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干式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性能及自然冷源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3 11:52
【摘要】:传统的空调系统采用热湿联合处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室内空气品质,同时也增加了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干式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将热湿负荷解耦,利用新风处理全部湿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风机盘管仅承担部分显热负荷,使得风机盘管处于干工况运行,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针对国内有关干式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实验研究的缺乏,本文主要从空调水系统设计方案出发,采用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冷源共用的串联水系统方式和冷源独立的并联水系统方式的空调系统运行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并联系统在过渡季节应用自然冷源的性能做进一步探讨。 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建立办公建筑模型,分别对串联和并联空调系统的设备运行能耗、运行性能、室内空气状态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整个供冷季节,并联空调系统总能耗比串联系统低0.6%。虽然并联空调系统的冷冻水水量增加,但冷水机组供水温度提高,导致COP提高及冷水机组能耗大大降低。与串联系统相比,并联系统中风机能耗增加7.2%,冷冻水泵的能耗增加约1倍,而冷水机组能耗减少31.7%。 在较高负荷条件下,并联空调系统较串联系统节能约3.2%;室内温湿度状态均能保持稳定,其中并联系统的室内温度比串联系统平均高出0.6℃,相对湿度高出3%,且相对湿度的稳定性优于串联系统。在较低负荷工况下,并联空调系统较串联系统能耗增加约4.1%,利用冷却塔技术后可进一步节约3.5%的能耗;而室内温湿度均波动剧烈,串联系统温度波动超过2℃,并联系统波动1.9℃,相对湿度变化波动范围均超过30%。 串联空调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室内负荷显热比为0.85时,该空调系统对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均控制在舒适性范围,且维持稳定,其中对室内相对湿度控制良好,在55.3~55.2%;当显热比减少至0.75,新风机组的除湿能力不能满足室内除湿要求,室内湿度显著增加,达到60%以上,导致风机盘管承担湿负荷而处于湿工况运行。当室内负荷减少25%时,室内控制温度偏低,在23.6~24.2℃,相对湿度在51.8~52.6%变化,风机盘管处于湿工况运行。 随着新回风配比的增加,新风机组承担的室内热湿负荷相应增加,系统提供的室内冷量的显热比随之减小;室内温度在24.0~25.4℃变化,波动较大,而相对湿度基本控制在55%左右。当新风负荷增加,在水流量增加22~44%,新风机组的显热和潜热量增幅分别为1.7~2.3%、2.3~3.0%,,室内温度维持在24.5~25.1℃。增加风量和水量有利于改善室内温湿度偏高的状况,水量选择合理与否,关系到风机盘管能否保持干工况运行。 并联空调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室外工况的变化对室内空气状态的影响很小,温度波动不超过0.5℃,相对湿度波动不到3%;但是,显热比由0.75变到0.85则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较大,显热比变化0.1时,室内温度波动超过2℃,相对湿度超过10%;室内负荷变化10%,室内温度变化约0.5℃,相对湿度变化不到3%,且显热比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随着负荷率的增加而增大。
【图文】:

空气处理过程


章 干式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设计加独立新风除湿空调系统设计要保证同时满足各参数的确定是空调系统设备选型及相关参数设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室内人员的舒适性,还对干式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除湿空调系统的水系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由新风机组承担室内全部承担室内剩余的显热负荷。室外空气经新风机组干式风机盘管处理,两者混合后送入室内承担热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如图 2-1 所温除湿处理到点 2,室内回风 1 经风机盘管机组合箱混合至状态点 4,沿 ε 线送入室内,除去室

建筑模型,围护结构


图 3-1 建筑模型Fig.3-1 Building model建筑围护结构筑围护结构主要由地面、外墙、外窗、楼板等组成,围护结构材料的性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从而影响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因此,选取构材料的性能参数对室内负荷的计算至关重要。模拟中参考节能建筑筑围护结构的材料及性能参数如表 3-1 所示。表 3-1 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及性能Table 3-1 Material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envelope构名称 结构材料厚度(m)导热系数(W/m·K)密度(kg/m3)传热系(W/m2保温板 0.06 0.046 23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建武,廖荣生;干工况风机盘管进水温度的确定[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5期

2 万建武;干工况风机盘管水系统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沈德强,沈晋明;防SARS抗菌型干工况运行风机盘管空调系统设计理念[J];节能;2004年02期

4 刘晓华;谢晓云;刘拴强;江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其性能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8年07期

5 陈华;张瑜;李慧玲;;香港地区应用干式风机盘管系统节能和室内空气品质分析[J];建筑科学;2011年04期

6 万建武,钟朝安;干工况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调过程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年03期

7 涂逢祥 ,王庆一;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之重[J];建设科技;2004年05期

8 张秀平;潘云钢;田旭东;杜立卫;贾磊;冯旭伟;宋有强;;标准风机盘管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适应性研究[J];流体机械;2009年01期

9 张秀平;徐北琼;田旭东;潘云钢;姚勇;吴俊峰;;《干式风机盘管机组》标准中名义工况温度条件和产品基本规格的研究[J];流体机械;2011年08期

10 李建兴,于振峰,涂光备;独立新风系统运行的能耗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竞;过渡季节冷却水的节能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6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26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