹文贵;赵明华;赵衡;;考虑体积变化的饱和土固结排水统计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宁;高岳;;透明砂土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玉军;刘坚志;彭瑞东;张文博;;孔隙岩石损伤破坏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文化;;水下砂土层非线性动力反应的直接差分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_5朝顺;潘煌揰;王一新;;a捎糜跋穹治隽縩,,
本文编号:2525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2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