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房屋与高层建筑的风场和风荷载特性实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4 18:31
【摘要】:我国是受台风影响非常频繁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平均每年有6.6个热带气旋登录我国。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是由大量低矮房屋的损毁所导致,而低矮房屋风场和风荷载特性的研究不足是导致低矮房屋风损、风毁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体型复杂、结构新颖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使得现代高层建筑呈现出高柔和低阻尼特性,从而增加了高层建筑的风敏感性,强/台风引起的风荷载往往是此类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然而,国内对高层建筑的台风风场尤其是风荷载的现场实测研究还非常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开展低矮房屋和高层建筑的风场和风荷载现场实测研究,为提高我国沿海地区低矮房屋和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本文主要以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依托,开展了既有低矮房屋和高层建筑的风场和风荷载实测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低矮房屋和高层建筑风场和风荷载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并简要阐述了大气边界层的相关风特性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 接着,基于作者近年在温州和厦门沿海地区开展的风场观测工作,以多次近地面和高层建筑台风风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沿海地区近山地形、海岛山坡地形和海岸等场地上的近地面和高层建筑台风风场或风剖面的平均风速及风向角、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脉动风速谱和湍流的相干性等风场特性。重点分析了台风登录全过程的近地面风场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海岛山坡地形上既有低矮房屋近地面10m内的风剖面特性,深入探讨了近地面台风的湍流特性与平均时距的关系,进行了受高层建筑干扰前后的高层建筑台风风场特性的对比研究,开展了近地面台风风场与高层建筑台风风场不同时距的湍流特性对比分析。基于气象统计资料,对近年来影响西太平洋区域和登录我国的热带气旋的相关发生规律,以及温州各地的年最大风速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针对海岛山坡地形上既有低矮房屋的风荷载实测研究工作,获得了台风作用下既有低矮房屋的风荷载特性(瞬时风压、平均风压、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因受到周边环境和地形的影响,既有低矮房屋周围风场一般较为紊乱,其墙面和屋面的风压分布较为复杂,实测风荷载与理论计算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基于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实测研究工作,并结合风洞试验,获得了台风作用下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瞬时风压、平均风压、平均风压系数、阵风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揭示出的高层建筑表面平均风压系数的特性及其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值明显大于风洞试验结果,而背风面和侧风面平均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值与风洞试验结果相差较小。 本文对沿海台风环境下低矮房屋和高层建筑风场和风荷载的现场实测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工程结构的抗风研究和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图文】:
c) d)图 1.1 低矮房屋风损、风毁现场(照片来源于作者 2009 年风灾实地调研)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2.1 边界层风场特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风洞试验是确定建筑结构风荷载的常用手段。而风
a) 平坡屋顶实验房 b) 双坡屋顶实验房图 1.2 湖南大学风荷载试验足尺模型实验房2. 风洞试验结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的风洞模型实验是通过风洞流场来模拟实际风场,尺模型来模拟原型建筑物。该种方法可以根据试验目的进行多次重复试验,于系统地开展研究,因而是风工程研究的主要手段。国外对于低矮房屋抗风的研究有数十年的历史。如 Kopp[39, 40]研究了女儿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12.1
本文编号:2529112
【图文】:
c) d)图 1.1 低矮房屋风损、风毁现场(照片来源于作者 2009 年风灾实地调研)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2.1 边界层风场特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风洞试验是确定建筑结构风荷载的常用手段。而风
a) 平坡屋顶实验房 b) 双坡屋顶实验房图 1.2 湖南大学风荷载试验足尺模型实验房2. 风洞试验结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的风洞模型实验是通过风洞流场来模拟实际风场,尺模型来模拟原型建筑物。该种方法可以根据试验目的进行多次重复试验,于系统地开展研究,因而是风工程研究的主要手段。国外对于低矮房屋抗风的研究有数十年的历史。如 Kopp[39, 40]研究了女儿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松;彭兴黔;贾勇;;几种实体女儿墙对低矮房屋平屋顶风荷载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低层坡屋面群体建筑表面风压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03年06期
3 全涌;陈斌;顾明;田村幸雄;;外形几何参数对双坡低矮建筑屋盖上最不利风压系数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0年07期
4 刘刚;;中国与英国规范风荷载计算分析比较[J];钢结构;2008年02期
5 郅伦海;李秋胜;胡非;;城市地区近地强风特性实测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吴元锋;;0908号台风“莫拉克”特征及风暴增水分析[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7 全涌;严志威;温川阳;方鸿强;顾明;;开洞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局部风压风洞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04期
8 王桂玲;蒋维楣;;复杂地形上的低层风场特征[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谢壮宁,石碧青,倪振华;尾流受扰下复杂体形高层建筑的风压分布特性[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4期
10 沈国辉,孙炳楠,楼文娟,燕辉,顾正维;对称双塔楼建筑的风荷载分布特征[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529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2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