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双参数法刚性抗滑桩嵌固深度可靠性设计

发布时间:2019-09-04 10:36
【摘要】:将计算推力桩的双参数法应用于刚性抗滑桩,建立刚性抗滑桩嵌固深度可靠度分析模型,并引入随机优化算法搜索嵌固深度范围内最小可靠度指标作为该嵌固深度下的可靠度指标,然后以目标可靠度指标指导刚性抗滑桩嵌固深度的设计.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在满足目标可靠度的条件下采用双参数法进行刚性抗滑桩嵌固深度可靠性设计比传统的地基系数法更为经济.由参数敏感性分析可知,刚性抗滑桩嵌固深度的确定对滑体重度及滑动面土体内摩擦角、粘聚力的敏感性较强,对嵌固段土体重度及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的敏感性较弱.因此在进行刚性抗滑桩嵌固深度设计时应重点考虑滑体重度、滑动面土体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昌富;肖淑君;;基于加权残值法和统一强度理论抗滑桩合理锚固深度的确定方法[J];工业建筑;2009年01期

2 胡晓军;吴延枝;;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可靠度与参数敏感性[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年廷凯;栾茂田;郑德凤;崔春义;;抗滑桩锚固深度的极限分析下限方法[J];水利学报;2007年06期

4 胡晓军;王建国;;基于强度折减的刚性抗滑桩锚固深度确定[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张文居;赵其华;刘晶晶;;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可靠性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6 吴坤铭;王建国;谭晓慧;;基于可靠度分析确定刚性抗滑桩锚固深度[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尤林;阮永芬;;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黄毅;王建国;;抗滑桩可视化程序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许启斌;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的非线性研究[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4 符国平;宁跃文;;推力桩计算的综合刚度双参数法B样条函数解[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5 林鲁生,蒋刚,刘祖德,白世伟;锚索抗滑桩滑坡推力及其分布图式的计算与分析[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6 雷用;郑颖人;;土质滑坡中抗滑短桩水平位移ANSYS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7 雷用;郑颖人;陈克勤;;“抗滑短桩”概念及其受力影响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8 高永涛,张友葩,吴顺川;土质边坡抗滑桩机理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江娟,佴磊,亓宾;延吉至图们高速公路中里滑坡A类抗滑桩结构设计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陶波,佴磊,伍法权,郭改梅,柴建峰;抗滑桩与周围岩土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分布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雨非;郭新华;;四川某斜坡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与治理[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年廷凯;栾茂田;杨庆;蒋景彩;;基于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的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焕斌;晏鄂川;吴益平;张永义;;桩锚结构预应力的变形协调确定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同录;李萍;;抗滑桩设计计算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姚爱军;宿宁;龙利民;;典型土-岩复合边坡抗滑桩内力分析与设计方法[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新丽;唐辉明;练操;;三峡库区变形体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法研究与应用[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徐俊;徐光黎;张必勇;;有限差分“m”法用于抗滑桩内力计算[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8 张飞;孙海峰;杜秋男;王杰;;粘性土体滑坡的整治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石庆瑶;王成;;水平荷载作用下长桩的合理截面形式优化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吕美君;晏鄂川;;埋入式双排抗滑桩滑坡推力分配研究[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俊林;大直径扩底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张磊;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永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李中国;基于结构—土相互作用的高填方锚索桩板墙设计理论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赵明华;倾斜荷载下基桩的受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熊辉;层状场域内上、下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03年

10 陶志平;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及灾害预测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守鹏;斜顶桩板桩承台驳岸结构数值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亮;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周文权;抗滑桩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董如意;青土山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工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明瑞;门型抗滑桩支护滑坡时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杨辉;预应力管桩水平承载特性分析及接桩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王曙光;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安全监测及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8 张洪波;秦巴山区陡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金刚;深水桥梁桩基础钢吊箱围堰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车斌;人工堆填陡立高边坡支挡结构优选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居;赵其华;刘晶晶;;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可靠性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陈学军,唐辉明;桂柳高速公路石城坪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评价[J];地球科学;2001年04期

3 陈昌富;肖淑君;;基于加权残值法和统一强度理论抗滑桩合理锚固深度的确定方法[J];工业建筑;2009年01期

4 周志刚;土层抗滑桩锚固深度探讨[J];路基工程;1997年03期

5 邹广电,陈永平;抗滑桩的极限阻力及其整体设计[J];水利学报;2003年06期

6 年廷凯;栾茂田;郑德凤;崔春义;;抗滑桩锚固深度的极限分析下限方法[J];水利学报;2007年06期

7 张文居;赵其华;刘晶晶;;参数变异性对抗滑桩锚固深度可靠度的影响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3期

8 胡晓军;王建国;;基于强度折减的刚性抗滑桩锚固深度确定[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9 周春梅;殷坤龙;;三峡库区滑坡治理中抗滑桩锚固深度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年廷凯;栾茂田;郑德凤;崔春义;;基于极限分析下限方法的抗滑桩锚固深度检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树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计算方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马莉英;成层岩体中抗滑桩锚固段内力变形计算解析解[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茅晓辉;付厚利;李润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实用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J];煤炭技术;2009年10期

4 杨国先;;用直接刚度法计算抗滑桩[J];路基工程;1989年06期

5 石晓敬,佴磊;抗滑桩设计载荷计算的初步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19期

6 杨建国;贾学明;赖思静;;桩身预应力抗滑桩设计方法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7 陈为,胡国祥;子结构法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8 亢会明,马骥,刘涛;框架式抗滑桩在井场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4年06期

9 杨力辉;;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3期

10 姚元锋;赵晓彦;;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试验方法的研究[J];路基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鹏;刘浩宇;应秀梅;徐椿景;傅向荣;;抗滑桩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涌涛;范涛;;钢管混凝土抗滑桩承载力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童广勤;苏爱军;冯明权;;基于土拱效应的桩板式挡土墙的挡土板结构设计[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4 徐良德;;抗滑桩桩前滑体出现塑性变形时抗力分布的初步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5 孙帮文;焦向阳;;滩坪滑坡防治工程大截面抗滑桩施工技术[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6 徐俊;徐光黎;张必勇;;有限差分“m”法用于抗滑桩内力计算[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7 琚晓冬;冯文娟;朱金明;;桩后土拱作用范围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8 戴朝铭;;抗滑桩施工监理要点[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9 王羽;柴贺军;许强;唐胜传;;h式抗滑桩相似结构模型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唐芬;郑颖人;杨波;;双排抗滑桩的推力分担及优化设计[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赵海燕;捆绑式抗滑桩获专利[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众志成城保信誉[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李佩山 刘德联;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首推力[N];人民铁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丽;新型桩锚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杨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抗滑加固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钟闻华;深长桩荷载传递特性与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胡晓军;边坡加固工程支挡结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维正;深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预测与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史海莹;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仁平;软土地基中被动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10 蒋良潍;松散斜坡体锚、桩加固作用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晓敬;抗滑桩分析计算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熊浩;单桩悬臂法设计的改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强;抗滑桩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焦文秀;人工挖孔抗滑桩施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吴汉辉;埋入式抗滑桩模型试验及其工作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陶海冰;GIS平台下的滑坡中抗滑桩一体化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7 聂文波;岩石边坡治理中桩锚结构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郑筱彦;抗滑桩支挡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韩冰;延安地区建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抗滑桩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沈鑫;抗滑桩治理滑坡的应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1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31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