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式位移计测试技术在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
【基金】: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No.20120106110131021)
【分类号】:TU17;TU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雨,舒翔,叶为民,唐益群;桩基础抗震研究的现状[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雨;郝亮;;液化地基中桩的破坏机理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2 杨树标;马玉彬;贾剑辉;;管桩地震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4期
3 刘景利;;群桩基础沉降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J];才智;2014年19期
4 车用太;鱼金子;;我国工程地震研究的开拓者——谷德振先生[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4期
5 韦凯;翟婉明;肖军华;;软土地铁盾构隧道垂向随机振动分析模型[J];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6 王新军;;某露天堆场栈桥柱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工业建筑;2014年S1期
7 张景;何川;耿萍;王维;晏启祥;;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的两种简化分析途径及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4期
8 林树枝;冯新建;汪亚建;黄渊;;两阶段变刚度桩筏基础工作机理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4年05期
9 韩国庆;;改进Penzien模型中桩土间重要参数的确定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08年07期
10 凌贤长;唐亮;;液化场地桩基侧向响应分析中p-y曲线模型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雨;郝亮;黄清;叶为民;董炳炎;;基于CFD的地震液化研究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亮;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盛冬发;损伤粘弹性基本理论及其结构的静、动力学行为分析[D];上海大学;2004年
3 贺斌;地震作用下海洋环境码头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雨润;液化土层中桩基横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胡春林;桩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6 王常峰;桥梁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研究(支座摩擦·限位装置·基础非线性)[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7 段建;边坡框架锚杆锚固系统力学行为及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郑明燕;考虑SSI的减隔震简支桥梁(渡槽)建模及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9 张季;层状场地中地铁隧道群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D];天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雨,唐益群,叶为民,陈竹昌;桩土体系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2000年03期
2 赵彤,于晓黎;高层建筑-基础-土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年03期
3 赵振东,傅铁铭,土岐宪三;桩头侧向集中荷载作用下桩-土系统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3期
4 李锡夔;多孔介质中非线性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黄雨,陈竹昌;振动孔隙水压力对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J];工程勘察;1999年05期
6 刘惠珊;桩基震害及原因分析——日本阪神大地震的启示[J];工程抗震;1999年01期
7 刘汉龙,余湘娟;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叶耀先,韩毓芬;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震害[J];建筑结构;1996年12期
9 王有为,王开顺;建筑物-桩-土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5年05期
10 张克绪;谢君斐;陈国兴;;桩的震害及其破坏机制宏观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光根,刘树山;双刚臂位移计及误差标定[J];地震地质;1980年03期
2 黄丽良;;声学位移计——水声测距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一个应用[J];海洋技术;1980年02期
3 赵忠仁;宋镇],
本文编号:2530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3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